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上半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8.13%。對于創業板利潤增速低于A股平均水平,業內人士表示,主要是創業板公司整體規模較小,個別公司的業績波動會對板塊整體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今年上半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8.13%。對于創業板利潤增速低于A股平均水平,業內人士表示,主要是創業板公司整體規模較小,個別公司的業績波動會對板塊整體業績造成較大影響。
從半年報數據來看,一方面6月末創業板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同比增加7.94%,但業內人士認為,從財務穩健性來看,創業板的整體負債率遠低于A股整體負債率,安全邊際較高。另一方面,通過并購實現外延式發展的模式對創業板公司業績提升效果突出,截至2017年末,364單已完成重組所涉及的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172%。
經營規模和盈利水平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上半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合計5910.67億元,同比增長19.92%,公司平均營收為8.10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544.76億元,同比增長8.13%,公司平均凈利潤為0.75億元。
創業板730家上市公司中,盈利公司家數為665家,占比91.1%;業績增長公司家數為476家,占比65.21%。從業績合計情況看,本報告期內增速同比放緩。
與此相對的是,A股市場上半年營收20.79萬億元、同比增長12.38%;實現股東凈利潤1.9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7%。
對于創業板利潤增速低于A股平均水平,業內人士表示,主要是創業板公司整體規模較小,個別公司的業績波動會對板塊整體業績造成較大影響。上半年樂視網虧損11億元、堅瑞沃能虧損16.7億元,溫氏股份、寧德時代凈利潤同比分別減少9億元、9.5億元。如剔除樂視網、堅瑞沃能影響,板塊凈利潤增速為13.46%;如剔除4家公司影響,則整體凈利潤增速為18.32%。
該業內人士補充道,簡單運用合計數、平均數往往難以全面反映公司真實情況,中位數則能有效避免少數公司或個別行業極端值的擾動。據統計,創業板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的中位數分別為19.25%、13.6%,而全部A股的這一數據分別為13.76%、13.02%,創業板表現略優于A股整體。
整體負債率遠低于A股
受今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社會融資萎縮等因素影響,中小民營企業流動性趨緊。數據顯示,6月末,創業板公司整體資產負債率為41.28%,同比增加7.94個百分點,對比今年一季度末的40.16%、2017年末的40.54%、2016年年末的36.87%、2015年末的36.37%呈上升趨勢。尤其是作為有息負債的長短期借款余額繼續快速上升,期末余額達到3272.24億元,余額及占總資產的比重持續增加。
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6月末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債務規模較大,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分別達到44.05%、46.47%;高端裝備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等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資產負債率相對較低,分別為32.76%、31.43%、29.52%、26.57%;從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情況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創意產業、生物產業改善明顯,分別同比上升31.50%、21.69%、19.61%,狀況較好。
在流動性趨緊、社會融資成本增加的大環境下,公司融資成本普遍攀升。上半年板塊整體財務費用支出85.54億元,占板塊整體凈利潤的15.70%,同比增加46.94%,明顯高于營業收入增速,更有81家上市公司的本期財務費用支出占凈利潤金額的50%以上,一定程度拉低了上半年度板塊的凈利潤增速。
但分析人士強調,從財務穩健性來看,創業板的整體負債率遠低于A股整體負債率,安全邊際較高。
并購重組高溢價現象改善
重組標的整體質量良好,通過并購實現外延式發展的模式對創業板公司業績提升效果突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393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籌劃了756單重大資產重組。其中,2015、2016年是創業板并購重組的爆發年,推出重組方案的創業板公司家數分別為126家、103家,重組實施完成的家數分別為113家、88家。
2017年受重組監管趨嚴影響,活躍度降溫,全年推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73單,同比下降29%;實施完成并購重組68單,同比下降23%。今年上半年,推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22單,實施完成23單。
目前看來,創業板公司并購重組主要以產業整合升級、上下游產業并購為主。前述364單已實施完成的重組中,有219單屬于同行業業務延伸,占比為60%,主要分布在通用設備和專業設備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生物醫藥業、節能環保業、傳媒等五大行業。
創業板作為創新創業企業聚集地,眾多公司通過并購重組為新興產業注入強勁動力,255家公司并購重組標的是高新技術企業,主要集中在傳媒、醫藥生物、節能環保、電子、計算機等新興產業領域,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升級發展,既實現外延式擴張,又激活內生增長動力。
總體來看,完成業績承諾的重組標的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較大,以2017年為例,創業板共有159家重組標的完成業績承諾,占比近七成,前述重組標的2017年向上市公司貢獻營業收入約1100億元、凈利潤約180億元,利潤貢獻率平均為63%。
此外,市場逐步回歸理性,高溢價現象明顯改善。2017年以來,上市公司籌劃并購重組趨向理性,2017年披露的方案平均溢價率為6.7倍,同比下降23%。從今年上半年已披露的22單重組方案看,平均溢價率繼續下降為4.3倍,市場逐步回歸理性,溢價率在10倍以上的僅一家公司。(記者 張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