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廣州5家國企財務造假涉資上百億 官方通報未點名

                2015年09月24日07:40  來源:新快報

                5034

                  廣州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43次會議昨日召開,新任市審計局局長馮慧光作2014年度審計報告。報告披露,1650個項目預算執行率不足50%,其中22.75億元的項目執行率為零。國企審計中發現了會計信息不真實等諸多問題,但報告卻未像往年那樣“點名”。報告新增對穩增長審計,結果發現16條涉嫌嚴重違法違紀線索,已按規定向有關部門移送。

                  1650個項目

                  預算執行率不足50%

                  預算執行率低是個老問題。報告披露,去年市本級預算單位共有19397個預算項目,但有1106個項目執行率低于50%(平均24.66%),占預算項目總數的5.7%,涉及金額40.47億元。另外,有544個預算項目執行率為0,占預算項目總數的2.8%,涉及金額22.75億元。

                  報告具體“點名”:預算執行率低于50%項目個數最多的為廣州外國語學校和原市建委,分別有20個和19個。6個預算單位的未執行金額超億元,最高的為原市國土房管局,達4.37億元。在預算執行審計所抽查的9個部門中,有6個存在部分項目預算執行率偏低的情況,如市文廣新局3377.04萬元的文物保護專項資金預算執行率為11.13%,市殘聯20項金額合計2億元的基建及維修項目預算執行率為26.52%。

                  在對白云、黃埔審計中發現,2013年白云區有1198個項目當年執行率低于50%,涉及金額25.91億元,其中有785個項目當年支出率為0,涉及金額15.41億元。

                  國企審計

                  對問題企業全篇未點名

                  備受關注的企業審計方面,報告披露了對原地鐵總公司、廣州輕工集團等7家企業的財務收支的審計情況,涉及資產總額3088億元。結果發現問題不少,比如會計信息反映不真實,且涉及金額動輒過億元,不過報告對涉事企業大多以“某集團”、“個別企業”指代,并未像往年點出具體企業名稱。

                  會前的媒體吹風會上,市審計局副局長嚴健蓓解釋稱,今年的審計報告在企業審計這塊未點名,是參考了上級審計部門的做法。不過,新快報記者翻閱前兩年審計報告發現,2012年度和2013年審計報告對國企審計都有“點名”,尤其是2012年對涉及問題的企業更是一個不落地“點名”。

                  “厚度上有進步,但在深度上有所退步。”有媒體人士如是評價今年的審計報告。市人大預算委副主任委員黃美銀也表示,現在是審計查出問題,查出的問題今年整改了,但就是被查到的那個單位改了,但其他單位的警示作用確實還需要進一步強化。

                  報告詳解

                  部門審計

                  市殘聯外租物業超10年未收租

                  對市林業和園林局、文廣新局、外辦、統計局、婦聯、殘聯、氣象局、編辦、團市委等9個部門開展了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

                  審計發現,有7個部門支出超預算或擴大支出范圍,涉及金額671.06萬元。如市外辦有315.44萬元項目資金未按預算批復用途使用;市文廣新局及屬下3個單位公務用車運行費超預算列支,涉及金額143.22萬元。

                  有3個部門“收支兩條線”執行不到位,涉及金額893.71萬元。如市婦聯屬下的市兒童活動中心藝術幼兒園未上繳非稅收入433.36萬元,已坐支274.01萬元用于人員工資社保、日常經費等方面。

                  報告披露,有5個部門未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規定,涉及金額601.16萬元。如市林業和園林局321.43萬元建設管理服務項目未按規定招標;市婦聯屬下市兒童活動中心90.33萬元小額工程和貨物未按規定采購。

                  2003年至審計時,市殘聯將793平方米的物業提供給民營企業使用,未收取租金。市外辦2001年終止建設的國際友誼村項目結余資金60萬元,至審計時仍未上繳市財政。

                文章關鍵詞:國企;財務造假;審計局 責編:張釋文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加強國企黨建 領導班子是關鍵

                  國有企業加強黨的建設,讓黨的建設扎根鑄魂,為企業改革發展保駕護航,領導班子特別是“班長”責任重大,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經營管理各項工作中,帶領廣大干部職工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

                • 國企結構調整基金多路出擊

                  目前,除已投項目外,基金另有已通過投資決策或已立項項目超過20項,合計投資金額超過300億元。

                • 國企改革醞釀"破竹之勢"

                  下半年以來,國資委推進國企改革的力度明顯加大,以一月一會的頻率通報改革進展,近期還將就混改情況召開通氣會。

                • 在深度融合中煥發國企黨建生機與活力

                  堅持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改革發展深度融合,創造性地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是煥發國企黨建工作生機與活力的有效舉措。

                • 揭秘國企改革基金:5500億從哪里來?往哪兒投?

                  兩只國企改革基金,正在揭開神秘的面紗。

                • 前10月國企利潤總額1.92萬億 同比增長0.4%

                  2016年1-10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①(以下簡稱國有企業)經濟運行趨穩向好。收入自6月首次實現同比增長以來,增幅持續擴大;利潤同比降幅逐月收窄,本月首次實現同比增長;煤炭、鋼鐵等行業利潤大幅增長;有色等行業繼續虧損。

                • "國企改革"融新聞⑦:民企"辦社會"得贊揚 國企為何卻極力剝離?

                  國企去社會化改革10年后再度啟幕!雖然國企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必要性已經眾所周知,但在一些專家看來,它可能是中國新一輪國企改革中最復雜、涉及面最大、最棘手的一個問題。無論其是否能稱之為“最”,但確實復雜而棘手。

                • “國企改革”融新聞④:為什么拿工業企業“開刀”?

                  6月22日,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學習貫徹全省深化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近期省屬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工作。

                • 前國企高管41套房引關注 不當回應陷輿論漩渦

                  坐擁41套房產與上億身家的李某某遭實名舉報,迅速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話題,更讓輿論咋舌的還有其囂張的態度。隨著媒體的跟進報道與當地紀檢委的介入,輿情發生轉向。

                • 中國發布國企分類施策“路線圖”

                  (記者 李曉喻 劉辰瑤)中國官方29日發文將國有企業劃分為公益類和商業類,在改革、發展、監管、考核四方面分類施策。公益類國企可以采取國有獨資形式,具備條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還可以鼓勵非國有企業參與經營。

                • 湖北一國企負責人每次受賄全程錄音 防止被出賣

                  2008年,顏家銳任縣自來水公司總經理的第二年,單位日益紅火,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心理開始扭曲,萌生了在“水”上打主意的念頭。

                • 國企老總受賄600余萬獲刑14年 稱兩代單傳求輕判

                  王小東說:“最后有個請求,我的母親已經80歲了,我又是獨生子,沒有兄弟姐妹。我父親也是獨生子,當時與我母親分居,父親在北京,導致只有我一個獨生子。希望法庭考慮這個情況,對我從輕處罰。”

                • 國企紀委人員涉性丑聞 官方:留黨察看2年

                  12月6日上午,法晚記者(微信ID:fzwb_52165216)從山西省同煤集團宣傳部負責人趙先生處了解到,王月生只是同煤集團紀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并非主任。10月19日,同煤紀委作出處分決定:給予王月生留黨察看二年處分,并將其清理出紀檢監察隊伍。

                • 紀委人員涉性丑聞 官方:留黨察看2年

                  12月6日上午,法晚記者(微信ID:fzwb_52165216)從山西省同煤集團宣傳部負責人趙先生處了解到,王月生只是同煤集團紀委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并非主任。10月19日,同煤紀委作出處分決定:給予王月生留黨察看二年處分,并將其清理出紀檢監察隊伍。

                • 人民日報:企業“生老病死”政府不能大包大攬

                  目前,全國國有資產總量逾百萬億,這么大的規模,需要一個什么樣的體制機制才能管好,備受關注。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