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獨家 > 正文

                【喜迎十九大 網聚河南扶貧新變化】200家農家樂帶動“密二花”故鄉脫貧

                2017年09月25日15:00  來源:映象網

                5034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文 段晉哲/圖)9月25日上午,“喜迎十九大,網聚河南扶貧新變化”采訪團第一站走進新密市尖山風景區,探訪旅游產業對貧困山村的發展帶動作用。

                  近年來,尖山風景區管委會圍繞“強區富民,建設幸福尖山,打造鄭州西花園和都市人休閑度假棲息地”的發展目標,積極依托鄭州市貧困山區區域特色經濟項目的實施,著力引導社會資金參與扶貧開發投入,不斷加快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密二花”故鄉發展起旅游業

                  走進新密市尖山風景區,依山就勢而建的徽式建筑——伏羲古鎮,吸引了采訪團記者們的目光。根據規劃,這里樓上為村民住宅,一樓為商鋪,村民可實現“上樓安居,下樓樂業”,正式運行后將有效解決村民的脫貧致富難題。

                  尖山位于鄭州市西南、新密市區西北部的伏羲山區,系革命老區和貧困山區,處于鄭州半小時經濟圈。總面積57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87個村民組3285戶11054口,現有省級貧困村4個,貧困人口143戶490口人。

                  尖山景區負責人高建偉介紹,境內最高海拔1108.5米,平均森林覆蓋率78%,是中藥材“密二花”(又稱金銀花)的故鄉,空氣質量優,屬省級森林公園,地理環境獨特,自然生態歷史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擁有4A級旅游景區伏羲大峽谷和3A級旅游景區神仙洞森林公園,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潛力巨大。

                  “經濟社會要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鄭州市經過對貧困山區深入調研,審時度勢,于2014年將貧困山區區域特色經濟項目作為精準扶貧的一項重大舉措啟動實施。”高建偉說,尖山風景區管委會以此為契機,連續兩年實施了總投資規模達4000萬元的鄭州市貧困山區區域特色經濟項目。

                  項目的實施,在尖山形成了東、中、西、南四個區域性的旅游小環道和1個旅游大環道,實現了各景點的互聯互通,提升了景區配套服務設施綜合服務水平及旅游服務品質,優化了投資環境,帶動項目公司加大了投資力度,推動全區旅游業加快了開發建設步伐,對貧困人口脫貧致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帶動作用。

                  據了解,由此帶動了社會資金投入4.2億元,新增就業崗位2700個,促進了尖山的財政收入由2013年的256萬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959萬元,原有的3個鄭州市級貧困村已實現全部脫貧,原有的8個省級貧困村已有4個實現脫貧,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1187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3200元,貧困戶由2013年的748戶2656口人減少到2015年的143戶490口人。

                  近200家農家樂悄然興起

                  尖山通過鄭州市貧困山區區域特色經濟項目的實施,帶動農家樂由之前的20家猛增到了現在的近200家,直接新增就業服務崗位500個,增加群眾直接經濟收入1000萬元。

                  “周末日均游客接待量達兩三萬人次,節假日日均15萬人次以上。”尖山風景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游客以鄭州市民居多,也有來自江蘇、陜西等地游客,除了宜人的景色外,更多的游客是沖著美食而來。

                  在早幾年尖山旅游業還未發展起來時,為供應兩個孩子上學,家住沙古堆村李家莊村民組的王紅軍和李秋霞夫婦一家6口人,被迫在離家30多公里、經濟比較活躍的牛店鎮開辦了一家小餐館勉強謀生。

                  看著近年來尖山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旅游業的悄然興起,到尖山觀光旅游的外來游客越來越多,他們毅然回到尖山老家開辦了紅軍農家院。

                  “農家院現在年收入已經達到了10萬元以上,前年也摘掉了原先的貧困戶帽子。”王紅軍笑著說,隨著生意越來越好,他還從附近貧困戶雇了服務員,并主動幫助周圍貧困群眾銷售柴雞蛋、山野菜等土特產。

                  新密市委組織部駐尖山樓院村第一書記王曉磊說,農家樂的快速發展,也有效帶動了柴雞、土豬養殖和“密二花”、高山無公害蔬菜、小雜糧種植及柿子醋、山野菜深加工和銷售,尤其是尖山的小米價格由原來的每斤6元增加到了現在的每斤10元,柴雞蛋價格由原來的每個0.5元增加到了現在的1.5元。由此實現貧困戶脫貧153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鄭州市貧困山區區域特色經濟項目的實施,對貧困山區可持續發展是一種開發式扶貧。未來,尖山將繼續以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為根本,以環境改善為基礎,以景點景區為依托,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文章關鍵詞:十九大;河南;扶貧;新變化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