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首頁 新聞 財經 娛樂 女性 婚嫁 旅游 美食 汽車 房產 家居 教育 健康 中醫(yī) 科技 法制 城建 體育 公益 視頻 商城
                智庫河南
                映象首頁 > 智庫河南 > 理論資訊 > 正文

                “中國特色”倫理意蘊正進一步顯現

                2017-02-15 08:59 來源:解放日報

                [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進一步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倫理意蘊進一步顯現,實現了科學與價值的有機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進一步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倫理意蘊進一步顯現,實現了科學與價值的有機統一。

                  執(zhí)政倫理:以人民為中心

                  執(zhí)政倫理的善惡與否,最根本的價值判斷標準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實現。謀取無產階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也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執(zhí)政倫理的價值目標與原則。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為人民服務始終是我們不變的政治理想和價值追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是執(zhí)政倫理最高價值目標與原則的具體體現。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是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huán)節(jié),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各個環(huán)節(ji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立足于保障人民利益增長,著眼于滿足人民愿望要求,強化責任擔當,提高黨員干部素質,改進工作作風,積小勝為大勝,得到了人民的高度認可。

                  文化倫理: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倫理是人們對不同文化的態(tài)度,體現著不同文化主體之間的關系。文化自信,是文化主體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堅定信念和情感依托,以及在與外來文化的比較、選擇中保持對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可和信賴。堅定的文化自信是自身文化獲得繁榮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是人們對待自身文化應有的立場和態(tài)度。

                  要增強文化自信,必須大力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要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

                  要增強文化自信,必須認真?zhèn)鞒懈锩幕8锩幕侵腥A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的凝聚升華,是黨和人民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的生動體現,是激勵我們不懈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要加強革命文化宣傳教育,用好用足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用紅色精神教育人、塑造人。

                  要增強文化自信,必須著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先進文化中的指導地位,深入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宣傳和“落地”,開辟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

                  還要看到,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價值自信。要通過教育引導、宣傳輿論、文化熏陶、行為實踐、制度保障等途徑,運用故事化表達、形象化解讀、典型化示范等方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生態(tài)倫理:良好生態(tài)是福祉

                  人的價值、利益滿足和獲得,與自然界特有的運動規(guī)律是否受到尊重、順應息息相關。因此,人在關注自身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外在世界的倫理關懷。當前,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面臨嚴峻挑戰(zhàn)。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發(fā)展生產力,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xù)發(fā)展必然要接受生態(tài)倫理的規(guī)約及其價值導向。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戰(zhàn)略目標,而綠色發(fā)展理念和實踐正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推進與落實。走綠色發(fā)展道路,必須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型倫理范式,體現永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倫理關懷。

                  國際關系倫理:不搞零和博弈

                  新形勢下,各國應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國際關系新理念,即以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占,不再搞零和博弈與贏者通吃那一套。

                  政治上,要破除傳統國際關系中結盟或對抗的老路,構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新路。

                  經濟上,真正樹立利益共同體的意識,秉承開放精神,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在共同發(fā)展中尋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大家一起發(fā)展才是真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才是好發(fā)展。

                  安全上,進一步摒棄冷戰(zhàn)思維,樹立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綜合安全和可持續(xù)安全的觀念,反對動輒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國家間爭端。

                  文化上,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重各種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鑒、兼收并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這一新理念是對西方主導的傳統國際關系倫理規(guī)范的超越和創(chuàng)新,可以為構建公正合理的國際關系倫理規(guī)范提供價值基礎。

                  (作者:王杰 李書吾 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qū))

                (責任編輯:王慶河)

                專題

                專欄:決勝全面小康  讓中原更加出彩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yè)。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xù)刊發(fā)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研討會

                理論豫軍

                以金融改革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以金融改革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chuàng)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yōu)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xù)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chuàng)新助力鄉(xiāng)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