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20日報道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2日刊登題為《中國農民建造令人驚嘆的飛機》的文章稱,在《后院里的航空學》這本攝影集的序言中,荷蘭藝術家戈弗·邁特這樣描述攝影師徐曉曉在照片中定格的這些造飛機的人:“在中國各地的鄉村,在最出人意料的地方,農民們正努力建造自己的飛機。他們不是在設備一應俱全的高級飛機庫里做這件事,而是就在自家后院忙活著,回收利用廢舊金屬,而且用的就是家里的工具。他們自學成才、自己單干并且一文不名。他們自豪地稱自己是‘飛行家’,字面意思是‘天生屬于天空的人’。”
文章稱,2015年,徐曉曉走遍了中國各地,尋找這些“飛行家”。她是在一本荷蘭雜志上讀到他們的故事,這讓她想要找到更多這樣的人。徐曉曉對英國廣播公司說:“我被這些飛行家的創造力、不屈不撓和樂觀深深打動……也因這個主題所具有的童話色彩而著迷。這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與他們貧困生存狀況形成巨大反差的浪漫追求,讓我產生了濃厚興趣,我想去了解他們是怎樣處理絢爛的想象與現實之間的沖突;想知道是什么在激發他們繼續做下去;想知道他們堅持不懈的熱情從哪里來,以及他們的夢想要把他們帶向何方。”
張斗三是徐曉曉拍攝的“飛行家”之一,他出生在廣東潮州的一個貧困家庭,13歲就開始離家干砸石頭的活。在電視上看到飛機后,激發了他造飛機的夢想。據徐曉曉說:“當朋友們聽說他這個瘋狂的夢想時,全都笑出了聲,而他的妻子總是擔心他的試飛會失敗。”盡管連小學都沒有上完,張斗三卻在當地的一處機場研究起了飛機,還跑到北京的飛機制造廠購買零部件。
他從毀于臺風的一架輕型飛機的殘骸上取下發動機,1998年,他造的第一架飛機連續飛行了500公里。這是一架輕型兩座飛機,機身長6米,他在機翼上寫了“我來自潮州,愛拼才會贏!”的字樣。此后他又造了四架飛機,其中一架被命名為“神鷹”號:飛機發動機是用舊的汽車發動機改裝而成,儀表盤則是從廢棄飛機上拆下來的。他的計劃是設計出一款能夠飛越森林與山谷的直升機,從而抵達更多需要救援的人身邊。
在徐曉曉拍攝的另一張照片中,一架飛機上安裝的是舊汽車的發動機和兒童自行車的車輪,這是曹正書的作品。
“廣漢新豐鎮有個農民造了一架酷似F22的戰斗機,翅膀還是折疊的,在路上試飛時引來不少人圍觀。”這幾天,德陽廣漢市農民張明自造飛機準備試飛的事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張明曾經試飛一次,但沒有成功。3月13日下午,再次試飛時,因被交警攔下,而被迫取消。普通鋼……
近日,甘肅隴南市宕昌縣理川鎮的農民張九成,憑借自己的雙手造出一架飛機,耗時近一年。目前,飛機正在進行最后的組裝,不久后將試飛。圖為農民張九成憑借自己的雙手造出一架飛機。
廣漢有人造飛機,而綿竹則有人造坦克。今天下午,四川新聞網記者在綿竹市孝德鎮茶店子村3組的簡林家里就
廣漢有人造飛機,而綿竹則有人造坦克。
廣漢有人造飛機,而綿竹則有人造坦克。據簡林介紹,這輛坦克外面采用的是全新鋼板,鐵輪是從收割機上取下來的,兩條履帶是花了5600元買來的,動力裝置則采用了有120匹馬力的柴油發動機。
廣漢有人造飛機,而綿竹則有人造坦克。據簡林介紹,這輛坦克外面采用的是全新鋼板,鐵輪是從收割機上取下來的,兩條履帶是花了5600元買來的,動力裝置則采用了有120匹馬力的柴油發動機。
汨羅白塘鄉趕洲村,李厚勝坐在他的“魚鷹直升機”上。
3月12日,汨羅白塘鄉趕洲村,李厚勝坐在他的“魚鷹直升機”上。” 日前,李厚勝駕駛直升機進行試飛,可因發動機動力過小、雙旋翼半徑不夠長,直升機騰空1米高就被迫降落。李厚勝事后分析認為,主因是三輪摩托車175P的發動機動力不夠,雙旋翼半徑80厘米也不夠長。
最近,常州一家企業老板沈先生挑了個相對空曠的地方,駕著他的直升機試飛了兩次,飛到10多米的高度,并平穩降落。私人飛機想上天還需要民航局核發的“飛機適航許可證”,同時要得到軍民航空管理部門飛行區域和飛行計劃的批準。
5月10日,在長春遠郊的一處空地上,45歲的長春市民楊世軍獨自駕駛著自己制造的超輕型飛機完成了200米高度以內的低空盤旋飛行。
總共花費7萬元左右。
李文亮父親李寶善雖然只讀過初中,但自學過機電修理,在村里開設有摩托車、水泵修理店。今年8月底,這架歷時1年多,花費7萬元左右,設備比較完備、安全系數比較高的固定翼飛機終于在李家誕生了,李文亮的飛天夢想也終于實現了。
今日上午,中國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合作工作組第一次會議正式在渝召開。劉強介紹,重慶和俄方將在兩江新區合作直升飛機制造項目,雙方已就直升機和水上飛機總裝生產進行了多次商談。
農業大市的周口,以往是在土地里刨食,現如今,目光也開始投向天空。談到河南通用航空,他覺得,最大的特點就是全國近三分之一的飛行員是河南洛陽培養的,每年向全國輸送飛行員1000多個,這也是河南發展通用航空的人力資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