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號稱“每周*刷卡半價”,但實際上北京地區參與活動的僅一家連鎖餐飲企業下屬的一家門店。
3000<15!
這看似荒謬的不等式背后,其實描述了銀行信用卡發行中同質化競爭的尷尬。
據《證券日報》記者測算,銀行發行的信用卡種類超過3000款,但實際門類不超過15種。
本報記者還發現,很多的所謂信用卡優惠名不副實。某股份制銀行信用卡號稱“每周*美食半價”,但實際上北京地區參與活動的僅一家連鎖餐飲企業下屬的一家門店;此外,在記者刷卡消費后,收到了銀行短信通知“送20元手機充值券”,《證券日報》記者按照鏈接和指引一步步完成銀行手機APP的下載和綁定操作后卻發現,由于贈送活動實為秒殺,能夠成功領取手機券的概率不足萬分之一。
同質化競爭
《證券日報》記者登錄各家銀行的信用卡網站查詢發現,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合計發卡近千款,其中建行發卡種類最多,農行、工行和中行的產品數量比較接近,交行相對較少。
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種類相對而言差距比較大,卡片種類較多的為招商銀行(包括區域聯名卡在內),有200多款,較少的銀行也有六七十款。如果按照平均每家90款信用卡大致估算,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合計的信用卡種類達到2000款。
數據顯示,城商行和農商行中,已發行信用卡的銀行約有70家,發行種類比較多的可以達到六七十款,比較少的則僅有不足10款,但由于發卡行數量眾多,合計的發卡種類也能有近1000款的規模。
而融360網站統計的僅21家銀行(5家國有大行、9家股份制銀行、5家城商行、2家外資行)的信用卡種類就高達2196款。這一數據也從側面引證,合計3000款信用卡僅是保守估算。
雖然信用卡種類名目繁多,但其實服務內容大多十分相似。《證券日報》記者對比對家銀行相關產品發現,信用卡實際的門類不超過15種,主要包括商旅卡、特色主題卡、航空卡、超市/商場購物卡、車主卡、網絡聯名卡、大額取現卡、學子卡、公益卡、高端卡等。
你以為你了解信用卡了,可是實際上并沒有,信用卡隱藏著的潛規則常讓人防不勝防,有時候還會有短信提示“由于還款額統計故障,自動扣款失敗”的鬧劇。
近期,全國發生多起存款糾紛事件,暴露出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制度執行不力、員工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他指出,盡管不同風險事件的原因不盡相同,但銀行始終要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加強內控建設,及時排查漏洞。
隨著攬儲壓力加大,日前,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銀行陸續將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從原來的11%左右上調至30%,年中攬儲戰提前開打。不過,隨著利率市場化逐漸接近尾聲,大小銀行都未像過去那樣隨著利率上浮上限擴大而“一浮到頂”,而是根據自身情況做出了相對平穩理性的選擇。
昨日午后,盡管大盤跌逾1%,但銀行股再次拉升充當了做多主力。除了消息面上受大額存單政策利好影響以及板塊輪動補漲等因素之外,銀行混改等利好因素功不可沒。
2015年6月1日起,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開始實行。為保證競爭公平,《決定》規定,銀行卡清算機構不得限制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與其他銀行卡清算機構開展合作。意味銀行卡清算業務真正出現市場開放最快也需要兩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