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5月12日下午,河南省副省長舒慶向媒體介紹河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情況。
新聞發布會上,舒慶介紹河南是中國的縮影,對于河南的區位交通、歷史文化、市場體量、創新開拓,舒慶用了“中、古、大、新”四個字概括。
“舒慶副省長提到河南‘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要布局好三個方面,一是進一步發揮區位交通優勢,建互聯互通之路;二是發揮市場潛力優勢,建互利互贏之路;三是發揮中原文化優勢,建民心相通之路。作為重要節點的河南未來要做的就是從這三方面做文章。”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河南廣電特約評論員楊建國說,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之而來,如果不能緊抓機遇,未來會被邊緣化,優勢反而變成劣勢,但如今河南已精準了自己的定位。
起點是交通,但不止于交通
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河南省與我國西部省份、中亞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潛力巨大。但河南不沿邊、不靠海,如何將定位優勢最大化發揮?要“走出去”與“走進來”的共贏,河南當下還要向哪些方面發力呢?
“都知道河南的第一優勢是交通,但咱們的交通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后天締造。河南不沿邊不靠海,這方面相比其他節點城市會有不足,但正因我們是自己‘造出來’的交通,所以才更沒有局限。”在楊建國看來,完善內陸省市的全方位開放格局,交通區位必不可少,河南如今在空陸方面已經四通八達,這成了今后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的基礎。
提到交通,2015年國務院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其中對于內陸節點城市定位,提到打造“中歐班列”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河南在2016年8月發布了《河南省參與建設“一帶一路”2016年工作方案》。再次明確要“要構建連接全球的重要樞紐機場和主要經濟體的空中絲綢之路。”“打造中歐(鄭州)班列品牌,暢通新亞歐大陸橋陸路通道。”
“‘一帶一路’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新的發展邏輯: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交通是基礎設施,更是文化、經濟輸出的先導和依托。”楊建國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舉例,這里通過交通樞紐拉動,關口效應驅動等多種形式去結合產業、企業,已經成為河南對外開放和區域發展的關鍵載體。
楊建國說:“我們現在不說自己的交通載體已多好,而是要考慮如何最大化發揮交通優勢。鄭州航空港區的建設和發展,起點是交通,但不應該止于交通,就像河南,應把交通樞紐變為物流樞紐,并帶動相關城市經濟崛起,撬動產業。”
自貿區的便利就是對外開放的便利
作為河南多個縣域發展顧問和航空港產業發展顧問的楊建國,一直認為,基于優質交通載體的背景下,河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要市場為先。
“‘一帶一路’藍圖中最大的亮點,就是把市場運作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位上。無論是強調對外合作的單位是企業、項目、資本;還是明確提出要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都在表明,企業、產業將成為急先鋒。”楊建國說。
以產業鏈為紐帶,鼓勵三方企業,抱團出擊,從而匯集企業優勢資源,促進企業上下游間的聯合,協調跨行業間的資源共享。楊建國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內陸省份的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轉換成強勁發展活力,從而實現內陸省市發展。而在他看來,“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中,對外開放是核心,這樣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
“對于河南而言,如今的自貿區,正是打造河南對外開放高地的平臺。自貿區的設立促進轉變政府職能,而轉變的背后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其中就包含著更好的對外發展。”楊建國舉例,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商事制度方面“二十二證”合一,領跑全國,企業的便利化就是貿易的便利化,這為探索跨境電商、跨國產業發展都提供了便利。
文化先行 軟實力與經濟轉型產生疊加效應
2000多年前,中國漢代張騫出使中亞,開辟出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古絲綢之路;隨著古代航海業的不斷發展,中外之間的海上貿易運輸日益興起,逐漸形成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建設,文化先行。
“相比產業、企業而言,文化是最容易交流的,也是最容易深入的,并且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而文化的輸入與輸出完全可以為后面的產業經濟鋪路架橋。”楊建國說。
“文化”正是古老河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巨大優勢。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的洛陽、開封在古絲綢之路上留下了歷史輝煌。
“比如開封,它在古絲綢之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如今的開封在“一帶一路”沿線近60個國家300個城市中,與13個城市締結了友好關系。‘一帶一路’就像當年的絲綢之路,給開封帶來了很大的機遇。”楊建國說,文化的滲透性正在增強,作為河南,開封、洛陽等文化輸出能力強的城市,正把文化的生產力、原創力、創新力、軟實力與經濟社會結構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結合在一起。
在楊建國看來,從“一帶一路”整個區域出發,重新對產業的布局做進一步的優化,因此要避免同質競爭,錯位發展,凸顯當地產業發展的優勢。而河南的文化,就是錯位的關鍵,加上有猶如珍珠一樣的自貿區,通過“一帶一路”這根絲線穿聯之后,優勢會迸發出疊加效應。
“文化是一片土地的永久財富。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以此帶來的變革,也勢必夾帶著產業的深度融合和轉型升級。”楊建國說。
10號上午老楊參觀考察了開封片區綜合服務中心,現場感受了下被總理點贊的“二十二證合一”創新,隨后老楊與中國(河南)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肖文興好好聊了聊。
李克強總理今天在開封考察時說,開封過去以“古”聞名,今天通過自貿區要以“新”出彩。
“考核工作必須較真碰硬,要嚴肅嚴謹,要公平公正,還要突出問題導向。”楊建國說,河南廣電全媒體的這組評論一針見血,敲響了身邊的警鐘,輿論作用就要警醒不作為、不落實的干部。
楊建國認為,河南廣電全媒體一次次的迅速有效“反應”,本就是主流媒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應有的“落實”。
前不久,河南省召開轉型發展攻堅推進會,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對河南產業轉型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了解孟州產業發展后,楊建國結合之前參加的“全省重點項目暨轉型發展攻堅集中觀摩活動”,他總結目前產業集聚區內企業日子不好過突出的三個問題。
4月1日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揭牌后,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河南自貿區”)的戰略目標、定位、片區功能劃分也正式公布。
在3月28日下午進行的“中日知名媒體人對話會”上,中日嘉賓圍繞“兩國關系持續改善期的媒體責任與作用”的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3月27日,中國網絡名人環球行日本站正式開啟。參與此次活動的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河南廣電全媒體特約評論員楊建國介紹,活動開始的第一天,他們來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聽取程永華大使介紹中日關系。
河南廣電全媒體特約評論員、產業集聚研究專家
研究產業集聚的楊建國,從前年開始,創辦了一個融媒體欄目《老楊會客廳》。一年多的實踐中,楊建國不僅對產業集聚領域有了新的見解,對融媒體發展這個主題也產生了思考和總結。
1月24日,記者從河南省發改委了解到,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中,對鄭州邁入國家中心城市的具體“方向”指明了道路。
我們聽陳澤民歷數,這些年,河南錯過了華為、錯過了格力,千萬不能錯過新一波的新興產業,語氣里是滿滿的遺憾和期望;我們聽張瞭原提醒,新豫商不僅僅是河南的,還是中國的,是世界的,是讓豫商群體勇于跳出護城河,勇于改變;
今天講的內容有三個部分:第一,為什么搞產業集聚區越來越難?第二,為什么產業集聚區越來越重要?第三,產業集聚區未來該怎么辦?
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一帶一路”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一偉大的戰略之上,并以此作為再次騰飛的機遇。
任何方便與快捷的背后都反映著強大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正如河南這次大會上的“新鮮物”,代表們的便捷是依托了互聯網時代的進步。基于移動安全智能終端和移動安全體系,依托河南廣電打造的“中原云”的云計算和大數據平臺,為黨代會“量身定制”了全套的移動信息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