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鋼企老板跑路案余波未平 13億債務求解

                2012-10-23 08:4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兩個月過去后,在鋼鐵工業重地唐山所發生的民營鋼企老板陳志強“跑路”事件卻還是余波難平。

                  10月21日下午,陳志強“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事中最大的債權人,唐山永鋒鋼管老板李德清,在唐山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尋求和陳志強談判未果后,當場服下一瓶老鼠藥,后被家人送至醫院搶救。

                  “人一直在ICU(重癥監護室),醫院已經下了兩次病危通知書。現在我們自己借給他的錢已經不希望討回,只是想要幫其他老百姓要回一些損失。”10月22日中午,李德清的兒子李海路向本報記者表示,自陳志強事發,父親及全家都壓力巨大。

                  今年8月4日,身為唐山市豐潤區保強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新疆冀豐鋼鐵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陳志強,涉嫌高額民間集資后攜款“跑路”,后在菲律賓被抓獲歸國。

                  本報記者了解到,僅唐山地區,經陳志強及保強鋼鐵向外直接借款、以及多級借貸的關聯人數或多達1000人,而這層層借貸的資金,又多從李德清處轉手至陳志強,總額高達2.75億元。

                  從21日至22日,包括李德清家屬在內的數位債權人,均向本報記者表示,此次矛盾的激化,在于他們得知10月19日陳志強以“外出盤活企業”為由,辦理了取保候審的手續。

                  經李德清向陳志強借出2000多萬元的債權人吳莫(化名)稱:“沒有任何關于他資金去向、償債能力的報告,也沒有任何具體的還款計劃,我們怎么放心他出來不會再跑一次。”

                  目前,陳志強一案已被定性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當地政府主管部門正在全力解決后續問題。唐山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辦案人員向本報記者表示不便接受采訪,而支隊長田大林的手機則無人接聽。

                  13億外債

                  記者從多位債權人處了解到的最新情況,陳志強目前親口承認的外債共計13億元。據吳莫介紹,陳志強辦理取保候審手續的消息于10月19日晚六點半傳出后,主要債權人趕往唐山市公安局經偵支隊了解情況。

                  10月20日,經偵支隊組織債權人與陳志強見面,主要“征求我們受害者,是否同意陳志強在不還老百姓及國家一分錢的情況下,去新疆啟動冀豐鋼鐵”,吳莫向記者表示。

                  據幾位債權人當時與陳志強面談的記錄,陳親口承認其總的外債金額為13億元。其中,新疆地區的銀行貸

                  款3.5億、民間借貸4.5億;以新疆冀豐鋼鐵名義向深圳、北京兩家國企的借款為1.5億;剩下3.5億,均來自唐山地區的民間借貸。

                  “而關于這么多資金的使用去向,陳志強僅表示付息需每年2億,為公司上市交稅花去近5000萬,此外再無說法。”吳莫告訴記者。

                  本報此前報道,陳志強的“鋌而走險”或與其投資攤子鋪得太大有關。除了唐山保強鋼鐵,從2006年開始,他陸續在新疆投建了浩豐鋼鐵、烏蘇照東鑄造公司等共計5家企業。其中2009年2月,總投資5億元在烏魯木齊建立冀豐鋼鐵,為“目前新疆最大的民營鋼鐵制造商”。

                  陳志強19日當天這樣向債權人表態:“冀豐鋼鐵每噸鋼的利潤600元,一年的利潤在1.5億元,承諾兩年內可以把欠唐山老百姓的錢還清,共計3.5億元。”

                  對于目前新疆部分鋼廠是否具備這一盈利空間,22日,一位鋼鐵行業分析人員告訴記者:“由于目前國內20MnSi合金鋼坯價格普遍在3400元/噸上下(過磅),而新疆市場HRB335、HRB400代表規格售價分別為在4150和4340元,因此具備高爐煉鋼、連鑄能力的生產企業,毛利在600甚至更高一點,理論上是存在的。”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