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億元保單組合詳解:與遺產稅掛鉤太牽強

                2013-01-05 09:57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深圳要試點遺產稅的傳言一出,真真假假的大額保單也不絕于耳。

                  2012年11月25日,深圳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張思平在一次公開論壇上透露深圳市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十大改革思路,其中第十條是調節高收入,并說“如果國家要搞試點,深圳可以試點遺產稅”。

                  此后有報道稱,在遺產稅傳聞公開后,深圳就出現了一張躉交保費1.03億元、一張年繳保費2680萬元(3年期)的巨額保單。到保險公司咨詢相關保險事宜的人明顯增多,甚至有人貸款買保險。

                  不過,對于保費過億的巨額保單,包括平安集團在內的深圳多個險企均予以否認,“保額過億的有,保費過億的還沒有聽說過。”

                  2012年下半年,平安人壽深圳分公司確曾簽下一單過億保額的巨額保單,在平安集團內轟動一時。中國平安表示,這創下迄今為止中國平安人身風險保額最大的保單紀錄。

                  億元保單安排樣本

                  出于對客戶信息保密責任,中國平安僅透露億元保單投保人是深圳的一名私營企業主,擁有多家公司。其保單組合是鑫盛12保額2000萬(分紅險),保額300萬的重疾,附加重疾豁免,附加保額6900萬的意外險,附加殘疾4000萬,意外醫療10萬。其中有些保額屬于重復豁免,因此不能簡單疊加。而扣除相關豁免后,其總保額為1.09億元,合計首年保費102萬元。

                  在壽險業浸淫長達16年的平安人壽保險代理人吳學軍說,“和遺產稅掛鉤,太牽強了。”和普通人追求保障中兼有收益不同,高凈值人群很難接受買保險做投資,他們更看重的是“把資產安全地傳承下去”及“隔離風險”。吳曾是平安人壽全國代理人中業績第一,已賣出的壽險保單保額達2.5億元。

                  吳學軍說,他有位年繳300萬元保費的客戶,“但中國的富豪們并不看重避稅,他們普遍的想法是等中國有了這個稅種以后再說,現在的主要目的是保全資產。”

                  在保全資產上,壽險確實格外重要。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RFC)史軍舉例說,他的一位客戶曾要拿出2000萬元要他規劃。對于富人而言可以拿出2000萬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可以讓這筆錢透過科學的規劃照顧到自己和孩子兩代人的生活。

                  史軍為他安排如下:首筆670萬用于繳納第一期分紅險保費,余下1330萬的一半各買了兩個投資基礎建設的信托產品,一個一年期,一個兩年期。這兩筆信托到期后再分別繳納第二期和第三期的分紅險保費。“僅此一項,就給客戶增加了100多萬的收益。而在他55歲到80歲之間,每年都將有70萬元的現金收入補充養老。”

                  在客戶身故后這筆錢會由兩個孩子繼續領取,每人每年可領取35萬做為應對日常生活的現金流規劃,當兩個孩子60歲時,每人還可以一次性取出1000萬元做為養老金。

                  平安的營銷員表示,超級大單簽下后在營銷員隊伍里很轟動,最開始平安還想為簽下此單的業務員召開表彰大會,后來低調取消。

                  因為考慮到資產保全和避債,高端客戶在購買高額保單后并不愿讓外界知道。因此各家保險公司對客戶信息的保密措施極為嚴格。除了最高保額的單件保單是多少錢,有多少位年繳保費超過百萬的客戶外,保險公司對VIP客戶的信息諱莫如深,甚至超過銀行。

                  除了需經保險公司的生存調查等核保程序外,投保高額保單是否需要得到監管部門的批準?深圳保監局回應稱,高額保單無需在保監局備案,但因有反洗錢的要求,人身保險保費超過20萬需向人民銀行相關機構報告。

                  并非所有保險都能避稅、避債

                  這幾年大額保單增長較快的根本原因是財富增長,還有一個就是富豪對資產安全傳承的擔憂。根據平安人壽深圳分公司的統計數字,2012年1至6月份,人身險保額在100萬以上的保單共有463件,比去年同期大增85.2%。

                  “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高收入階層對于自身的安全保障更加關注。”平安相關人士對此分析說。

                  由于2012年經濟環境不理想,保險的保障功能進一步凸顯,相比往年熱銷的分紅險等新型投資理財險種,更注重保障的人身險2012年銷售增幅最大,尤其是保額在百萬元以上的高端意外險更是劇增。

                  對于平安人壽的億元保單中有一大部分是意外險,獨立保險理財規劃師許益希稱,普通人購買高額意外險并無必要。意外險屬于消費型的保險,當年投保當年有效。意外險的特點就是因為發生幾率低,保費也比較低。但是收入高的人群購買時因為認為自己發生意外的概率較大,需要很高的賠付才能讓受益人維持以前的生活水準。

                  對于大額人壽保單頻出的現象,部分業內人士解讀為保險的“避稅避債”功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人壽保險才具有此功能,而投連險、萬能險等投資賬戶部分仍然被視作理財產品。而保險的避稅主要是指規避高額遺產稅。目前國內尚未有遺產稅,只是于2004年公布了《遺產稅暫行條例(草案)》。

                  《保險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人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義務,也不得限制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公司法》規定,“人壽保單不納入破產債權”;《個人所得稅法》中關于遺產稅的條款也明確規定,“保險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且不能隨意質押”。

                  廣東同福事務所律師宋振華提醒,法律保護與生存保障密切相關的保險,例如社會保險、保障性強的壽險;而投資理財型的保險因為具有很強的投資特性,和生存保障關聯不大,在發生債務糾紛時是有可能作為資產查封或者凍結的。

                  除社保基金外,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指出不能凍結查封的8項財產中,并未專門列出保險資產。

                黃向軍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包慧

                責編:盧一寧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