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憂違約風險蔓延至國內 尚德危機拉響債市警報

                2013-03-22 10:14    來源:經濟導報

                  市場擔憂違約風險蔓延至國內尚德危機拉響債市警報

                  寫在前面:20日,尚德電力在華主營分支機構無錫尚德宣布破產重整。此前,關于“尚德電力未能如期兌付5.41億美元可轉債”一事,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尚德危機將對發債企業和民營低評級債造成怎樣的“灼傷”?又將對深處寒冬的光伏業產生怎樣的影響?頭頂眾多光環的尚德轟然倒下,不禁讓我們反思,光伏業大起大落之后,損失誰來埋單?(徐松麗)

                  現在希望都寄托于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但無錫尚德僅是尚德電力的子公司,尚德電力的債務如何解決,依然不確定。雖然尚德電力并不是首個在境外債券市場違約的企業,但相關投資機構已經開始提醒投資者防范光伏等高風險行業發債的風險

                  導報記者時超王雅潔濟南報道

                  尚德的末路救贖終于來到,然而其帶給債券市場的壓力,短期之內卻難以消散。20日,經無錫市中院宣布,鑒于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下稱“無錫尚德”)無法歸還到期債務,正式裁定對無錫尚德實施破產重整。

                  據悉,截至2月底,無錫尚德共欠工行、農行、中行等在內的9家銀行71億元債務。實際上,在無錫尚德巨額債務曝光前,其境外上市母公司尚德電力(STP.NYSE)就已經被一筆高達5.7億美元的到期可轉債壓垮。其18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本應15日到期兌付的可轉債中,仍有5.41億美元的債務未支付金額,已經違約。隨著無錫尚德破產以及尚德電力違約這一系列事件發生,企業債違約的警報再次在國內市場響起。21日,國泰君安債券分析師呂春杰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雖然尚德電力并不是首個在境外債券市場違約的企業,但相關投資機構已經開始提醒投資者防范光伏等高風險行業發債的風險,如從事上述企業債投資,應更加提高警惕。尚德還債危機導報記者注意到,尚德電力今年到期的5.7億美元可轉債來自于該公司2007年開始的一系列境外融資工作。彼時,尚德電力成功登陸紐交所已過兩年,借力于光伏產業的美好前景,公司在境外并購了多家企業,規模越來越大,而正是可轉債融資模式給其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公開 信息 顯示,2007 年到2008年,尚德電力通過可轉債發行獲得了近10億美元的融資支持,其中2008年以3%利率發行的5.7億美元可轉債正是如今壓垮尚德電力的這根“稻草”。

                  導報記者注意到,該債券在發行之初頗受市場歡迎,由高盛擔任其發行的獨家全球協調人、獨家結算代理人和聯系賬簿管理人,其債券由多家華爾街資產管理公司及對沖基金持有。然而,數年過后,這家光伏企業的巨星光環日漸黯淡,還債壓力日益增加。尚德電力18日的公告顯示,公司已經收到3%可轉債托管人的通知,認為這筆可轉債已經違約,債權人要求盡快付款。受此影響,該公司股價當日即下跌8.41%至0.641美元,近5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近50%。

                  “出現實質違約后,債券仍會有一定的回收率,但是對于投資者來說,損失會很大。”呂春杰表示,違約顯然不是債券市場愿意看到的事情。有熟悉境外市場的投資者對導報記者表示,可轉債在到期后可以轉換成公司股權,或者公司通過破產清算并對債券進行償付。不過,以現在尚德電力接近0美元的股價,以及巨量的銀行貸款(銀行貸款償付要在可轉債償付前),投資者的損失很難獲得挽回。

                  據媒體報道,尚德電力為兌付此部分可轉債曾進行過多方努力,如申請將債券兌付期限延長,把債權人的身份轉換為尚德所持電站資產的股東,但都以失敗告終。

                  “現在希望都寄托于無錫尚德的破產重整。”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債券分析師對導報記者分析表示,但是無錫尚德僅是尚德電力的子公司,尚德電力的債務如何解決,依然不確定。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真的違約,尚德電力也并非第一家在境外違約的中國企業。導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2011年在加拿大上市的嘉漢林業(TSE.TRE) 也曾爆出13億美元的債務違約事件。債市陰霾然而,即便有先例,尚德危機還是給債券市場帶來警示。多名業內人士對導報記者表示,國內市場要警惕違約風險出現。“很多人以為買公司債、企業債就跟國債、政策性金融債一樣,基本上安全無憂,到期就可以拿回本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楊春剛對導報記者說,“但事實上,公平債券市場上的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隨著企業信用債發行擴容,未來市場上很可能出現個別公司違約的風險事件。”實際上,就在尚德電力海外出現兌付危機之時,多家企業在國內債券市場也是危機頻發。如同是光伏企業的超日太陽(002506),雖然在本月7日用公司自有資金如期兌付了“11超日債”第一期利息共8980萬元,暫時渡過兌付危機,但該公司面臨嚴重虧損,持續經營能力較差。分析人士表示,該公司的資質和償債能力并沒有任何改變,因此金額總達10億元、期限為5年的“11超日債”本息最后能否順利收回仍存在很大風險。

                  “我們已經提醒投資者警惕民營企業,特別是光伏業等近期風險較大行業的債券投資風險。”呂春杰表示,尚德危機對國內債券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在楊春剛看來,在債券違約事件發生難以避免的情況下,管理層未雨綢繆抓緊針對違約事件的制度建設,建立市場化的風險管理體系,防范未來可能出現的債券違約,對債券市場未來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值得關注的是,此前在無錫尚德、超日太陽等光伏企業兌付危機苗頭隱現之時,同為光伏企業的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29日正式發行了8億元企業債券,不僅付出了票面年利率達8.99%的高息,更是拉來了當地城投公司出面擔保,債市對風險行業的把關之嚴,可見一斑。

                責編:趙惠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