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 > 財經觀察 > 正文

                黃洪:很多險企并沒有觸及互聯網本真

                2015年10月10日12:02  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5034

                  真正“互聯網+保險”應該是相互深度融合。

                  “有的公司把互聯網當成銷售渠道,把原來的產品包裝一下,甚至改都不改,直接放在網上去賣,這種做法并沒有觸及互聯網的本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指出。

                  黃洪是在9日召開的2015年中國壽險業十月峰會上作出上述表態的。在他看來,中國壽險業擁抱互聯網,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對壽險經營模式進行全流程再造。要從消費者立意出發,產品要簡單化、通俗化、透明化,服務流程要給予消費者盡可能多的自主性、參與性、透明性,提升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的掌控度,盡可能滿足消費者一切的潛在需求。

                  黃洪指出,現在大多數的壽險公司并不是真正在做“互聯網+保險”,有的只是用計算機代替了手工,把互聯網當作技術工具,用于保險業務數據的管理、理賠等服務。壽險業要想和互聯網深度融合,必須具有市場化、普惠化、效益化、多元化等特質,把握好兩個節點,經營理念方面,要有客戶至上的情懷;經營模式方面,要有精耕細作的范式,運用互聯網技術改造壽險傳統業態,做到精準營銷、精準定價、精細管理及精細服務。

                  黃洪表示,在大數據、云計算廣泛應用的基礎上,壽險公司可以探索通過分析用戶長期、大量的互聯網蹤跡,還原用戶財富結構、消費習慣等特征,用以指導和驅動壽險營銷,從而實現將合適的產品銷售給真實需求的客戶,改變傳統模式下推銷產品的擾民、誤導等。

                  在精準定價方面,互聯網時代,基于可穿戴的設備和大數據,壽險公司可以探索將產品定價與消費者行為和生活方式動態結合起來,實現個體化、差異化定價,改變傳統壽險產品定價主要基于過去的經驗和有限數據預測未來,需要附加較高安全邊際,鎖定產品價格偏高的問題。

                  精細管理方面,壽險公司可以探索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資源集中化、機構扁平化、流程智能化、人員精簡化,用互聯網技術降低成本,向精細管理要效益,改變目前數據不集中、管理不規范、機構層級多的現象。

                  此外,壽險公司也可探索人工智能積累分析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對消費者的潛在服務需求做出智能化的及時響應,滿足客戶的自主、便捷的服務需求,改變當前壽險業主要還是靠人、靠網點的服務模式。

                文章關鍵詞:保險;互聯網+ 責編:張開放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銀行頭條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保險頭條

                中國太保榮獲上海金融創新獎多個獎項

                股票資訊

                財經要聞

                網站簡介 | 招聘信息 | 會員注冊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