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首頁 新聞 財經 娛樂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車 房產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醫 科技 法制 城建 體育 公益 視頻 商城
                智庫河南
                映象首頁 > 智庫河南 > 重點推介 > 正文

                堅持為人民服務是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理論基礎

                2016-12-09 16:33 來源:映象網

                [摘要] 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助于在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中端正價值取向,有助于牢固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

                  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黨就會失去根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為人民服務”是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理論特質,也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勝利的重要原因。黨的歷屆領導人始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為人民服務”作為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是毛澤東思想的底色

                  鴉片戰爭以來,各個階級紛紛探索國家出路,都因沒有發動群眾,而最終失敗。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目標,并且將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緊密相聯系,從而使得中國人民走向了獨立、富強的道路。自中國共產黨建立之日起,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已經根植于黨的宗旨和政治生活中,在國民大革命、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都貫穿于其中。系統和理論地將“為人民服務”作為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要求是逐漸形成的。“為人民服務”的提出,是為了紀念張思德,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是完全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明確論述黨員的政治生活與為人民服務之間的關系。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充分發動群眾,最終取得了革命的成功。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從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被作為黨的宗旨寫入黨章,成為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新中國建立以后,中國共產黨成了執政黨,中國經過三大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新的形勢下,為人民服務作為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有了新的時代精神和意義。1966年,毛澤東告誡全黨:“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離開群眾。這樣,我們就可能知道群眾,了解群眾,同群眾一道,也就可能好好地為人民服務”,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絕不可脫離群眾,絕不可高踞群眾之上,做官當老爺,而應當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在群眾面前,深入于群眾之中,同群眾打成一片”,“我們每個共產黨員都要替人民著想,部隊的負責同志要替戰士著想,機關學校負責同志要替大廚房著想,替雜務人員著想,”并以此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

                  二、“為人民服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基調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以后歷屆領導人都在新時代的基礎上,提出對“為人民服務”是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的思想提出了新的認識。鄧小平在“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方面做了重要論述。改革開放如何為人民服務,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著名論斷。即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還說“社會主義發展生產力,成果是屬于人民的。”黨如何將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鄧小平突出強調,不把黨風搞好、恢復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我們黨就不能帶領全國人民順利進行現代化建設。作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要“創造民主的條件”,真正在黨內實行民主集中制,并把她作為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要求。

                  2000年江澤民同志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的,為此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建設有了新的意義和要求。江澤民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因此,“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丟”,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 ,“必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能否始終保持和發展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盛衰興亡。”“全體共產黨員和黨員干部,都要帶頭學習雷鋒,一切為群眾著想,做人民的公仆。”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指出:從嚴治黨,搞好黨風,密切聯系群眾,是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共產黨員要在全社會發揮表率作用,黨的領導干部要在全黨發揮表率作用。胡錦濤對新時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了全面的闡述,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為人民服務”思想,將“為人民服務”作為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新任務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在經濟建設上,“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政治建設上,堅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在文化建設上,堅持“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在社會建設上,要以保障民生為重點,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這是時代的要求,是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的新任務。

                  三、“為人民服務”是習近平黨的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戰略思想的強音

                  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導下,“為人民服務”作為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根本要求的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繼承了黨的歷屆領導人的思想,強調:“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的唯一存在性就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先天“基因”,是加強和規范黨的政治生活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根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進一步論述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指出“中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促進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搞改革、謀發展、促穩定,都是為了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執政為民”的理念宗旨。他指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一切黨的根本標志......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后總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為此,習總書記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指導思想。例如,習近平多次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在這種“執政為民”的思想指導下,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黨風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上任之初就把作風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突破口,針對黨內存在的“四風”問題,開展了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他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抓緊形成不想腐敗、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機制,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全黨必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當好人民公仆。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決不允許當官做老爺、漠視群眾疾苦,更不允許欺壓群眾、損害和侵占群眾利益。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就要讓權力始終行使在為人民服務的軌道上,使各級領導自覺地意識到,權力意味著一種為人民服務的責任、義務和擔當。

                  總之,在全面從嚴治黨中,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助于在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中端正價值取向,有助于牢固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有助于在反腐倡廉中構建一個人民參與、人民監督、人民考核的監督約束機制,全面優化黨內政治生態。

                  (張國獻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王慶河)

                專題

                專欄:決勝全面小康  讓中原更加出彩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研討會

                理論豫軍

                以金融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以金融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