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興證券:三線索巧取春節紅包
時隔八個月,上證綜指再一次收在2400點之上,深證成指也再次向萬點進軍。回過頭來看,兩個月前股指跌破2000點整數關的情景,仿若噩夢一場。好在自去年12月以來的逼空行情終于令人重新振奮起來,并再次看到市場走牛的希望,金融與地產板塊則是推動這一切的主要力量。上周市場也正是在它們的強力推動下,收出本輪反彈以來最長的一根周陽線。
地產股可能將再度進入休整期。自2011年四季度開始,盡管指數表現疲弱,但地產股卻拒絕再創新低,而是反復走高。申萬房地產指數在2012年上半年的累計漲幅近40%,而且在滬指跌破2000點的熊市行情中,絕大多數地產股也未跟隨市場創出新低;而且在過去兩個月的逼空行情中,這些地產股更是普遍創出兩年以來的新高,表現遠遠強于市場中大多數板塊。地產股的走強是基于2012年房地產政策似緊實寬,貨幣政策又開始重新放松,而且經歷了2009年至2011年兩年嚴冬后,地產公司的業績不降反升,如今其股價才開始反映其實際價值。不過,隨著基本面的轉暖,一系列問題又開始浮現: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庫存迅速下降,價格再度出現大幅上漲;同時,不少媒體報道,三四線城市卻庫存居高不下,地產泡沫嚴重,近期部分地方政府高層針對樓市開始頻繁喊話,房地產稅推出的預期再度增加,調控政策收緊的風聲再起。經歷了一年多上漲行情的房地產龍頭股,華夏幸福、榮盛發展、萬科A等都出現階段筑頂的跡象。市場預期在3月份兩會前后,政府可能出臺新一輪的調控措施,因此地產股近期開始明顯滯漲,資金離場跡象比較明顯。筆者認為,在消息面明朗之前,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將導致地產股通過主動下跌提前反應對于調控政策的預期,因此預計在3月份之前,地產股將出現階段性的調整。
筆者認為,短期市場繼續向上的重擔更多將由低估值藍籌板塊來承擔。銀行股是去年12月份以來行情中的最大亮點,其龍頭股民生銀行在上周創出歷史新高,再一次令投資者對銀行股的上行空間有更大憧憬。但本周銀行股普遍上漲8%以上,漲幅最大的民生、平安兩大龍頭分別上漲20.36%和17.13%,僅次于2007年1月和2008年4月兩次超過25%的單周長陽。雖然投資者對銀行股業績的增長越來越樂觀,以及對未來估值回歸行情仍然看好,但單周加速上漲之后,短期引發劇烈波動的可能性較大,因此對于銀行股來說,目前投資者不宜繼續追高。
筆者認為,在銀行股大幅上漲之后,場內資金對于相關主線的挖掘將會向三個方向出現擴散,這三個方向或許是支持節前市場行情的重要投資目標。
方向之一是大金融板塊。除了銀行股以外,在大金融板塊中還有保險、證券、信托等幾個子板塊,而這幾個子板塊也各有優勢。保險行業雖然保費收入不算理想,但卻是其利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投資收益將會因市場上漲出現明顯回升,而且保險公司普遍大量配置銀行股,其中中國平安對于銀行股的配置達到其總股票配置的87%之多(平安銀行),可以說是最能享受銀行股暴漲帶來的投資收益增長。證券板塊則受益金融創新,而且1月底融資融券標的股票大幅增加后,證券公司2013年收益有望明顯增加,尤其是對融資融券方面有較大優勢的上市券商如海通證券有較大正面刺激;此外,由于反彈以來成交量持續增加,投資者對于證券板塊的關注將從此前的主題炒作轉為業績增長預期,具備業績復蘇預期的二線券商如華泰證券、國元證券等也具備補漲潛力。信托行業同樣如此,2012年信托行業是金融行業中人均年終獎最高的一個子行業,這也正說明信托行業的火爆;而且由于其杠桿經營能夠加大利潤增長潛力的能力,信托行業在經濟擴張周期中將是受益最明顯的行業之一。上周五信托行業的補漲表明投資者已對此做出反應,但仍未能完全反映其增長潛力,筆者認為信托板塊未來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方向之二是參股金融上市公司。參股金融屬于價值重估主題,從歷年市場行情來看,投資者對于價值重估這一主題的關注度始終熱情不減,尤其是當年券商上市熱潮中,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被普遍熱炒,而2012年金改行情中,參股小貸的上市公司同樣被爆炒,其內在邏輯就是上市公司長期投資的價值重估給公司帶來的收益將大幅增長。今年銀行股的大幅上漲,也給參股上市銀行的一些公司帶來投資收益大幅增長和長期投資價值重估機會,比如民生銀行的重要股東東方集團和新希望,都將明顯受益。此外一些具備較強金融屬性的公司,由于其持有大量金融企業的股權,也具備價值重估的機會,例如大眾交通等。
方向之三是低估值藍籌股。本輪行情的啟動資金主要來源于機構和QFII,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QFII和RQFII將是新增資金的主要來源,它們仍有2000億元以上的額度可供投入股市,而境內機構投資者的騰挪余地隨著倉位的提升正在下降,因此未來的投資方向應重點關注海外機構的投資偏好。由于海外機構新增資金以指數型基金為主,對于權重股仍有被動配置的需求,再有就是海外資金更加偏好低估值的大藍籌,在銀行股已經大幅上漲之后,其他一些仍然與歷史平均估值水平在一個標準差以上的行業,仍會受到海外資金的關注。尤其是漲幅偏低的低估值藍籌,具備更多的補漲潛力,這也是部分踏空的普通投資者可以參考的投資方向;其中建筑、白色家電、零售等行業,有望成為海外資金配置的目標。(孫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