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組實現年度目標,地方國企改革加速探索,去產能提速,國企全年利潤有望改善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地方國有企業改革還是央企兼并重組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而自9月13日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出爐以來,目前國企改革配套文件也已相繼出臺18個。不僅如此,隨著中國恒天無償劃入國機集團,由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中央企業數量有望減至102家。
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均表示,從今年國企改革取得的成效來看,不僅改革領域正在逐步擴大,改革力度也在逐漸加碼。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例,上周五,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按照《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要求,發改委會同國資委等部門推進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工作,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選擇了7家企業或項目,開展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近期,對試點工作進行了多次專題研究,目前,正在組織審議批復試點方案。
此外,作為本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另一亮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也在加速“破局”。據悉,改建、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實現從“管資產”到“管資本”轉變的重要舉措。此前,國資委公布的第二批試點名單中,新增誠通、國新作為國資運營試點,神華、寶鋼、武鋼、五礦、招商局、中交、保利等7家企業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而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國源煤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的成立,也意味著將會通過市場化的方式進行資本運作;此外,地方國資也正加快布局改組與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如北京、江蘇等省市正在積極部署改革試點。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預計今年年底之前,國企改革將呈現出四大趨勢。一是央企重組步伐將繼續推進,年度目標應該能夠實現,甚至不排除在前期工作穩步推進的前提下,年底出現類似去年年底央企兼并重組加速的趨勢;二是隨著各地改革細則的持續落實,地方國企在兼并重組、整體上市、混合所有制改革、董事會建設、市場化選聘與職業經理人制度將加快探索,取得更多改革成果,已經取得的成功經驗,將會得到進一步推廣;三是去產能將明顯提速,數據顯示,自三季度末以來,去產能速度明顯加快,鋼鐵行業全年去產能目標已經提前完成,煤炭領域的去產能也接近完成,其他領域的去產能工作也將在年底繼續加快推進;四是隨著去產能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的落實,市場環境有望得到持續改善。隨著年底價格水平的持續企穩回升,國企全年利潤有可能進一步改善,利潤總額預計能夠達到或接近去年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國企改革配套文件即將出齊,劉興國認為,預計改革將全面進入實施階段,且國資委監管部門也將對前期的試點改革經驗進行全面總結,并在總結完善的基礎上加快推廣;而在地方國企改革落實方面,一方面需要國資委全面總結地方國企改革取得的成功經驗與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地方國資監管部門也應加強經驗交流,積極主動學習優秀省市國企改革經驗。對一些目前尚只有改革框架但難以做出明確規定的領域,要在確保國資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地方國企積極進行探索,為未來深化改革積累經驗。
2016年即將進入尾聲,這一年國企改革戰果頗豐。一方面,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已完成,“十項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另一方面,央企已減少至102家,“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已有10家,央企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68%。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快推進國企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也將劃定明年國企改革路線圖,2017年改革大戲值得期待。
截至目前,近七成央企實現混合所有制,首批7家壟斷類央企混改試點方案即將批復。業內人士指出,下一步,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國企,各項改革措施都將進一步深化,尤其在兼并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去產能方面將取得實質性進展,從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當前社會上對國有企業改革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不利于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走出認識誤區、凝聚社會共識,對于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導的這場“打贏國企改革攻堅戰”中,這些國企究竟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還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涅槃重生”成為國企負責人口中最常提起的一個詞。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特別是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在國民經濟的關鍵和重要部門中處于支配地位,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不移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強黨的領導。國企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國企要改革,就要求國企干部不僅能懂,還要深懂,提升整個國企的精氣神,俗話說,國企強不強,就看“領頭羊”。
深化國企改革,確保“兩個毫不動搖”,應繼續抓好國企領導人員這個“關鍵少數”的教育工作。
據了解,目前不少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原有國有劃撥土地需繳納金額較大的土地出讓金,這增加了企業改制成本,影響了改制工作的推進,國資委等部門對此已經進行了多輪調研。與此同時,包括廣東、江西、上海等國企改革重鎮,都針對改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政策支持。
關于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肖亞慶指出,已出臺了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有序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和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李錦指出,“批示把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聯系在一起,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尸企業又是重中之重。
業內人士指出,下半年圍繞國企改革的市場化重組大潮涌動,核電、航空、航運、軍工、鐵路等五大行業的重組預期較高。梳理各省市的國企改革政策,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組、員工持股和引入戰投已成為重要舉措。
如果說國企法人治理結構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并不能實時呈現在公眾面前,那么,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將帶來的國資委職能的轉變,將會顯現得格外清晰。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在大部分地方叫做國資委,是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的唯一機構。
“人到哪兒去” 從分析來看,國企的“三供一業”負擔較重,核心是社會移交改造費用巨大。
河南此輪深化國企改革,要求國有工業企業必須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產權多元化。同時,鼓勵集體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股國企,從根本上改變國有獨大、國有全資這種單一的產權結構,甚至“宜退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