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創新基于需求,‘新意’傳遞‘心意’。”在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記者聽到這樣一句話。
何謂新意?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用其實踐給出了這樣的回答:探索產品多場景的跨界融合,創新信貸和支付產品,提升客戶的用卡體驗,同時推進網上銀行與風險管理的發展,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助力信用卡價值深挖,實現精準營銷和精細化管理。
何謂心意?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戴兵的解釋是:“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打造五星客戶體系,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緊跟客戶消費需求,加大產品端、服務端和文化端的協同創新,提升客戶服務品質,打造全新的客戶用卡體驗。正因如此,光大信用卡奪取了市場的制高點。
截至2016年上半年,光大銀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超3177萬張;截至2016年10月,光大銀行信用卡年度交易額成功突破萬億元。這兩項數據均位居全國股份制銀行前列。
時也,勢也:跨界融合助力消費金融
時也,勢也。當前,我國的消費金融市場日益多元,逐漸形成了銀行、互聯網個人消費信貸、線下消費金融機構及小額信貸機構等共存的多元化消費金融業態。各家金融機構紛紛搶灘消費金融新“藍海”。
戴兵認為,信用卡業務是商業銀行收入的穩定器,具有平抑市場利率起伏、銀行收入波動的作用。同時,銀行是高度規范和高度管制的行業,信用卡業務也有監管部門專門的業務管理辦法進行嚴格管制。因此,信用卡扛起消費金融大旗被賦予很高的期待。
近年來,光大銀行信用卡著力部署消費金融,以信用消費促進內需,助力國家經濟新常態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光大銀行信用卡與安邦保險、掌閱科技、同仁堂健康、途家網、JTB、愛康集團等企業攜手,在客戶享受車險、閱讀、健康、旅游等不同場景消費的同時,還能享受到專業的金融服務,這也為光大銀行信用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
蹄疾而步穩:新技術促進新升級
隨著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興起,以第三方支付、互聯網消費金融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浪潮正在席卷而來。
欲借互聯網浪潮之勢,對于信用卡來講,要靠什么實現步子快、步調穩?新技術。在今年銀監會發布的關于《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稱:“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經濟金融全球化趨勢、綜合化發展、市場化改革、互聯網金融的蓬勃興起對銀行業帶來諸多挑戰和深遠影響。依托科技創新,助推轉型升級,是積極應對挑戰的戰略選擇。”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利用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優化產品創新、風險管理、精準營銷、客戶細分等業務全流程。目前,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組建了技術探索專業團隊,站在金融創新最前沿;與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商第四范式聯合成立實驗室,實驗室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極具權威性的合作聯盟,進一步推動了金融行業與人工智能行業的戰略級深入合作,開創信用卡行業發展的智能新時代。
除此之外,互聯網時代業務種類、數據信息、風險表現更加復雜,傳統的風險管理手段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風險管控需要與時俱進。大數據與互聯網技術的興起為信用卡的風險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各商業銀行紛紛引進大數據風控與互聯網企業數據,通過與傳統風控模型的交融結合,應對國內如此活躍的支付系統及其他風險。
2016年,光大銀行信用卡和知名互聯網企業京東金融展開合作,在確保用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在線發卡、風控等全方位合作。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戴兵坦言,“互聯網+”下信用卡發展正當其時,“互聯網+”不僅沒有對信用卡行業形成沖擊,反而為信用卡行業的發展插上了翅膀。
深刻了解:緊握客戶需求的創新標尺
用戶體驗、精準營銷和產品口碑是客戶評價一家金融產品的重要標尺。同樣,對于金融機構來講,客戶需求也是自身創新的標尺。
當前個性化需求正在引領時代主旋律;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催生了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也衍生了海量的個性化需求。對于信用卡來講,真正實現“以客戶為中心”關鍵是要把握客戶的差異,實現差異化服務。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深刻了解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否則差異化服務無異于空談。
因此,光大銀行信用卡從發卡、支付服務的跨界融合,優化產品、渠道、流程、管理到客戶數據運用與管理都緊緊把握客戶需求這條主線,以此來打造核心競爭力。面對移動互聯趨勢,光大銀行信用卡深度優化手機APP——陽光惠生活,增加陽光出行、銀聯跨境營銷服務平臺“優計劃”等新端口,進一步提升了手機APP的豐富性和客戶體驗。
為避免產品的同質化,增加差異化,滿足個性化需求,光大銀行信用卡還率先啟動重點商標申請,通過法律保護創新成果,做強光大信用卡品牌。
2016年,在新技術大力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信用卡業務持續快速發展,參與主體不斷豐富,競合關系不斷演變,原有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伴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2017年,中國的信用卡產業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在新的一年,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戴兵介紹到,光大銀行信用卡未來將堅持“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秉承“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敢于創新,勇于變革,繼續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
日前,中國光大銀行大數據實驗室基于風險管理領域的預警分析研究,成功孵化出數據產品——“濾鏡”。該產品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企業客戶進行過濾,形成高信用違約傾向的企業名單,向總分行風險管理決策者提供更加科學精準的決策支持;同時依托首個移動數據應用平臺——“光速觀察”,提升風險決策的時效性。
繼實現全國首推“西聯匯款網銀全程通”后,近日光大銀行又率先推出手機銀行西聯匯款業務。客戶登陸手機客戶端即可辦理西聯收匯、發匯、明細查詢及結售匯等業務,真正做到足不出戶、一站直達,享受7×24小時的便捷服務。
近日,上海市財政局在上海自貿區順利發行30億元3年期地方政府債券,這是全國首筆自貿債。中國光大銀行憑借在債券業務和自貿區業務方面的綜合能力,成功參與該筆自貿債的承銷及認購工作。
近日,中國光大銀行發布2016年云繳費年報,通過大數據分析,全面展現過去一年云繳費踐行普惠金融、改善社會城市發展面貌的工作成果。據悉,光大云繳費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開放式繳費平臺。
值此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光大銀行鄭州分行聯合中國銀聯推出“12306購票,滿62元立減20元活動”,助力廣大光大銀聯標準信用卡持卡人的購票出行需求,光大銀行鄭州分行此次活動的著力點放在了衣食住行的“行”上,結合已經開展的美食、洗衣、酒店等活動,全方位的把實惠回饋給持卡人。
中國光大銀行繼推出《大吉酉金》徐悲鴻大師作品新年版后再獻祥瑞,1月5日,以中國郵政《丁酉年》2017生肖雞年特種郵票為創作題材,同步發行丁酉年新春定制版生肖金,內含兩枚一票難求的雞年生肖特種郵票,為農歷雞年賀歲再添一份喜氣。
記者了解到,依托中國光大集團金融全牌照優勢,目前中國光大銀行已形成涵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薪酬延付、福利管理、養老金融等多項產品和服務的“養福全程通”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管理的養老金資產總規模逾420億元,管理的企業年金、薪酬延付及彈性福利個人賬戶數逾88萬戶。
記者了解到,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贏扶貧攻堅大決戰系列講話為指導,遵循精準扶貧的基本方略,光大銀行按照“金融+生活”新型商業模式,結合自身優勢,整合扶貧資源,創新打造電商扶貧新模式,更好地滿足客戶的生活和企業的生產需求,切實做到精準幫扶,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航班晚點耽誤行程和工作的焦灼;摩肩接踵的等待出行人群中無處立足的急躁;機場車站找不到車位的抓狂……這一切都把出行變成了一場對智力、體力和精力的挑戰,每一個人都在渴望著像宣傳片中那樣貴賓式的出行感受。
隨著冬季的來臨,熱騰騰的火鍋成為大家最喜愛的飲食,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享受著一頓美味的火鍋,吃完之后身體暖暖的,非常的愜意。近日,光大銀行鄭州分行推出了“半價享美食”刷卡促銷活動,為您在這寒冷冬季帶來了一份暖意。
在當前經濟復蘇緩慢和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大背景下,中國光大銀行鄭州分行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三去一補一降”供給側改革,按照河南銀監局要求,組織開展“暖冬行動”,幫助實體企業解決融資方面的實際問題與困難。
為創新跨境營銷服務模式,提升持卡人跨境消費體驗,12月12日,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宣布加入銀聯國際開放式跨境營銷服務平臺——“優計劃”。借助“優計劃”平臺,光大信用卡客戶境外消費體驗將全面升級,并享滿額立減等優惠禮遇。
11月18日,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中國光大銀行憑借“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運用互聯網思維與技術,跨界合作,積極創新,踐行普惠金融,服務社會民生,獲“最佳服務創新品牌銀行獎”。這也是該行連續第二年贏得此項榮譽。
近年來,中國光大銀行鄭州分行根據金融市場發展和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不斷改進和提升服務水平,持續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客戶滿意度持續提升,在中銀協組織的“百佳、千佳”和星級網點創建及省銀協“三百佳”競賽活動中取得較好成果,先后涌現了鄭州黃河路支行、焦作分行營業部、南陽分行營業部、洛陽分行營業部以及鄭州市區的東風支行、未來路支行、鄭汴路支行、新區支行等多家全國及河南省銀行業文明規范服務示范單位。
在11月17日舉辦的2017《財經》年會上,中國光大銀行與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對外聯合發布了《環境,稅收與企業發展》研究報告。報告提出,宜兼顧環境和經濟紅利,完善環境保護稅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