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論述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了藍圖,也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現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的重要論述摘編如下:
全民義務植樹開展30多年來,促進了我國森林資源恢復發展,增強了全民愛綠植綠護綠意識。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
——2013年4月2日,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不可想象,沒有森林,地球和人類會是什么樣子。
——2013年4月2日,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8日至10日,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指出
希望海南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2013年4月8日至10日,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指出
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那污染又會是一種什么情況?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經濟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強烈的不滿情緒上來了,那是什么形勢?所以,我們不能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倡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等僅僅作為經濟問題。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2013年4月25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談到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一定要徹底轉變觀念,再不以GDP增長率論英雄。如果生態環境指標很差,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表面成績再好看也不行,不說一票否決,但這一票一定要占很大的權重。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主要對領導干部的責任追究。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真抓就要這樣抓,否則就會流于形式。不能把一個地方環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還照當,不負任何責任。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要建立健全資源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制度約束作用。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
——2013年7月18日,習近平向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致賀信時強調
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要下決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趨勢。要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海洋開發總布局之中,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并舉,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維護海洋自然再生產能力。要從源頭上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加快建立海洋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開展海洋修復工程,推進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
——2013年7月30日,習近平就建設海洋強國研究主持第八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大計。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回答學生問題時指出
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問題如此嚴重,導致河北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沒有扭轉。這些年,北京霧霾嚴重,可以說是“高天滾滾粉塵急”,嚴重影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嚴重影響黨和政府形象。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習近平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上指出
要給你們去掉緊箍咒,生產總值即便滑到第七、第八位了,但在綠色發展方面搞上去了,在治理大氣污染、解決霧霾方面作出貢獻了,那就可以掛紅花、當英雄。反過來,如果就是簡單為了生產總值,但生態環境問題越演越烈,或者說面貌依舊,即便搞上去了,那也是另一種評價了。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習近平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指出 習近平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指出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由一個部門負責領土范圍內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
——2013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對《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說明時指出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一定程度上與體制不健全有關,原因之一是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所有權人不到位,所有權人權益不落實。針對這一問題,全會決定提出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的要求。
——2013年11月15日,習近平在對《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說明時指出
城市規劃建設的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對自然的影響,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統。為什么這么多城市缺水?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泥地太多,把能夠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給占用了,切斷了自然的水循環,雨水來了,只能當作污水排走,地下水越抽越少。解決城市缺水問題,必須順應自然。比如,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許多城市提出生態城市口號,但思路卻是大樹進城、開山造地、人造景觀、填湖填海等。這不是建設生態文明,而是破壞自然生態。
——2013年12月12日,習近平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談到
今年以來,“霧霾”兩字吸引眼球,PM2.5引起熱議。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成績無與倫比,但問題也高度集中。解決環境問題要邁出更大步伐,也要有耐心定力。
——2013年12月28日,習近平考察參觀北京供熱企業時強調
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大氣污染防治是北京發展面臨的一個最突出的問題。要堅持標本兼治和專項治理并重、常態治理和應急減排協調、本地治污和區域協調相互促進,多策并舉,多地聯動,全社會共同行動。
——2014年2月25日,習近平在北京考察工作時強調
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雖然說按國際標準控制PM2.5對整個中國來說提得早了,超越了我們發展階段,但要看到這個問題引起了廣大干部群眾高度關注,國際社會也關注,所以我們必須處置。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結束發表講話時談到
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專題匯報時強調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貴州團審議時強調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要創新發展思路,發揮后發優勢。因地制宜選擇好發展產業,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切實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貴州團審議時強調
現在一些城市空氣質量不好,我們要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讓人民群眾呼吸新鮮的空氣。將來可以制作貴州的“空氣罐頭”……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貴州團審議時強調
我們將繼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著力解決霧霾等一系列問題,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
——2014年6月3日,習近平在2014年國際工程科技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生態文明建設既事關發展方式,又事關人民福祉,只有筑牢保護生態環境的制度防護墻,“美麗中國”才能“夢想成真”。
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不是哪個部門、哪個人的推動,而是今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方向。
原標題: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從1到7“數”讀習近平扶貧方略
這一理念,表達了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飽含了習近平總書記以民為本、心系百姓的初心情懷。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一幅綠意盎然的中國夢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一個充滿勃勃生機的中國夢正向我們穩步踏進。
談及理論體系的問題: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劉云山還認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關鍵在深刻理解和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夯實科技基礎、強化戰略導向、加強科技供給、深化改革創新、弘揚創新精神……這一年,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當代科技工作者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忘我投入,奮力攀登,才有了一項項突破。
從千百年前的民族偶像,到當今時代的干部榜樣,時空相隔久遠,但屈原和焦裕祿的民本情懷一脈相承。屈原的求索,宏遠、抽象,是哲人的“終極之問”;當下國人的求索,明確、具象,有的放矢,是不斷的改革創新。
習近平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習近平強調,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重視、加強領導,紀檢監察機關、組織部門和政府有關監管部門要各盡其責、形成合力。
始終堅持人民公安為人民 做到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會見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代表并發表重要講話。
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在人民大會堂同阿根廷總統馬克里舉行會談。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了教育、文化、農業、質檢、體育、投資、能源、鐵路和金融等領域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
圖解:國際政要熱議習近平“一帶一路”論壇演講
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意大利總理真蒂洛尼。
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習近平強調,中方支持吉爾吉斯斯坦維護獨立、主權、領土完整,支持吉方根據本國國情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奉行的內外政策。
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代表日本政府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日本自民黨干事長二階俊博。在今明兩年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之際,希望雙方能舉辦好各種紀念活動,為日中關系發展提供推動力。
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并致開幕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