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分類監管防風險 企業債擴容至2.5萬億
嚴禁相互擔保
市場看重的更是發改委對城投債的監管態度。
據廣發證券(000776)統計,截至11月中旬,城投債市場存量突破1.5萬億,其償債資金基本來自地方政府腰包,此番新規實質性的影響便是對其采取更為嚴格的擔保規范以及對募集資金投向細化分類管理。
影響最為顯著的,便是明文通知禁止發債企業互相擔保或連環擔保;同時,對發債企業為其他企業發債提供擔保的,在考察資產負債率指標時,按擔保額一半計入本企業負債額。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為其他企業發債提供擔保的,按擔保額的三分之一計入該平臺公司已發債余額。
監管機構對于互保行為的警惕,可從之前江浙爆發的信貸危機看出端倪。以近期媒體頗為關注的莊吉集團為例,由于造船行業不景氣,該公司目前面臨銀行抽貸和船東棄船雙重資金壓力。
“通過企業負債額來反映擔保余額,是一種計提風險的有效手段,可見發改委在風險防范上有所加強。”中信建投認為。
近年來,數以萬計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企業,面對日趨嚴格的信貸政策,千萬百計地將融資之手伸向債券市場。
據廣發證券統計,城投債1.5萬億存量中,短融、中票、PPN和企債余額分別為960億、3800億、750億和9700億。從資質上看,短融和中票以省級平臺和直轄市為主,占比高達75%,地級市占比不足10%;而城投企債以地級市為主,2011年和2012年至今,地級市城投企債占比分別高達53%和60%。
打擊評級虛高
除了發行主體,主承銷商、評級公司也成為發改委新規規范的題中之義。
針對評級機構近年來普遍存在的評級虛高現象,發改委表示,將組織機構投資者定期對評級機構進行評價,加強對評級機構企業債評級行為監督,對評級質量差、風險揭示嚴重缺失的評級機構實行禁入制度。
“鼓勵舉報不規范評級行為,一經查實,按規定處罰。”
不過,在中信建投看來,目前,評級機構監管缺乏市場化的手段,靠行政手段監管評級機構,仍然難以實質擺脫評級不合理的現狀。
“今年發改委也曾幾次有意放緩審批速度,最終并沒有減少城投債的發行數量。”中信建投認為,發改委新規實質性影響并不大。
“城投債潛在供給眾多,已成為地方政府融資的主要手段,提高發行門檻并不會減少實際供給。決定城投債發行量的本質因素在于市場需求和融資動力,不在發改委。”中信建投表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