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有23家上市房企公布2017年全年銷售業績。碧桂園以5508億元的合同銷售額,問鼎年度銷售冠軍;萬科及恒大則以5298.8億元和5009.6億元分列二、三位。總體來看,23家上市房企2017年合計銷售達30093億,同比2016年同期的19602億元上漲幅度高達53.5%,刷新了歷史紀錄。在最嚴樓市調控的2017年,這個數據有點出乎市場的預料。房企銷售業績的亮眼帶動了房地產股的強勁上升。一些分析人士驚呼,A股地產板塊已經加速起飛。
市場
房企業績靚麗帶動股價走強
房地產開發板塊A股龍頭是泰禾集團,近9個交易日漲了82%,包括5個漲停,近3個交易日連續漲停。在A股房地產板塊中,昨日強勢漲停的還有榮安地產、世茂股份、合肥城建、沙河股份等。近期漲幅較大的還有華夏幸福、綠地控股、榮盛發展、萬科A、陽光城、保利地產等。整個A股房地產板塊,元旦以來漲幅超過了10%。
與A股房地產股的漲幅交相輝映,23家已公布2017全年銷售業績的上市房企業績靚麗。其中碧桂園、萬科、恒大沖上5000億元大關,融創則以3652.6億元合約銷售額跨入3000億門檻,華潤置地、綠城中國、金地集團等也躋身千億軍團。2017年,絕大部分房企都超額完成全年業績目標。其中,碧桂園完成上調后目標5000億元的110.16%;恒大完成全年4500億元銷售目標的111.32%;融創則完成3000億元年度目標的121.75%。
在前三名之爭中,憑借12月單月622.3億元合同銷售額,萬科反超恒大,成為2017年銷售“榜眼”。萬科有關負責人11月份在回復投資者關于萬科總貨值的提問時曾表示,加上10月份新獲取的500多萬平方米,未來總的可結算資源約1.35億平方米,可售規模在9500萬平方米左右。就推盤而言,萬科2017年四季度可能更集中。為追趕去年前11個月相比恒大27.5億元銷售額差距,萬科在12月份發力沖刺達成622.3億元合同銷售額,較其前11個月的月均合同銷售額425億元增長46.42%。
分析
人才政策引發變相放松樓市調控預期
分析人士指出,房地產股的大漲,與限購政策適度放松的預期也有關系。蘭州、鄭州等多個城市日前出臺了人才政策,為符合條件的特定人群放開限購。1月5日晚間,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發布《關于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對部分區域取消限購,進一步強化價格備案制度,實行住房限售措施。
熱門二線城市南京在上周末也出臺新的人才政策《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安居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A、B、C類高層次人才,可選擇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購房補貼和租賃補貼中的一種安居方式。重點還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及40歲以下的本科學歷人才憑畢業證書、技術(技能)型人才憑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辦理落戶手續后,即可申請享受相應的住房政策。
鄭州市日前也發布了《關于實施“智匯鄭州”人才工程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意見》以及《鄭州市青年人才首次購房補貼發放及非鄭戶籍人才購房實施辦法》。根據新政,鄭州人才購房政策適用對象為,新引進落戶、鄭州戶籍未遷出戶口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歲以下的碩士研究生、“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鄭購買首套自住商品住宅,可免予提供社保或個稅證明。
最新
蘭州:限購調整是分類調控不是放松調控
昨天,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對于此前發布的限購措施,又進行了說明。此次下發的通知稱,此次政策調整不是放松調控,而是落實分類調控、因域施策,提高調控的精準性。一是對供求矛盾突出、房價較高的主城區進行從嚴調控,外地戶籍家庭僅允許購買一套。《關于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的不再提交社保和納稅證明,指的是進一步改進審核方式,將原由購房人提供相關證明改為由房產部門通過社保及稅務部門系統進行核查,便利群眾辦事;二是高坪偏遠等地區由原來的限購調整為限售,明確了三年內限制轉讓的措施,同時該項措施涵蓋了主城區等限購區域,目的是遏制投資性、投機性的購房;三是住房公積金主要滿足首套購房需求,購買首套住房時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款比例必須達到30%以上,購買二套時首付款必須達到50%以上,禁止向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繳存職工家庭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在核定貸款和房屋套數時既認房又認貸。
觀點
預計更多城市將執行一城多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部分城市的調整政策并不代表全面放松。局部調整是因為之前部分城市的政策的確力度過嚴。一些熱點城市,特別是限價之前過度嚴格的城市,存在釋放堰塞湖的可能性,對于部分高價地項目,嘗試放開限價,在收緊信貸的情況下,對市場影響不會太大。
以最典型的蘭州為例,庫存過多的區域松綁政策,庫存少的區域加碼調控,符合調控的大方向。預計后續還有城市會出現政策調整,過去部分城市的一刀切限購,并不利于市場平穩,預計更多的城市將執行一城多策,調控多樣化。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蘭州此次政策調整最主要的方面是對部分非核心區域進行了限購松綁,總體上來說屬于微調。此次調整政策,也是考慮到郊區市場去庫存的導向,所以對于此類區域撤限購變限售,既去庫存也防范炒房,具有積極意義。預計后續對于一些省會城市來說,郊區市場的購房政策會適當放松。(記者 朱開云)
2018年新年的頭5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均以陽線收盤。事實上,每逢開年,疊加節假日消費和冬季天氣等因素,通脹概念一直都受到投資者的關注。
清零再出發的節后市場,“開門紅”行情印證了此前不少券商對1月A股市場的樂觀預期。“春季躁動”顯然已成為當下熱門話題。后市哪些板塊有望逆襲反超?
1月2日,截至收盤時,上證綜指漲1.24%,報3348.33點,創逾一個月新高;深證成指漲1.25%,報11178.05點;創業板指漲0.97%,報1769.67點。
2017年藍籌白馬獨領風騷。一邊是漲幅“過大”的大盤藍籌,一邊是業績與交易量發生惡性循環的“僵尸股”。在此市況下,估值與業績更匹配的中盤股似乎成為2018歲首沖鋒的最小阻力方向。
2017年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平穩收官,各大股指小幅飄紅,其中滬綜指成功收復3300點重要整數關口。
近期兩周,大盤持續在3300點附近震蕩調整,市場表現低迷。除天然氣板塊一再漲勢如潮外,其余板塊輪動堪比曇花一現,難以帶動市場持續向好。
上周A股市場先抑后揚,多空雙方繼續圍繞3300點展開博弈。創業板指數出現積極信號,表現略強。
如果證金、匯金第四季度未對三季度末所持的1118只個股進行增減持操作,四季度以來將實現浮盈193億元。其中,有240只證金、匯金重倉股自四季度以來持倉市值較三季度末增加。
周二A股滬深兩市主要指數繼續走低,且創業板收盤跌幅超過2%,保險、券商和銀行股等金融股獨撐指數。
年終之際,A股進入風格震蕩、博弈加劇的階段,藍籌白馬階段性調整,成長機會有抬頭之勢,但是基金機構抱團“白龍馬”的態勢并未有根本性改變。
就在11月29日,素有“策略會魔咒”之稱的招商證券在深圳舉行2018年年度投資策略會,并在本次會議上發布2018年宏觀經濟、A股市場、H股市場、公司行業等系列投資策略報告。
2017年以來,中國經濟表現亮眼,在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同時,維持了經濟較快增長。展望2018年,多家券商A股投資策略報告認為,中國經濟暖意漸濃,將走向“新平衡”,積極因素多于不利因素。
11月21日晚間,一份署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文件顯示,自即日起,各級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
11月23日,上證綜指下跌2.29%至3351.92點,而前三個交易日累計漲幅為1.41%,一根大陰線,直接吞沒了前三個交易日的漲幅。創業板指和中小板指跌幅分別高達3.16%和3.55%。
12月解禁規模將達到3804.56億元,2018年1月解禁壓力將創新高達到4626.4億元,為2016年以來單月解禁規模最高,或將對市場產生一定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