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 > 焦點圖 > 正文

                一行三會等部門合力醞釀統一監管制度

                2017年02月22日08:2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5034

                  大資管時代已至 統一監管趨勢明朗

                  近年來,我國資產管理業務快速發展。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基金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等設立的各類資管產品,公募基金,私募投資基金等,僅從名字上就讓人覺得眼花繚亂,而且不同的產品之間多層嵌套,層層加杠桿,金融交叉領域的風險不斷積累。

                    記者從多個消息源獲悉,近日央行主導,銀監、證監、保監、外管局等部門合力醞釀一部針對不同資管產品的統一監管制度。意圖是按照資管類型,而非現在的發行機構的類型統一標準制定行業底線和最低準入標準,對共性的問題做最基本的規定,最大程度消除套利空間。

                  某銀行資管部人士表示,大資管時代已經到來,統一監管標準的呼聲一直都很高,也是大勢所趨。“我了解的是已經起草了文件,現在還在討論階段,距離正式出臺還有一段時間。”

                  2016年11月,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也曾在公開場合強調了資管行業統一監管趨勢。

                  他表示,我國目前資產管理行業存在法律使用混亂、監管標準不統一、缺乏統一的監測監控、存在隱形剛性兌付等亂局。這些又將帶來不利于投資者保護、導致市場分割、影響市場功能的正常發揮、引發監管套利、資金脫實向虛等多重問題。

                  統一監管標準

                  在現有的分業監管體制下,不同的監管部門對資管業務按照機構類型進行監管,同樣的產品因為發行機構不一樣,在資本風險計提、投資限額、投資門檻等方面都有差異。

                  因此,正在醞釀的新規或將采納“同一類型產品適用同一標準”的原則,壓縮套利空間。

                  僅以簡單的投資門檻來說,一般銀行理財5萬元起,信托和私募基金一般100萬元,保險資管產品主要是給機構投資者,公募基金1元起投。投資門檻和合格投資者要求的差異,導致一些資管產品可以借用其他通道,降低投資者門檻。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未來的想法是不要那么復雜區分不同的產品,只需根據公募和私募,以及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劃分為一般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在兩者之間,還有一種“小公募”的爭議會比較大,主流的想法還是允許存在,監管標準參照公募。

                  另外,資管業務的本質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最終的風險和收益都應該是投資者自身的。正在醞釀的政策中,重申了這一要求,并且要求金融機構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

                  此外,目前各類資管產品,資本和風險準備金要求不同。比如,銀行表外業務不受資本約束,非標債券資產受到一定的限制,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等實行凈資本監管,按照一定的比例計提風險資金。

                  據知情人士表示,監管制度的差異也是不同的產品進行套利的重要因素。為此,央行提出的建議是,“金融機構應按照資產管理收入10%計提風險準備金”。而這一點是否寫入新規,還有待正式文件的發布。

                  攪動行業變局

                  資管產品層層嵌套,設置復雜的結構,導致底層資產難以穿透,不僅增加了資金的鏈條,也加劇了資金的體內外循環和融資成本。

                  市場消息稱,監管醞釀的政策中,或將禁止資產管理產品投資其他資管產品。不過例外的情況是基金中的基金(FOF)、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以及金融機構委外投資,但規定被委托機構不得再投資其他資產管理產品。

                  此前還有一些銀行為規避貸款規模、資本消耗等的監管政策,借助其他資管產品的,實現表內資產的轉移。這種方式可能無法繼續。

                  在資管產品中最為常見的是通過優先劣后等結構化方式進行融資和加杠桿,而且不同產品的杠桿比例限制并不相同。對此,正在醞釀中的新規可能會有統一杠桿率的要求。比如,對于結構化產品,優先份額及劣后份額的杠桿倍數分別為:固收類3倍、股票類1倍、其他類2倍。同時對公募和私募產品的負債比例分別設定為140%和200%的上限。

                  某券商人士認為,統一杠桿率要求,與之前“一行三會”出臺文件中提到的要求一脈相承。比如,銀監會的規定,要求信托公司優先劣后比例原則上不超過1∶1,最高不超過2∶1。

                  而且,證監會2016年7月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也明確了股票類、混合類結構化資管產品的優先及劣后的杠桿不超過1∶1,固定收益類資管產品不超過1∶3,其他類機構化資管產品杠桿不超過1∶2。結構化資產管理計劃的總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不得超過140%,非結構化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比例不得超過200%。

                  一位不便具名的知情人士表示,該文件一旦醞釀完善后出臺,將會對資管行業產生深刻的影響。短期可能會有波動,長期會利好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文章關鍵詞:一行三會 責編:陳曉杰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銀監會將設金融消費者保護局

                  5月16日,接近監管機構的多位人士證實,相關部門已經批準銀監會設立金融消費者保護局。中國“一行三會”各自分設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四家機構如何相互協調、職能分工也有待進一步明確。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銀行頭條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保險頭條

                中國太保榮獲上海金融創新獎多個獎項

                股票資訊

                財經要聞

                網站簡介 | 招聘信息 | 會員注冊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