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監會印發了《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統計制度》,對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住房抵押情況和養老保險情況的21項主要指標進行了統計和排查。
其中,住房抵押方面主要排查和統計房產類型、房屋面積、土地到期時間、房產估值、貸款本金、貸款利息等指標。養老保險方面主要排查合同生效時間、產品類型、保單狀態、被保險人年齡、原保險保費收入、養老金領取金額等指標。
保監會排查以房養老
保監會相關人士去年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業務在我國尚屬新生事物,其業務流程復雜,期限較長,涉及領域廣。保險公司開展此項業務,將面臨較為突出的利率風險、房價波動風險、長壽風險、現金流風險等四大業務風險,同時也將受到房地產政策、稅收政策以及法律環境的影響。保監會對此非常慎重,設立了2年的試點期,希望通過試點的方式,逐步積累經驗,進一步明確相關監管要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動該項業務在我國的健康發展。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保監會去年決定僅在個別城市開展試點工作。而近期保監會對險企以房養老各項指標的排查和統計,也是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
具體來看,保監會此次納入統計的21項指標中,在養老保險方面,將保單號、合同生效時間、是否期內新增、產品類型、報告期內保單狀態、被保險人類型、原保險保費收入、養老金月領取金額等指標納入統計范圍。
在住房抵押方面,將房產建筑面積、房產類型、土地到期時間、房產估值、預計貸款總額、貸款本金金額、當前貸款利率、貸款利息余額、貸款減值準備金等指標納入統計范圍。
此外,保監會為了適時掌握試點業務開辦情況,要求參與試點的險企自今年3月份起逐月上報業務推進工作。
事實上,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保監會去年宣布試點之前,已經有銀行、金融銷售公司等非保險機構開展了住房反向抵押業務。尤其是,由于銀行在資產評估方面經驗豐富,較早的開展了相關業務。
和銀行推出的反向抵押業務相比,由保險公司開展老年人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業務,其最大特點在于將反向抵押業務與終身養老年金保險相結合。一方面,保險公司承擔長壽風險,依照合同約定定期向老年人支付養老年金直至身故,確保老人的晚年生活后顧無憂。另一方面,老年人過世后,其房產處置所得在償還保險公司已支付的養老保險相關費用后,剩余部分依然歸法定繼承人所有;如果房產處置所得不足以償付保險公司已支付的養老保險相關費用,保險公司將承擔房價不足的風險,不再向老年人的家屬追償。
險企暫無成型產品
盡管保監會開始排查和統計險企以房養老的推進情況,但目前險企依然沒有成型的以房養老產品面世。
此前有市場傳言稱,包括平安人壽、泰康人壽、幸福人壽、合眾人壽在內的4家保險公司已獲得以房養老的試點資格,其中首家申請以房養老產品試點的幸福人壽正與保監會溝通相關產品細節,批復通過可能還需至少3個月。
而事實上,目前仍然沒有保險公司推出成型的以房養老產品。《證券日報》(zqrbbaoxian)記者也在農歷新年前咨詢過相關保險公司人士,該人士表示,目前公司產品正在研究當中。
申銀萬國研報認為,作為目標消費者的老年人群受到傳統觀念約束,預計實際業務規模非常小。另外根據某門戶網站的調查顯示,有九成網友認為我國推出“以房養老”概念“荒唐”,僅一成網友認為其有合理之處。在不少網友激烈的言論中,多數網友認為“無法接受,不確定因素很多且不靠譜”。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之前指出,“以房養老”為老年人在家庭養老、社會養老、國家幫扶之外,增加了新的選擇,有利于盤活房產資源,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但“以房養老”在我國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受傳統倫理觀念、老年人預期壽命、房地產市場價格走勢等因素的影響,在實施中難免存在制約條件,需要邊試點邊摸索。
9月27日下午,省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省財政廳廳長朱煥然作《關于2016年省級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報告》。
在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的當下,“以房養老”——一個看上去很美的養老選擇,已經不是什么新名詞,卻總是面臨“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
在2月27日舉行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首屆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 目前我國的社保費率超過了40%,明顯高出發達國家,建議迅速降低五險一金費率,主要是養老保險, 在十年之內要下降一半,單位繳費從現在的20%降到10%。
在2月27日舉行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首屆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 目前我國的社保費率超過了40%,明顯高出發達國家,建議迅速降低五險一金費率,主要是養老保險, 在十年之內要下降一半,單位繳費從現在的20%降到10%。
在2月27日舉行的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首屆峰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表示, 目前我國的社保費率超過了40%,明顯高出發達國家,建議迅速降低五險一金費率,主要是養老保險, 在十年之內要下降一半,單位繳費從現在的20%降到10%。
對此,各地實施辦法均明確提出,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提振年輕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積極性,落在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層面,當從收益率、透明度、靈活性等方面下功夫。對于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且老齡化不斷加速的中國,要有制度完善的緊迫感。
應當說,民眾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從全國的情況來看,我國的養老保險處于“收大于支”的狀態,運行情況良好。
征求意見稿首先明確,現代商業養老保險是由商業保險機構提供的,以養老風險保障、養老金管理以及與養老需求相關的財富管理等為主要內容的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
公報提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全市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個人繳費將執行新標準。昨日,記者從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期間,省會參保職工個人社保繳費基數范圍劃定,每人每月最多繳納985.58元,最少繳納197.116元。
在江西、山西、浙江、四川等地一些農村社區,活躍著新鄉工(鄉村社工)群體,這一生力軍促進了農村社區服務的標準化、精細化。重慶市永川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胡波認為,在新型農村社區,留住文化鄉愁,政府不能唱獨角戲,而要整合資源,互聯互通,融合發展。
現在用國有資產來彌補現行養老保險不足,應該是進一步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3月1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副部長胡曉義對就業和社會保障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人社部一直在研究論證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問題,現在已經基本形成了方案,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報請有關部門審定。
正如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增進人民福祉。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市達到1300多個……這些實實在在的努力都是在完善醫療保障網,向更高水平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