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支付基金扎堆面世 基民又多了一種選擇
在銀行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雙雙遭遇市場殺跌的情況下,對于期望長期獲得穩定高回報投資者,該產品是理想的投資和避稅產品
基金創新再次上演“扎堆”戲碼。據記者了解,近日,首批定期支付基金集中面世,基民又多了一種選擇。
日前,多家基金公司表示已經獲得了定期支付基金的牌照。交銀施羅德基金表示,此前上報的兩只“定期支付型”基金——交銀施羅德定期支付雙息平衡混合型基金、交銀施羅德定期支付月月豐債券型基金已于日前同時獲得了證監會批準。兩只基金創新的核心在于每月在約定的時點,按照約定的現金支付率,向投資者支付一定的現金。
工銀瑞信也表示,工銀瑞信月月薪定期支付債券型基金日前獲得證監會批準,作為定期支付型債券基金,該產品對投資者而言,類似于月月支付“薪水”,將每月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預期。工銀瑞信月月薪定期支付債券基金初始默認年度支付比率為6%,當期定期支付后,基金份額持有人持有的基金份額數將相應減少,同時,資金賬戶將獲得對應的現金支付。
博時基金同時宣布,該公司具有定期支付功能的創新系列基金于6月18日獲批,產品包括博時月月薪、雙月薪、季季薪等3只定期支付債券基金。
在銀行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雙雙遭遇市場殺跌的情況下,對于期望長期獲得穩定高回報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而言,該產品是理想的投資和避稅產品。
據悉,盡管這類以提供現金流收入為主要投資目標的定期支付類基金在國內尚屬首次問世,但在海外已經是比較成熟的基金品種。以海外每月支付現金流的基金產品為例,截至2013年5月,該類基金資產規模約為4萬億美元。
據記者了解,上述定期支付類基金在定期支付模式上基本沒有太大區別。對于較為保險的投資者而言,是一個選擇。
專業人士分析,定期支付的現金流模式與國外的養老金計劃有異曲同工之妙,均為在某一時點存入一定數量的資金進行投資,然后在后續的特定時間段里每月獲得穩定的現金流,但其在參與方式上比目前市場上的養老理財產品更加靈活,不但可像養老理財產品一樣獲得承諾穩定的現金收入,還可根據自身現金流需求進行主動申購和贖回,可作為養老的長期規劃方案之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