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張靜/文圖
“自貿區代表著我國第三次開放”“ 自貿區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有三大重點”……今年,是河南自貿區的落地年,對于自貿區未來的發展,不光需要制度創新,更需要明確發展方向,需要大量的人才。河南自貿區的核心使命是什么?未來會怎么發展?想要為自貿區建設和河南發展盡一份力的學子們該朝什么方向努力?3月16日,在洛陽師范學院,河南廣電全媒體特約評論員、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和該校的師生進行了一場深入淺出的交流,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自貿區代表著我國第三次開放
在楊建國看來,中國對外開放分為三個重要階段:1970年代末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起點,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是我國“二次開放”的開端,而2015年起,隨著“一帶一路”、“自貿區”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則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起點。“我把這個階段稱為:第三次開放。”他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透露出了我國‘第三次開放’的大背景和大趨勢。”楊建國說,貫穿今年政府報告的主線之一就是“開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他認為,這個提法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十三五規劃、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等一系列宏觀導向中強調“開放升級”的延續和深化。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楊建國認為,這也是我國“第三次開放”面臨的大背景。“我認為,這個背景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他說,挑戰在于,當前,世界經濟仍然在深度調整,復蘇動力不足,增長分化加劇。經濟全球化遇到波折,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保護主義抬頭;機遇在于,與此同時,在經過長期經濟低迷之后,世界正在為下一輪全球化做準備,中國擴大開放有助于在未來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的位置。
另外,楊建國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還透露出了“第三次開放”的大趨勢:未來將會更加開放,而不是走向封閉。政府報告中提到,“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 這也是‘第三次開放’的主基調:開放、合作將只會往更深入、更多元、更立體的方向發展,而不能倒退、封閉。”他說,在全球經濟復蘇仍然乏力,經濟全球化遇到波折的背景下,唯有更加持續、深入、更加堅定不移的擴大開放,才能捕捉發展新機遇,創建發展新優勢。
河南自貿區的核心使命是要推動河南經濟體制轉型升級發展
面對著這些機遇和挑戰,河南自貿區的核心使命是什么?
“我認為河南自貿區的核心使命,就是和河南的實體經濟、產業經濟結合起來,推動河南經濟體制轉型升級發展。”楊建國說,在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自貿區建設,重點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我認為,這里提到的貿易轉型升級,是和河南經濟提質轉型發展相匹配的”,他說,自貿區的戰略紅利,最關鍵是和實體經濟、產業經濟結合,全省推廣。河南自貿區只有和河南的180個產業集聚區、服務業兩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聯系在一起,才能真正起到優化河南產業結構和提升河南發展層次、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等作用。
自貿區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有三大重點
(楊建國受聘為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研究員和洛陽師范學院客座教授,院長梁留科為楊建國頒發聘書)
2016年10月,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在洛陽師范學院舉行揭牌儀式。這個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和洛陽師范學院共同建立的研究院,雙方將發揮官方智庫和高校智庫優勢,在學術交流、學科發展、課題調研、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合作,形成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特色高端智庫。“在服務河南自貿區全面落地方面,咱們洛陽師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楊建國說,這個研究院在河南自貿區落地中的具體操作上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自貿區研究院會在河南自貿區發展中起到什么作用?河南自貿區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是重要的切入點。“我認為,河南自貿區未來發展有三個重點:服務業開放、升級版走出去,以及軟環境升級。”楊建國說。
首先,服務業開放將在我國自貿區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一方面,產業機構、消費結構、開放結構,都在從傳統的工業主導、物質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的今天,我國在服務業開放程度方面相對滯后,在擴大服務業市場開放、創新服務貿易開放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將會拉動我國對外開放邁入新的水平和高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帶一路”戰略、跨境電商和自貿區戰略的結合,將成為助推我國服務業開放的重要平臺和支撐。
其次,將迎來升級版“走出去”。作為“第三次開放”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企業和產業也越來越多的走出國門,成為了推動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之一。而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未來,我國企業和產業,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通過自貿區的平臺,迎來升級版‘走出去’”,他舉例說,從強調基礎設施等硬件,到強調人才、資本、配套。人才方面,有經驗的建設者、管理者、運營者;資本方面,產業園的運營維護、企業創新創業的資本需求;配套方面,服務企業員工的社會組織和機構等;從強調企業到強調產業集群,過去傳統以企業為主體的合作模式,將逐步升級為以產業鏈條為主體的合作模式;從強調大企業,到強調中小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會有越來越多中小企業也將踏上國際化的路程。
此外,軟環境升級了。楊建國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大力優化外商投資環境”。“這其實是在強調要統籌開放型經濟的頂層設計,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與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相適應的管理方式,推進政府行為法治化、經濟行為市場化。”
河南廣電全媒體特約評論員、產業集聚研究專家
研究產業集聚的楊建國,從前年開始,創辦了一個融媒體欄目《老楊會客廳》。一年多的實踐中,楊建國不僅對產業集聚領域有了新的見解,對融媒體發展這個主題也產生了思考和總結。
1月24日,記者從河南省發改委了解到,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中,對鄭州邁入國家中心城市的具體“方向”指明了道路。
我們聽陳澤民歷數,這些年,河南錯過了華為、錯過了格力,千萬不能錯過新一波的新興產業,語氣里是滿滿的遺憾和期望;我們聽張瞭原提醒,新豫商不僅僅是河南的,還是中國的,是世界的,是讓豫商群體勇于跳出護城河,勇于改變;
今天講的內容有三個部分:第一,為什么搞產業集聚區越來越難?第二,為什么產業集聚區越來越重要?第三,產業集聚區未來該怎么辦?
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一帶一路”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一偉大的戰略之上,并以此作為再次騰飛的機遇。
任何方便與快捷的背后都反映著強大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正如河南這次大會上的“新鮮物”,代表們的便捷是依托了互聯網時代的進步。基于移動安全智能終端和移動安全體系,依托河南廣電打造的“中原云”的云計算和大數據平臺,為黨代會“量身定制”了全套的移動信息化服務。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戰略思想,神州大地吹響了消除貧困的雄渾號角。身為扶貧創客計劃推廣大使的楊建國,不“喊破嗓子、不做樣子”,不做旁觀者、局外人,開設微博話題,身體力行幫助果農,推廣脫貧經驗,這份不變的敢擔當、能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探索發展新路。
9月19日,2016“創響中國”巡回接力鄭州站活動中,鄭州航空港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信息,得到了進一步的確定和公布: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鄭州航空港國家雙創示范基地范圍已劃定,包括航空港實驗區和鄭州經開區全域,共計573平方公里。
當前,產業轉移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步伐也在逐漸加快。
20日,陜西渭河寶雞峽水庫開閘泄洪,造成下游16人被困河道。楊建國后來被沖到2公里遠的金渭湖攔河橡膠壩,那里是下游,水流平緩了很多,消防隊員又下水將他救上來。
機遇在河南疊加的同時,中原也面臨著新挑戰。不同的戰略平臺如何聯動?如何互補以爆發最大能量?3月18日,《河南日報》公布了一則消息,明確了這些問題的答案,給出了重點方向的部署。
全國兩會漸入佳境,《老楊會客廳》也順勢而為,在北京搞了好幾場大事。比如,我們正式和環球網達成合作,老楊成了環球網特約評論員,《老楊會客廳》也正式入駐環球網……
融媒體平臺《老楊會客廳》新年新開辟的主題沙龍環節就將主題聚焦在了“國家戰略+縣域經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