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記者從河南省發改委了解到,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中,對鄭州邁入國家中心城市的具體“方向”指明了道路。
五大方面 十八項任務 國家給鄭州發展指了方向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其中公布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三大意義,以及產業、創新、區位、開放、人文五個方面,十八項具體任務。
在2016年12月26日,國務院發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其中明確提出了發展壯大中原城市群,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大政策利好河南,這一利好政策中,對河南尤其是鄭州各方面發展都給了詳細定位,譬如:發展領空經濟、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數據示范區、智能終端產業基地、建設鄭州生物醫藥基地、重點建設鄭州國際物流中心、推進鄭州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
如果說去年年底的公布,是國家層面確定了鄭州的“位置”,那么這次的“意見”,則是國家層面給出了鄭州的發展方向。
對于一個區域來說,建設成國家中心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磁場”,能吸引各方面的資源和優勢。
“國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而且這種功能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等多方面,可以確定的是,未來鄭州將會在引領區域發展、躋身國際競爭領域等方面,得到極大提升。而這種提升,需要的是企業、人才、資本、信息的集聚,而這種集聚對于城市的經濟發展具備帶動作用。”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河南廣電全媒體特約評論員楊建國說。
三大意義并存 鄭州建國家中心城市利好中部發展
“打鐵還需自身硬”,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一利好落地前提,是在鄭州自有的各項優勢上。而鄭州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不僅對于鄭州本身,對于河南乃至國家中部地區的發展,都能起到強大的助推作用。
此次“意見”的公布,首先就是擺明了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三大意義。
一、有利于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和支撐中部地區崛起。
鄭州地處國家“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中陸橋通道和京哈京廣通道交匯處,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但鄭州經濟首位度不高,高端要素資源集聚力不強,區域輻射帶動作用發揮不足。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動鄭州提升綜合經濟實力,補齊創新發展和高端功能短板,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支撐中部地區崛起。
二是有利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帶動中部地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鄭州坐依中原經濟區廣闊腹地,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擁有鄭東新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平臺,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鄭州整合資源和政策,將人力資源、市場空間、功能平臺等優勢轉化為發展新動能,積極探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模式,帶動中部地區加快發展。
三是有利于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積極服務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鄭州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是我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和內陸進出口大市,具有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的先天優勢,但開放水平不高、窗口作用不強。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鄭州依托自由貿易試驗區、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等,推動對內對外開放聯動,不斷拓展開放發展新空間,積極服務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補足短板聯動發展 鄭州伴隨中原經濟齊發力
此次公布的“意見”從5個不同方面對鄭州建設為國家中心城市的18項建設任務進行了明確。五個方面包括:1、產業基礎,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方面;2、突出改革創新,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方面;3、發揮區位優勢,打造交通和物流中樞方面;4、堅持內外聯動,構筑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方面;5、彰顯人文特色,建設國際化現代都市方面。每個方面中又都提出了建設任務。
“產業、創新、交通、開放、人文……可以看出,這次‘意見’是全方位的指明方向。細化來看,每個方面又都提出了不同的幾點要求,可以說是從國家層面,從國家發展的角度給鄭州定了位。楊建國稱,近年來河南發展改革開放,產業和文化發展取得很大成績,在中部地區處于領先,并且河南各方面市場非常大,交通覆蓋中部4億多人口,文化旅游要素豐富,這都是使鄭州有能力進入國家中心城市的要素。
“就如今看來,鄭州距離真正的國家中心城市還有一定差距,比如國際化影響力、競爭力,比如科教文化方面的創新,城市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在全球叫得響的產業還較少,對鄭州來說這些方面差距都較大,需要去補足。但是這次‘意見’具有指導作用,可以加速鄭州的建設,縮短鄭州和國際上其他國家中心城市的差距。”楊建國說。
“意見”指明方向,但路還得自己走。楊建國看來,鄭州真正朝著國家中心城市中心建設,絕不能“單打獨斗”,要帶動和對接周邊城市。
楊建國建議,鄭州要繼續保持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改革,有相應的好產業做支撐,吸引周邊農村人口。其次加快產業體制轉型,并把優化產業結構、驅動創新、新型城鎮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四個方面相集聚。此外,在城市管理方面,要加強精細化、人性化、智慧化、規范化。
“把鄭州周邊的產業資源互動起來。有產業帶動、文化的助推,中原經濟群抱團發展,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步伐就會越來越快。”楊建國說。
【利好】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推動鄭州提升綜合經濟實力,補齊創新發展和高端功能短板,引領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支撐中部地區崛起。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鄭州不僅自己發展,還將引領中原城市群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等城市群的互動。
要高水平建設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擴大投資領域開放,積極有效吸引境外資金、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等。要增強鄭州核心功能,推進中原城市群交通一體、產業鏈接、生態共建、服務共享。
“一個都市區”就是要推進鄭州大都市區的建設,力爭實現綜合交通網絡建設、產業協同發展和生態建設上率先取得突破。“四個協同區”就是北部跨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東部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西部轉型創新發展示范區、南部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
兩個著力點:著力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把科技創新投入占GDP的比重納入年度考核目標;著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讓更多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進入國家級行列。
科技創新和服務功能,提升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 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是探索跨境電子商務新模式,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是以大數據產業發展來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2016年以來,鄭州城市建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交通樞紐、對外開放等每個領域都有諸多創新實踐,這些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肉類、水果等7個功能性口岸運營良好,進境糧食指定口岸、汽車整車進口口岸二期開工建設,新鄭綜保區三期、南陽臥龍綜保區封關運行,鄭州經開綜保區獲批。
去年以來,鄭州城市建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交通樞紐、對外開放等每個領域都有諸多創新實踐,紛紛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他強調,鄭州要發揮優勢、真抓實干、重點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在全省發展大局中更好發揮龍頭作用、引領作用、支撐作用。對于鄭州下一步的發展,謝伏瞻要求,鄭州要把龍頭作用、引領作用、支撐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1月1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來到省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鄭州代表團,與代表們共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增速來加快發展, 做大總量,提高在全省經濟總量中的占比,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鄭州的首位度。
出臺實施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26條措施,幫助民營企業穩定發展預期、增強投資信心,民間投資突破3萬億元,非公有制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84.4%。在扶貧方面,今年將實施12.4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異地搬遷,確保100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十個貧困縣摘帽,繼續做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
1月13日上午,我國鐵路最大直徑盾構機“中原一號”成功始發。⑨7本報記者聶冬晗攝 本報訊(記者楊凌)1月13日上午,目前國產鐵路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中原一號”在航空港成功始發,標志著豫機城際鐵路工程一標正式開始盾構掘進。
普通干線公路計劃投資150億元,重點實施低等級公路升級改造、城鎮過境段建設,完成新改建普通干線公路680公里,危橋改造168座;農村公路計劃投資150億元,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5萬公里,危橋改造1萬延米。
今年,我省高速公路計劃投資157億元,將開工建設南太行、大別山、伏牛山、黃河灘區,以及省際通道、鄭州洛陽輻射中原城市群互聯互通等20個、1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項目。
到2020年,中原城市群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標比例、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均完成國家指標。在他看來,現在大氣污染治理,難點是跨省的聯防聯控,而中原城市群的這一機制打通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