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快訊 > 正文

                涵養媒介素質 才有最美和聲

                2015年02月26日10:41  來源:人民日報

                5034

                  在這人聲鼎沸的言論廣場上,多一點自律,多一點開放,多一點包容,我們才能不負時代的饋贈,也才能經受起來自現代化的檢閱

                  “看羊年春晚,最累的是手。”不僅要搶紅包,更有不吐不快的拍磚或點贊。敲字、分享、轉發……根本停不下來。難怪有人開玩笑說,如果給春晚加上彈幕,可能會覆蓋整個熒屏,再沒人能愉快地收看了。

                  類似的海量點評,又何止是在春晚?新聞新片新鮮事,總會招來各種雪片般的跟帖,或是怒贊,或是痛貶;微博微信客戶端,總有大量匠心獨運的原創,或讓人捧腹,或讓人流淚。網易的網友愛“寫詩”、微博的網友愛“轉發”、微信的網友愛“分享”……正是在這人聲鼎沸的言論廣場上,“新集體生活”形成了自己不同以往的媒介氣質。

                  就這樣,我們有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便捷的平臺,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學會如何“與陌生人說話”。從“醫生手術臺自拍”事件到“春晚停辦”的謠言,從轉基因爭論的群毆到姚貝娜離世引發的輿論幾度反轉,很多時候,發布信息變成了造謠惑眾,討論交流變成了站隊罵架,觀點碰撞變成了語言暴力。“有話好好說”,成為形塑新集體生活最重要也最急需的一種規則。

                  不用往回走50年,我們就能找到過去那種阡陌交通、老死不相往來的“大國寡民”遺跡。沒錯,唐詩宋詞元曲是千年絕唱,但也只是千年絕唱,而不是合唱,絕大多數人被空間所隔離,直至終老,也難得聲氣相通。他們做夢也難以想象“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自然也不需要太花心思去構建話語規則、規范交流秩序。

                  直到闖進網絡這個居高自遠的舞臺,我們才驀然發現,網絡輿論場對我們的影響如此巨大,以至于成為我們判斷是非、紓解情緒、體現價值、張揚個性的重要載體,成為影響生存發展的重要土壤。網絡交流,不是在自家客廳里自說自話,需要尊重議事規則;公共空間,也不是鎖在抽屜里的日記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達就有責任,有自由就有擔當,有言論就有邊界,每個人有了這樣的主體意識、媒介素養,才能呵護好我們共同的集體生活,讓我們這艘信息汪洋中的小船,不致被喧囂的情緒吞噬和傾覆。

                  有統計顯示,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國人,每天平均要查看100多次智能手機,吃飯、地鐵、聚會、等候,一切空閑時間都被翻看公號、轉發分享、討論溝通所填滿,甚至等紅燈的司機都常常會爭分奪秒拿起手機。這是一個多么巨大的生活空間!發言與聆聽、表達與思考,都足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強媒介素養、培養主體意識,并不是要限制表達權利,也不是要泯滅說話個性,而是強調對“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擔負一份責任,對他人權利、公共秩序存有一份敬畏。這種責任與敬畏,體現了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的公共意識,也彰顯著“使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公共理性。

                  有人說,這個時代的標志之一是“人以群分”。但再細分的群仍然是“群”,集體的共識不可能在相互孤立中找到,溝通的能力更不可能在自我封閉中研習。過好“新集體生活”,不僅需要遵守規則,更需要建立凝聚共識的氣氛,做一個開放包容的“傳播主體”。張口閉口“腦殘”,動不動就“拉黑”,只會不斷強化坐井觀天者的夜郎自大,無益于讓我們結成的“新集體”進化成和諧共生、健康有為的有機體。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西方人關于召集會議的《羅伯特議事規則》,近年來在很多網絡社區里成為熱議的話題。更有趣的是,人們發現,依它行事其實并不容易。中國人的集體生活,已經走到今天的“多聲部合唱”階段,其聲勢之大、力量之巨,今非昔比。這對合唱者的技巧要求很高,既要留神稀里糊涂被別的聲部帶走,又不能故意越位破壞整體效果。精調音準、跟上節拍,才有最美和聲。

                  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重新定義人群相處的規則。身處“新集體生活”這個社會轉型的實驗場,多一點自律,多一點開放,多一點包容,我們才能不負時代的饋贈,也才能經受起來自現代化的檢閱。

                文章關鍵詞:媒介素養;新集體生活;春晚;公共秩序;網友 責編:李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媒介素養是門基本功

                  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曾生動地講,“現在高級領導同志,甚至中級領導同志都有一種感覺,沒有報紙便不好辦事”。

                • 軍報吁提高“微素質”:抹黑雷鋒等謠言余毒未消

                  前段時間,“duang體”“任性體”等網絡微語言在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上火了一把。事實上,越是“熱”事件,越要“冷”處理,學會從全局看問題,從細微處辨真偽,防止以偏概全,武斷下結論。

                • 共享網絡之利 齊擔安全之責

                  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24日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劉云山在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并參觀了網絡安全公眾體驗展。

                • 把握好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

                  把握好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最關鍵的是要有“陣地不能丟”的憂患意識,有“興利除弊”的媒介素養,有“能力升級”的創新精神  上世紀30年代,電影剛剛在中國小成氣候,上海電影界形勢復雜,黨內不少同志主張不要去蹚這潭渾水。將日新月異的互聯網發展為社會進步的助推器、實現夢想的力量源,我們應該有這個心氣兒,更應該有這種能力和作為。

                • 多家知名網站聯合打造國內首個辟謠平臺

                  據記者了解,平臺在運行過程中由千龍網負責內容搭建;搜狗負責數據整合;新浪微博、搜狐、網易、百度提供辟謠信息。北京市互聯網信息辦網絡信息服務管理處處長陳華介紹,建設聯合辟謠平臺是北京市開展打擊網絡謠言專項行動的重要舉措。

                • 環球時報:高智商、情商、媒商是官員基本素質

                  對領導干部來說,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學會和媒體,包括新媒體打交道,即盡快提升智商、情商和媒商。近年來屢屢出現的“雷人官話”現象,折射出部分官員媒介素養缺失、執政理念失范。

                • 寫色情小說逐作家夢 暴露媒介素養缺失

                  27歲男子王明創辦“耽美小說網”,傳播1200余篇描寫男同性戀情的小說。依筆者之見,警惕“色情寫手”年輕化,需從提高青少年媒介素養入手,強化青少年自身,才能百“毒”不侵。在網絡時代中,既然不能徹底扭轉社會的不良取向,每一個公民卻可以從自身做起,提高媒介素養。

                • 主播"性暗示"博眼球

                  近日,某短視頻平臺,一名叫“吃貨鳳姐”的女主播,上傳了大量視頻作品,其中不乏表演生吃奇特物品的內容,如活吞金魚、生吃面包蟲、燈泡、仙人掌等。

                • 完善規則,過好數字生活

                  數字生活需要用規則來看護,無論這一規則是關于人與人如何相處,還是虛擬與現實之間如何切換、傳統行業與新興技術之間如何融通。

                • 祝華新:輿論場已形成多元治理良性機制

                  網民對于各項網絡治理行動總體表示關注,百度以“網絡治理”為關鍵詞的相關搜索結果有近50萬條,新浪微博相關帖文近350萬條。不同社會學、人口學背景的網民對各項網絡治理行動的支持度并沒有表現出明顯差別。

                • 舞好新媒體“雙刃劍”

                  新興媒體不僅給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變化,而且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乃至國際關系等各方面產生了廣泛影響。

                • 網絡安全須擰緊“釘”扣緊“弦”

                  對此,早在今年2月份,中央便成立了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深刻顯示出了國家在保障網絡安全方面的頂層設計意志和堅強治理決心。在具體措施上,當以持續推動網絡法治、增強網民安全意識和加大媒體宣傳力度等方面,作為推進網絡安全建設和治理主干道。

                • 請網友揭牌是“拜人民為師”的忠實踐行

                  2011年7月17日下午,在熱烈的掌聲中,“黃河野人”、“寒江雪”兩位網友,為鄭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正式行文批準成立的“中共鄭州市委、鄭州市人民政府媒體網絡事項督辦中心”(ZZIC),揭開了紅蓋頭。而截止6月底,作為鄭州市委、市政府網絡新聞發言人的ZZIC共受理網絡媒體反映事項14063件,辦結回復13563件,辦結回復率96.4%,成為網友心中的“金牌網友”。

                • 請來專家講新聞 提升政府公關力

                  6月19日上午,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董關鵬受邀為新鄉縣700多名副科級以上干部講授“新聞課”,旨在提高領導干部與媒體打交道能力。董關鵬建議,各級領導干部要善于與媒體記者打交道,要樂于、善于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

                • 廳官眼中的網絡管理

                  還有觀點認為,互聯網出現信息真假難辨、輿論容易形成“一邊倒”的原因,還在于中國人喜歡“圍觀”,“很多人不是在發出聲音,而是在發泄情緒”。西部一省委宣傳部機關黨委書記認為,目前互聯網也存在多頭管理的問題,她所在的省至少有5個以上部門在管互聯網。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