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首頁 新聞 原創 視頻 評論 財經 房產 汽車 家居 教育 健康 科技 旅游 體彩 消費 娛樂 公益 河南爆款 數讀有道 鄭在讀書
                智庫河南
                映象首頁 > 智庫河南 > 要聞要論 > 正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推動金融事業新發展

                2018-09-07 10:29 來源:光明日報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各項工作,做出各項謀劃,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也是我國社會主義金融事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和價值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是促進資金融通、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工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各項工作,做出各項謀劃,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也是我國社會主義金融事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和價值目標。

                  1、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國金融發展的根本方向

                  金融的價值是由其所處的社會制度和性質決定的。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金融是為資本家尤其是金融資本家的利益服務的,極少數金融資本家憑借壟斷地位決定著金融的運行規則,人民群眾成為金融資本家任意宰割的對象。正是由于金融資本家的貪婪,導致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隨后爆發的“99%反對1%”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是對壟斷金融資本導致的不公平的分配格局的抗議,這些都是資本主義制度下以資本為中心的金融價值觀的必然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的金融價值觀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在新時代,“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價值追求,也規定了我國金融發展與創新的根本方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金融資本屬于廣大人民群眾。必須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遵循金融發展規律,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創新和完善金融調控,健全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金融市場體系,推進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加快轉變金融發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國家金融安全,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最終彰顯金融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宗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化金融改革與創新,大力倡導發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農村金融,在國際范圍內開展廣泛的金融合作,譜寫了“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事業發展新篇章。

                  2、普惠金融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促進人民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2018年6月,他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確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發展普惠金融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也是實現共同富裕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金融義不容辭的責任。發展普惠金融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滿意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精準扶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深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第一線,取得了巨大成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末,中國農業銀行在全國832個國家扶貧重點縣貸款余額達8075億元,較2015年末增加1951億元,增幅達31.85%,重點支持了一批助減貧、惠民生、促增長的重大工程、骨干企業和扶貧項目。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數字化技術與普惠金融的融合使得對貧困戶的金融供給更加有效,金融扶貧因此更容易從“大水漫灌”轉變為“精準滴灌”,從而大大提高了金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效率。

                  3、綠色金融聚焦美麗中國建設,優化人民生活環境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希望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助建美麗中國也是金融的責任之所在。綠色金融就是促進資本參與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機制。

                  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是綠色金融助建美麗中國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為了充分發揮金融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的促進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銀監會先后出臺了《綠色信貸統計制度》《綠色信貸實施情況關鍵評價指標》《能效信貸指引》等綠色信貸政策,有力地推動了綠色信貸的快速增長。根據銀監會的數據,從2013年底至2017年6月底,全國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從5.2萬億元增加到8.22萬億元,同比上漲12.9%,占各項貸款總余額的10%左右。這些貸款有力地支持了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等相關綠色產業的發展。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堅持新發展理念,倡導建立健全綠色債券、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綠色金融體系,發揮金融支持生態文明建設的功能。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有效地促進了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的發展,使得經濟發展與美麗生態齊頭并進,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得到優化。

                  4、農村金融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長期以來,農村金融市場供給不足、業態初級,農村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瓶頸。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在2018年1月2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推動農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了銀行業涉農貸款的投放力度。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達到30.9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3.08萬億元,同比增長9.64%。其中,農戶貸款余額8.1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04萬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4.41%;農村企業及各類組織貸款余額17.03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51萬億元,同比增長6.97%;城市涉農貸款余額5.8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0.54萬億元,同比增長11.30%。銀行業金融機構鄉鎮覆蓋率為95.99%,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為96.44%。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堅持金融的人民性,通過使金融資本下沉,既要為農村“輸血”,緩解農村資金短缺問題,又要為農村“造血”,促進農村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助力鄉村振興,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也是中國金融的奮斗目標。

                  (作者:周建松 嚴靜峰,系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基地首席專家、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黨委書記,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基地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慧)

                專題

                專欄:決勝全面小康  讓中原更加出彩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研討會

                理論豫軍

                以金融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以金融改革助力鄉村振興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