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天下新聞 > 正文

                湖北百余貧困生被要求拿補助金拍照 拍完后錢留下

                2016年01月18日16:55  來源:楚天金報

                5034

                  楚天金報消息,“國家的政策是好的,為什么到下面就走了樣?”1月15日,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宣化店鎮多名學生家長反映,當地金山中學發放寄宿貧困生補助金時“走過場”。

                  真有此事?1月16日,楚天金報記者趕往現場進行調查。

                湖北百余貧困生被要求拿補助金拍照 拍完錢留下

                  金山中學沒有招牌。

                  家長投訴

                  發貧困生補助遭遇“走過場”

                  1月15日晚,孝感市大悟縣宣化店鎮村民李先生(化姓)致電本報稱,他的孩子亮亮(化名)在該鎮金山中學讀初三,是一名寄宿生。當日下午,在學校老師的安排下,包括亮亮在內的一百多名學生,“配合”老師進行了一次貧困生補貼發放“儀式”。讓家長感到氣憤的是,孩子配合拍完照后就得走人,錢沒能拿到一分。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李先生對記者說,約三周前,亮亮從學校拿回一張表,說是老師交代,他們需要在表里填上家庭信息,然后拿到村里蓋章,再交回學校,不然就拿不到貧困生指標,沒有指標就拿不到1000多元的補助金。為了補助金,李先生按要求填了信息,村書記還寫了證明“情況屬實”,并蓋上公章。

                  1月15日是周五,按慣例,住宿生上完下午兩節課后就放假回家。“我好煩學校呀,說是去領補助的錢,結果拍了個照,錢卻不讓拿走。”當日下午5時許,亮亮到家后對李先生發起了牢騷。

                  此后,在李先生的追問之下,亮亮講了事情經過。亮亮說,當日下午2時許,同學們還在教室上課,班主任老師就到班上說“之前填了表的可以去領補助”,亮亮和他們班的十幾名同學來到辦公室。在老師的安排下,每名學生一一上前拍照,拍照時他們每人手舉一沓散開呈扇形的百元現金,還被要求得面露笑容。當學生們拍完照、簽完字后,人走錢得留下。“那沓錢就只是個道具,最后沒有一人領到。”李先生說,作為家長,事先他們根本不知道要領這筆錢,也沒有接到學校的任何通知。“既然老師通知了學生去領貧困助學金,照也拍了字也簽了,最后卻只是配合走了過場,這不得不讓人生疑。”

                  李先生說,錢不錢的倒是小事,他更為在意的是,老師理應為人師表,如此走形式作假,對孩子負面影響可能更大。

                  記者調查

                  多名學生證實拍照后“人走錢留

                湖北百余貧困生被要求拿補助金拍照 拍完錢留下

                  學生演示當時擺拍情景。

                  宣化店鎮位于大悟縣東北部,是革命老區,當地經濟欠發達。1月16日上午,記者驅車趕到金山中學,真切感受到孩子們上學條件之艱苦。

                  1月16日上午11時50分許,記者在金山中學看到,校內沒有運動跑道,路面也沒有硬化,各種設施顯得十分老舊,校門上甚至沒有懸掛牌子。有學生說,之前牌子太破了掛不住,所以摘了。10分鐘后,在校補課的初三學生開始放學,他們三五成群到食堂打飯,然后站在寒風中吃起來。

                  記者上前隨機問了幾名初三學生,得知該校共有四個年級,除了初中三個年級外,還有小學六年級。對于之前舉錢拍照卻沒拿到錢一事,他們紛紛表示“之前領了表的都去拍了,還簽了字”。

                  聊天中,一名學生還透露,有一名初三同學不想上學了,決定近期退學,可是聽說拍照能拿到補助,也還是配合拍完了照。記者找到這名學生洋洋(化名),他向記者比劃起來,“就是拿著錢舉著,笑不出來也要裝笑,不然得重拍。”

                  “我們進去的時候,隔壁班的那些同學剛剛拍完。”另一名同學說,學校四個年級,拍了照的有100多人,但最后都沒有人拿到錢。一名同學拍完照拿著那沓錢還數了數,“有1000多元,沒數太清楚就被老師催著走人了。”

                  一些同學表示,老師說過,這些錢會留到明年抵扣住宿生的飯票。但如何抵扣,老師沒有詳細說,他們也不清楚。

                  校方回應

                  現金沒發是怕學生弄丟了

                  采訪中,多名學生表示,現場組織拍照、簽字的是一名教英語的何姓老師。1月16日下午,記者就此事向金山中學校方求證,并找到學生所說的這名何老師,他受訪時說,此事的確是由校方交給他辦理,他認為此舉并無不妥。

                  何老師介紹,按照國家規定,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住宿生中的貧困生,財政每年都會發放補助金。就該校來說,六年級每年每生1000元補助,初中生每年每生1250元。前些年,學校將這些補助金都沖抵用作了學生的伙食費。

                  何老師說,該校寄宿生每月都憑飯票到食堂打飯,他接手這項工作后,不少班主任反映,班里有些學生拿了飯票吃了飯,卻欠下伙食費。所以老師們建議貧困生補助可暫時留著,沖抵學生今年伙食費,如有余額也可以預留到下學期,沖抵伙食費。

                  那為啥要被安排舉著錢拍照,還要笑臉相迎呢?“領助學金總不能愁眉苦臉吧?”

                  何老師說,學校也意識到錢很敏感,有關方面檢查也很嚴,拍照簽字主要是為了留檔存證。那怎么最后拍了照又不發錢呢?他稱,沒發錢是考慮到怕學生弄丟了,到時候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說不清楚。

                  據了解,該校有600多名學生,寄宿生有200多人,前日拍照簽字的寄宿貧困生有183人。何老師對記者說,183個人拍了183張照,留照存檔。記者提出要看看時,他說當時是請鎮上照相館的師傅照的,底片還在照相師傅那里。

                  下一步,這筆補助金會以何種形式發放?何老師表示,學生拍照簽字是第一步程序,整個程序還沒走完,還得請班主任和學生家長、監護人簽字。“準備下周一,我們通知家長來學校領錢的,到時候把剩下的程序走完。”該校一名何姓校長也對記者表示,下周會讓家長到學校領錢。

                  事件追問

                  補助金為啥成了糊涂賬?

                  采訪中,金山中學多名貧困生家長向記者反映,學校隔三差五就要錢,學生吃飯一般都是先交錢才能領到飯票,不太可能存在學生吃了飯還欠錢的情況。

                  一名學生家長稱,去年9月份以來,他為了上初三的孩子,已經交了近4000元給學校,這些錢除了伙食費、資料費外,還有很多搞不清的名目。“義務教育沒有學費了,其他費用卻比過去更多,這是一筆糊涂賬。”

                  李先生表示,此前他們也配合學校填了貧困生信息表,但都是石沉大海。此前幾年,孩子們的住宿貧困生補助金去了哪,他們也一無所知。

                  記者了解到,2014年12月1日,湖北省教育廳和財政廳曾聯合下發《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進一步規范該項資金的管理和發放。《辦法》中明確指出,我省享受該項補貼的對象為: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含特殊教育)家庭經濟困難的在校寄宿學生。基本標準為:小學生4元/天,初中生(含特殊教育學生)5元/天。每學期在校時間均按125天計算。《辦法》規定,該項資金必須以現金或銀行存折(卡)形式分學期一次性足額發放給受助學生本人或其監護人,不得以食堂卡或餐票、校園卡以及實物抵等形式發放。實行現金發放的,應由學生本人或監護人簽字確認后領取,其他任何人不得代領代簽。

                文章關鍵詞:貧困生;補助;金山中學;拍照;辦法;配合 責編:李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大學校長給貧困生寫信,彰顯教育之心

                  不讓一個貧困生失學,這是社會的莊嚴承諾,可是這樣的承諾是需要深入到貧困生的家庭中,了解他們的需要,給出必要的幫忙的。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固然沒錯,但這需要從校長到老師,到每一個教職員工把它當成忠實的職業信條。

                • 不能以“非經濟因素”認定貧困生

                  精準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決定資助政策落實效果的基礎性工作。根據有關辦法,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認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重要性,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依據其家庭經濟狀況,不能加入其他非經濟因素。

                • “經常出入網吧”就被取消貧困生資格,合適嗎

                  教育部辦公廳在2016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中就提到,“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依據其家庭經濟狀況,不能加入其他非經濟因素”。

                • 讓貧困生"比慘",善意去哪了?

                  對貧困學生情況的摸底方式并非“比慘大會”一種,多到貧困戶家中走一走,訪一訪,既是對貧困原因最真實的了解又能有效地保護貧困學生的隱私,給予他們被尊重的權力。

                • “苦行僧”并非貧困生的“標準像”

                  “貧困生就該有貧困生的樣子”這是一句怎樣刺傷人心的話,這又是多么“教條”的一句話。

                • 捐助貧困生為何捐出了“系列丑聞”

                  1月20日,安徽省紀委作出處理決定,宿州市埇橋區朱仙莊鎮宋廟小學要求受助貧困生出錢請吃飯事件(簡稱“11·12事件”)的20名相關責任人被處理。單看以上描述,似乎沒什么不對勁,“要求受助貧困生出錢請吃飯”的丑聞,應該是學校單方面的過錯。

                • “讓貧困生請吃飯”應多角度反思

                  沒有基層作風的切實改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就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一頓人均消費不足33元的“工作餐”,看上去稀松平常,背后卻折射著作風、照見了心態。

                • 網絡曝光還需預防學校權力任性

                  學校為了做好宣傳效果,要貧困學生參加領補助的擺拍,拍完之后還將補助收回。校長在學校的權力過大,一切校方決定都可以由校長一人做決定,這本身就是制度上的“病源”。

                • 貧困生補貼“走過場”,誰是李鬼?

                  既然是貧困生的救助補貼,那么就應該真正貼補到需要的孩子們身上。

                • “競選”貧困生被指在自尊的傷口上撒鹽

                  大學要求貧困生演講“比窮”,得票高者可獲助學金……近日,沈陽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這一競選貧困生的做法引發輿論關注。”  記者16日晚致電沈陽大學宣傳部陳部長,他表示確有其事,但事情“已經基本處理完了”,拒絕接受記者采訪。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