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新征程】H5|《學習十九大,廣電十九談》之十八:服務型政府是最好的品牌

                  【編者按】沿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譜寫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11月15日起,河南廣播電視臺推出《學習十九大 廣電十九談》大型系列評論,今天播出第十八期。

                  十九大報告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這對于正在進行的行政體制改革,指明了堅持的方向。

                  服務型政府,是現代政府治理模式;相對的是計劃經濟條件下,以計劃指令、行政管制、大包大攬為特征的管制型政府。

                  建設服務型政府,當然需要簡政放權。通俗地說,要減掉大包大攬的“行政審批”,廢除阻礙市場成長的“管制規矩”;該市場調節的給市場,該地方管理的給地方。不改掉這些,市場經濟無從談起。當然,該管制還要管制。

                  河南先后進行了9輪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審批事項大為減少。省政府三十多個職能部門,全部向社會公布了“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清清楚楚。進步之大,堪稱空前。

                  也要看到,機構的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新中國成立以來已歷經多次。如果說,改革開放前主要受制于計劃經濟體制;那么,此后則主要受制于觀念。至今大家還在講,簡政放權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我們不妨往深處想一想:過去的“利”和“肉”,都是些什么?它們都是理所當然的嗎?觀念真的變了,才能主動拋棄所謂的“利”和“肉”,才能徹底避開“再膨脹”的覆轍。

                  建設服務型政府也要與時俱進,互聯網+是優化服務的方式之一。今年,河南大力推進“數據共享、網上辦理”,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群眾在自家電腦前,一次就能完成企業注冊申請、電子執照領取,方便得像“網購”一樣。新模式之下,職能部門沒有了以權謀私的嫌疑,辦事群眾沒有了被刁難的猜測。可謂皆大歡喜,利人利己。

                  服務型政府,不可能一蹴而就。發達國家提出服務型政府概念,也是近幾十年的事。河南有了自貿區,就有了“先行先試”的責任。自貿區實際上是新時代的“經濟特區”,是為了按國際慣例,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徑,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體制改革,從而形成可復制的經驗,打造經濟的“升級版”。只要自貿區敢闖敢試,河南的服務型政府建設,肯定會更好、更快。

                  沿海地區和國外的事實證明,服務型政府是一個地方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最好的品牌。河南,需要這樣的競爭力,需要這樣的好品牌。(河南廣播電視臺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