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鋅業20億貸款逾期:債權行起訴倒逼債務重組

                2012-10-24 08:4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該說法也得到了公司董秘的認同,劉建平告訴記者,公司及其母公司葫蘆島有色與當地幾家主要銀行多年來一直有債務往來,“公司規模這么大,又是老國企出身,從前身鋅廠時期到上市后,一直跟幾家銀行有業務往來。”

                  對此,前述四大行人士認為,“基于多年合作關系,地方老牌國企背景的企業一般較容易獲得銀行貸款,另外銀行可能比較看重*ST鋅業央企控股、又有地方政府背景的雙重身份,一旦出現債務問題,也會由中冶或者地方政府最后出面解決。”

                  控股關系顯示,中國中冶(601618.SH)、遼寧省國資委分別通過持有葫蘆島有色51.06%和22.36%的股權間接掌控*ST鋅業。

                  銀行施壓重組集體訴訟

                  伴隨*ST鋅業債務情況持續惡化, 11家債權銀行或已逐步進入被動局面。“(逾期之后)公司并沒有跟我們溝通,它們也沒有拿出具體的債務重組或其他相關債務解決方案,目前我們也只能觀望。”前述當地債權銀行人士向記者直言。

                  此外,上述人士還表示,目前葫蘆島當地幾家債權銀行之間也是各自觀望,尚未就*ST鋅業的逾期貸款情況進行一致溝通或者協商解決。

                  對此,劉建平解釋稱,公司跟銀行方面仍處溝通協商中,尚未有實質性進展或具體方案,未來若有突破則將按監管層要求予以公告。

                  而面對公司巨額債務拖欠,交通銀行錦州分行、浦發銀行沈陽分行、工商銀行葫蘆島分行、中國銀行葫蘆島分行、盛京銀行葫蘆島分行已向法院提起訴訟,對應索賠金額分別達5031萬元、9574.46萬元、1.96億元、3.50億元和7.21億元。

                  對此前述四大行人士分析指出,這意味*ST鋅業債務解決之路或并不平坦。“遇到債務逾期,銀行一般會跟企業協商延期支付、貸款重組,若走入程序則意味著銀行與企業已談不下去,不得不采取法律行動追討損失,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公司債務問題的嚴重性。”

                  該人士認為,“訴訟要走法律程序,執行效率最慢,銀行不到迫不得已一般不會采用此手段保全資產,從*ST鋅業情況看,5家銀行沒有選擇一致協商制定債務重組計劃而不約而同走上訴訟程序,也反映出對后續公司債務重組方面的不看好。”

                  “也有可能是銀行敲山震虎,逼公司加快債務重組的步伐。”另一位專做國企審計業務的會計師告訴記者,一般企業對債務問題都會盡可能拖延,而銀行為了盡快挽回損失,會采用

                  訴訟方式給公司敲警鐘,由此向其他觀望銀行傳遞信號,以便共同向公司施壓。

                  事實上,不論銀行出于何種考慮,留給*ST鋅業選擇的時間已經不多。由于*ST鋅業2010、2011年兩年已經連續虧損,而今年前三季度更預虧80500萬到81500萬,全年扭虧無望,若今年持續虧損,則公司將于明年提交年報后暫停上市。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