2017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經濟新方位 改革行進年 國企改革重點突進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肖亞慶指出,在鋼鐵、煤炭、重型裝備、火電等方面,不重組肯定是不行的。李錦認為,或許新一輪央企重組將會重點在上述四個亟需結構調整的行業進行。
出任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13個月的肖亞慶,再一次在全國兩會期間陳述對國企改革的思路。相比較上次亮相,他對國企改革的思路似乎更清晰了。
3月9日,國資委在北京梅地亞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向中外記者介紹國企改革事宜。
肖亞慶在會上透露,在今年國企改革實施年,國資委將有包括央企重組、混改等七大方面的重點,央企重組不搞“拉郎配”更不搞新壟斷,混改的突破口將會進一步擴大。“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要進一步推動。數量上要擴大,層級上要提升,更要有深度的進一步拓展。”肖亞慶道。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指出,這是國資委第一次提出混改三度空間的布局,意在廣度、層次和深度上三維提升混改。混改的春天,即將來臨?
央企重組劃出四大重點區
肖亞慶在會上首先對今年國資委的工作劃了七大重點,包括國有資產監管、強化風險控制、推動瘦身健體和加強國企的黨建,尤其有市場關心的是推動公司制改革、央企重組和混改這三項。
國資委在發布會現場提供的資料顯示,2016年,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步伐不斷加快,在10家中央企業開展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各省完成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52家。公司制改革全面提速,中央企業的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超過92%,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已達到68%。
肖亞慶表示,將在今年完成央企的公司制改革。這意味央企層面還有8%左右的子公司需要改制,地方國企亦有10%左右的企業要啃硬骨頭。記者了解到,除了子公司層面的改制,更困難的骨頭或是在央企集團層面的改制任重道遠。比如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大唐電信(600198,股吧)集團,早年從郵電部的郵電科研所改組而來,雖然旗下子公司已經嘗試混改和股權多元化,但在集團層面的公司制改革仍未有動靜。
而對于央企重組,盡管市場熱議今年的重組步伐是否會延續過去三年的重組風潮,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澄清道,“我們不是搞行政的‘拉郎配’,也不是搞簡單的‘歸大堆’,更不是搞新的壟斷,也不會出現一哄而起、大規模的‘重組潮’。”
他認為,從實踐情況來看,近三年來,中央企業的重組取得了階段性的效果。比如寶鋼和武鋼重組之后,就可以從更廣的范圍,統籌考慮產能布局,大大地減少了重復建設和重復投資,重組后壓減過剩的鋼鐵產能近千萬噸。張喜武還舉了中國遠洋(601919,股吧)海運集團重組的例子指出,中遠和中海重組前,2013年到2015年兩個企業平均每年利潤之和是57億元,重組后中國遠洋海運集團2016年就實現了160億元利潤,這種利潤是在去年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創新低的情況下取得的,達到了重組之后“1+1大于2”的效果。
因此,國資委認為仍然要堅持成熟一戶、重組一戶的原則。一是要聚焦重點領域搞重組,加快推進煤電行業、重型制造裝備行業、鋼鐵行業等領域的重組整合,推動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要積極地探索境外資產整合,提高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另一方面則是要探索有效重組方式,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適應行業產業發展要求,以市場為導向,采取各種有效的方式來推進中央企業的重組。
張喜武表示央企重組的路徑選擇上可以采取像南車北車那樣強強橫向聯合的方式來進行重組,也可以像中電投和國家核電那樣圍繞產業鏈優勢互補、采取縱向的重組整合,也可以采取像招商局和中國外運長航那樣吸收整體并入式的方式進行重組整合,還可以采取像中國鐵塔、中國航發新設的股權多元化、專業化的公司來進行重組。
央企重組容易,融合難,不少央企就算合并了卻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對此,張喜武指出需要加大重組后融合力度。“很多重組后失敗的案例警示我們,重組只是第一步,重組后要加大融合的力度。”張喜武指出重組不僅要資本合、資源合、組織合,而且更要做到理念合、戰略合、管理合,防止貌合心不合。也就是在物理變化的基礎上加快化學反應,切實激發企業內生活力,不斷地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真正地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集團。
值得關注的是,肖亞慶指出在鋼鐵、煤炭、重型裝備、火電等方面,不重組肯定是不行的。李錦認為,像這樣清晰地重組定位以前還沒有過,或許新一輪央企重組將會重點在上述四個亟需結構調整的行業進行。
混改三維度論
此前一直雷聲大雨點小的央企混改,在去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會議中再次被重點提及,國家發改委也明確東航集團、聯通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中國船舶(600150,股吧)等6家央企列入首批混改試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七大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并將混改列入今年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
肖亞慶在發布會上表示混改將會成為國資委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而且要在數量、層級和深度上進行提升。他解釋道,2017年混合所有制的突破口要進一步擴大。適合在央企下屬企業搞混改的就在下屬公司推進,若是希望提升混改層級的可根據實踐的發展和效果來看,總之混改是要讓各個股東方和利益方都能得到利益和好處。
他同時指出,并非所有的國有企業、中央企業都要搞混合所有制,“宜混則混,宜獨則獨,宜控則控,也可以參股。總之,在實踐中不是一混就靈,混改是重要舉措,但不是唯一的,在推進過程中一定要沿著中央指明的正確方向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實際操作中,仍有不少民營企業擔心雙方力量的不均衡,導致參與混改后無法切實參與企業運營管理,致使自身利益受損。
對此肖亞慶指出,參與混改的市場主體和資方主體如何在公司治理上能夠真正參與,既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防止流失,也要保證各個參與主體能夠得到期望的符合市場要求的回報,“這方面要進一步的試”,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帶來實際效果。
肖亞慶對混改的表態,在李錦看來,國資委的混改基調還是認為混改是一種方法和手段,而非目的,同時也強調了混改并非一混就靈,對混改持有一種冷靜清醒的認知。
李錦同時驚喜地指出,肖亞慶所說的“混改要進一步推進,數量上要擴大,層級上要提升,更要有深度的進一步拓展”,這是國資委首次提出混改的三維度論。他認為,廣度上量的鋪開,大多數國企已經參與,層次上的提升指集團公司上市已經作為重點部署,而深度上拓展是多重的,比如從行業上壟斷特征企業的混改,從內容上職工持股的混改等等。“目前大家期待的是深層次的突破。”李錦認為,混改不能久久地停留在面的拓展上,面上百分之多少參與的數字統計是無實際意義的。
因此李錦認為混改在深度上的拓展意味著要進入深水區,探及壟斷行業以及其他敏感問題,這些是否能夠在今年的混改中予以突破,是當前國企與民資共同關心的焦點。
“整場發布會盡管強調了監管意識和防風險意識,但是國企改革的主調還是積極穩妥和新鮮的。”李錦最后評價道,國資委這次亮相仍然是給市場不小的驚喜。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于9日舉行記者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肖亞慶、副主任張喜武、副主任黃丹華和副秘書長、發言人彭華崗等就國企改革……
27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夏季達沃斯會場內回應萬科股權之爭一事:“只要有利于深圳的發展,有利于企業的發展,我們國資委就支持。
肖亞慶表示,落實這些改革任務需要激發企業內生活力,這需要我們抓經驗、抓典型,推而廣之,也需要在實踐中根據改革的推進發現問題,力爭取得實效。針對央企未來重組計劃的提問,張喜武表示,我們不搞行政“拉郎配”,也不是搞簡單的“歸大堆”,更不搞新的壟斷,不會出現一哄而起、大規模的“重組潮”。
3月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肖亞慶、副主任張喜武、副主任黃丹華和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就“國企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3月7日,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河南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要把握方向、明確目標、堅定信心、務實推進,推動國企改革各項任務部署在河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河南代表團團長、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主持審議,河南代表團副團長、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作了發言。馬凱強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企改革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深化國企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河南國企改革迎來全面發力的關鍵一年。省長陳潤兒出席并講話,強調要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站在戰略高度、以擔當精神統籌推進國企改革縱深發展。
通過深化國企改革提高國有企業選人用人水平,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更好的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組織保證和人才保證。
2月21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在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調研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情況。謝伏瞻進一步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有企業改革看得很重、抓得很緊,把深化國企國資改革放在推進關鍵性改革的第一位。
2月21日,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到鄭州市調研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孔昌生,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穆為民,副省長張維寧參加調研。
陳潤兒最后強調,今年全省國企改革將由省屬工業企業向省屬非工業企業拓展、由重點突破向全面發力轉變,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考驗更加嚴峻。
省管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力爭整體實現扭虧為盈,功能類、公益類企業加快轉型,省管企業資產負債率降到68%左右,省管工業企業降到75%左右,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2016年即將進入尾聲,這一年國企改革戰果頗豐。一方面,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已完成,“十項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另一方面,央企已減少至102家,“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已有10家,央企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68%。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快推進國企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也將劃定明年國企改革路線圖,2017年改革大戲值得期待。
央企重組實現年度目標,地方國企改革加速探索,去產能提速,國企全年利潤有望改善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地方國有企業改革還是央企兼并重組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均表示,從今年國企改革取得的成效來看,不僅改革領域正在逐步擴大,改革力度也在逐漸加碼。
截至目前,近七成央企實現混合所有制,首批7家壟斷類央企混改試點方案即將批復。業內人士指出,下一步,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各項改革措施都將進一步深化,尤其在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去產能方面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從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