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 > 股票 > 正文

                當前穩增長控風險亟需貨幣政策組合拳

                2014年06月25日09:52  來源:上海證券報

                5034

                  我國房地產行業面臨的不僅是長周期和小周期下行的疊加,可能還面臨投資和消費需求雙重減弱的疊加。為了對沖經濟總體上的疲弱,適當的總量貨幣政策支持不僅可行,而且必須。貨幣政策的微調是逆資產價格小周期的,因此比較合理的政策應從降低資金成本的角度出發。鑒于當前每月新增外匯占款比較平穩,銀行間流動性水平總體充裕, “定向數量工具釋放基礎貨幣+總量價格工具降低融資成本”的組合或許是比較適宜的貨幣政策。

                  □宏源證券宏觀組

                  今年以來宏觀經濟運行多個方面均呈疲態,且下行風險逐漸加大。有三組指標很能說明問題。經測算,產出缺口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一直在收窄并可能轉負,實物量指標繼續轉弱,價格走勢疲弱以及通脹約束弱化。由于產能過剩問題從沒有真正開始解決,工業品通縮基本還不見好轉跡象,全社會企業的負債率仍在不斷上升。隨著房地產風險和債務到期風險增大,政府控風險的欲望增強提升。為此,政府工作的重心正逐漸轉向穩增長和控風險。我們據此認為,當下比較適宜的貨幣政策,或將是“定向數量工具釋放基礎貨幣+總量價格工具降低融資成本”的組合。

                  我國房地產業各項指標自去年下半年起都在顯著下滑: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和銷售額增速、房地產開發和購置土地面積都已出現了負增長。根據以往的經驗,分析房地產數據時,房屋銷售指標領先于土地購置,土地購置領先于房屋新開工,房地產投資與新屋開工同步,房屋新開工同步領先于房屋施工和竣工。當前房地產銷售同比下滑趨勢仍未企穩,預示開發商對土地購置和房屋新開工將更為謹慎,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繼續下滑。雪上加霜的是,銀行在金融創新推升了負債端的壓力下,對資產擴張更趨謹慎,風險偏好下降。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景氣下行,經濟風險和金融風險都易被觸發。

                  我國債務風險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門和非金融企業部門。今年是地方政府性債務償債壓力最重的一年。按最新的政府債務審計報告,今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到期規模為2.4萬億,是未來幾年中到期壓力最大的一年。另外,今年地方政府性債務到期規模為3.6萬億,占債務總余額的21.89%。鑒于土地財政依賴性病根未除,鑒于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而支出剛性很強,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地方財政安全穩健性將持續經歷大考。

                  與此同時,企業債務高企,實際利率成本持續走高。雖然很難統計到企業債務每年的到期規模,但如將非金融企業的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款項、其他應付款、長期應付款、企業間負債及其他金融負債都統計出來,則我國非金融企業總債務規模在2012年就已達138萬億,占GDP的265%。

                  更值得關注的是,由于PPI的持續通縮,企業面臨的實際融資成本持續上升,與GDP增速之差逐漸拉大。目前企業實際融資利率已達9%左右,如此高的融資成本,必然會侵蝕經濟活力,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已勢在必行。因此,實施以“定向數量工具釋放基礎貨幣+總量價格工具降低融資成本”為組合的貨幣政策來穩增長、控風險已事不宜遲。隨著國際收支趨于平衡,依靠外匯占款發行基礎貨幣的渠道逐漸收縮,需要通過再貸款等方式來彌補基礎貨幣缺口,配合定向降準保證貨幣總量。還有,定向數量工具可以支持三農、小微企業和政策性工程,兼具調結構的功能。這么看來,以總量價格工具來降低融資成本,應可配合政府實現“控風險+穩增長”的目標。

                  但是,主流觀點現在非常擔憂貨幣政策的寬松會進一步助推資產泡沫,資產泡沫能否軟著陸是保持金融系統健康運行的核心,也是實施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泡沫破裂后,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銀行業不良債權和作為抵押品的地價、股價價值下降,而銀行向仍然健康的企業催還欠款,致使這些企業陷入資金困境,經濟陷入惡性循環。但我們認為,這樣的擔憂是不必要的,因為總量貨幣政策與資產泡沫間的關鍵紐帶已趨于斷裂,一個關鍵因素已悄然發生了實質性改變:房地產已開始走向“去”投資屬性,向消費屬性回歸。

                  從地價、房屋庫存與銷售比、商品房待售面積、房屋竣工、施工和新開工面積、商品房在建與銷售等指標觀察,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的反彈之后,近幾個月地價已進入下行階段。當前商品房銷售約每年13億平方米,而在建量達每年67億平方米,在建與銷售比處于歷史最高位,而供需結構失衡也已到了歷史極限。地產的投資性需求進入了一年半到兩年的下滑小周期,地產行業將更多向消費性需求回歸。從中國的人口結構看,生產者與消費者之比將在2017年見頂,住房消費性需求很可能同時見頂。觀察我國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數據,可更清晰地看到,住房剛性需求將在不久后大幅下降。當然,我國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人口周期和房地產周期的相關關系不能簡單類比,美日等國在人口周期到達拐點時,城鎮化過程早已完成,而我國則仍處于城鎮化率快速提升的進程中,勞動力還處在從農村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因此,我國的房地產周期可能不會像美日那樣提前人口周期幾年就見頂。但毫無疑問,我國房地產消費型需求的拐點已漸漸逼近了。

                  基于上述分析,我國房地產行業目前面臨的不僅是長周期和小周期下行的疊加,可能還面臨投資和消費需求雙重減弱的疊加。為了對沖經濟總體的疲弱,適當的總量貨幣政策支持不僅可行,而且必須。貨幣政策的微調是逆資產價格小周期的,因此比較合理的政策應從降低資金成本的角度出發。鑒于當前每月新增外匯占款比較平穩,并未出現持續下降或負增長之勢,銀行間流動性水平總體充裕,所以并無全面降準必要。而且,銀行給實體放貸意愿并不強烈,通過全面降準增加銀行的超儲和可貸資金,最終能否進入政府希望支持和鼓勵的實體經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所以,相比全面降準,降息對實體經濟的作用可能會更好些。這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融資成本,還能鼓勵房地產的消費性需求,有利于穩定房地產市場,有利于降低經濟和金融風險。

                  所以說,在中國房地產投資性需求趨勢下行的周期中,一兩次降息還難以改變投資性需求的下行。對于房地產資產泡沫來講,由于投資性需求的減弱,助推資產泡沫的動能已不夠強,制約央行放松總量貨幣政策的核心邏輯實際上已不復存在;而降息帶來的降低資金成本的效用,正好能刺激起被高資金成本阻擋的消費性需求,能產生對沖消費性需求大周期下行壓力,降低存量債務成本,既穩定宏觀經濟又不會助推資產泡沫的多重效用。

                文章關鍵詞:貨幣政策;融資成本;投資性需求;風險偏好;貨幣總量 責編:張開放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周小川:沒必要采用過度的貨幣政策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12日的全國人大記者會上表示,如果國際國內沒有大的經濟金融風波事件,還是采取比較穩健的貨幣政策,沒有必要采取過度的貨幣政策刺激的方法來實現經濟目標。適度寬松不同于周小川在G20上海記者會上所表述的“穩健略偏寬松”。

                • 人民幣煉成國際關鍵貨幣

                  在人民幣入籃后,有效協調人民幣幣值在境內外的穩定,運用好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就成為中國人民銀行必須充分考慮和實時關注的政策重點

                • 貨幣政策有連續降準空間

                  預期之中的降準降息,在意料之外的時點出現。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人民銀行25日晚間公告降準降息。考慮到宏觀政策的前瞻性要求,年內還有較大的連續降準空間。

                • 貨幣政策下一步:向左走?向右走?

                  隨著前期刺激政策效果的持續顯現,房地產業投資將在下半年企穩并在2016年略有回升,這將帶動國內制造業增長緩慢地企穩回升。

                • 貨幣政策雙管齊下穩增長調結構降成本

                  中國人民銀行27日宣布,從28日起降息并定向降準。

                • 貨幣政策仍劍指“融資難”定向“補水解渴”

                  在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趙揚看來,政府還是要在穩增長、控風險和調結構這3個目標之間采取平衡。“傳統上講,貨幣政策主要是進行總量調節,在結構性調節方面則受限較多。

                • 分析稱貨幣政策穩健中偏寬松 降息降準仍空間

                • 降準:發揮貨幣政策穩增長的作用

                  2015年4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最新一次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后,中國央行伴隨各種“獨家”、“深度”解讀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剛剛閉幕不久的兩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 當前貨幣政策仍屬于常規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右一)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表示,當前我國實行的貨幣政策仍屬于常規貨幣政策,貨幣政策要支持我國經濟結構性調整,鼓勵高科技、互聯網行業相關企業的發展。

                • 2015年貨幣政策解讀

                  溫彬說,去年以來,央行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特別是政策工具的定向和結構性使用有利于提高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易綱坦言:“央行正在研判是否存在通縮隱憂,至于是否降準、降息則要看經濟走勢。

                • 貨幣政策繼續寬松預期升高

                  上周五央行發布的數據,讓貨幣政策繼續寬松的預期更加高漲。央行發布的《2015年1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1月份M2增速出現明顯回落。

                • 人民財評:貨幣政策取決于基本面 降準不是全面放水

                  央行發布“全面+定向”降準政策之后,市場對于中國進入 “放水救市”的預期再度高漲。中國經濟在經歷30多年的快速增長之后,已經正式告別高速增長進入到“常態增長”階段,7%左右的增長速度仍然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好的增長表現。

                • 未來貨幣政策或寬松 剛需置業者可擇機入市

                  業內人士表示,低首付購房方案把部分現金流不足的購房者“扶進了買房的門檻”,擴大了購房人口基數,如果未來真的迎來房貸利率回歸基準利率,那么市場成交量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 經濟內生動力不足:貨幣政策再臨大考

                  13日,貨幣當局和統計部門公布了一系列或“減少”或“回落”的宏觀數據,讓市場人士大跌眼鏡。申萬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預計未來房地產需求增速將下降至3%附近,新開工面積的增長中樞將維持在0%左右,投資增長中樞將回落至8%左右。

                • 寬貨幣未變流動性向好 股市或受支撐

                  8月以來,貨幣市場資金利率持續下行。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未來一段時間新股申購等擾動因素將不時出現,但貨幣市場流動性仍有望保持穩中偏松格局。與此同時,隨著實體經濟向好、市場風險偏好改善,流動性紅利或從貨幣債券等固定收益市場向股票等權益市場轉移。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銀行頭條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保險頭條

                中國太保榮獲上海金融創新獎多個獎項

                股票資訊

                財經要聞

                網站簡介 | 招聘信息 | 會員注冊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