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肉類食品 > 焦點要聞 > 正文

                香港:從禽流感傳人首例到頂尖防疫

                2018年03月22日16:08  來源:國際畜牧網

                5034

                  香港的禽流感防疫思維早已從應變(React)改為預防(Prevent),借由良好的源頭管理,大幅減少家禽銷毀量。2003年后,鮮見香港養(yǎng)雞場爆發(fā)禽流感疫情,可歸因于政府的嚴密管控,以及香港家禽業(yè)者不斷革新飼養(yǎng)設備及模式。

                  香港市面上有9成食物來自進口,但就現宰雞來說,幾乎都是來自本地的養(yǎng)雞場。即便香港政府沒有禁止中國活雞進口,但中國的禽流感疫情肆虐,香港邊境檢疫之嚴格,讓不少中國活雞供應商須打道回府,自2016年初,暫無中國活雞供應至香港。香港本地家禽業(yè)者同樣受到港府的管制,然而2003年后,鮮見本地養(yǎng)雞場爆發(fā)禽流感的疫情,這歸因政府源頭管理妥善,而本地家禽業(yè)者不斷革新飼養(yǎng)設備及模式,亦應記一功。
                  香港家禽銷毀量20年來大幅下降 雞農重建養(yǎng)雞場杜絕禽流感
                  根據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簡稱「漁護署」)的資料顯示,香港的家禽撲殺數從1997年154萬,減少至2008年10.6萬,至2016年僅約6000隻,而且20年來,大概相隔數年才有需要作預防性銷毀行動,證明香港防疫政策成效顯著。反觀臺灣,目前在動植物防檢局的官方網站上,可追溯的家禽撲殺數據為2015年,當時政府銷毀約543萬隻,雖然2016年情況撲殺隻數大幅下降,但2017年回升至約171.3萬隻,至2018年2月18日,已有41個雞場確診、撲殺約30.6萬隻,顯示臺灣現時的防疫措施仍有待改善,安全性明顯不足。
                  香港理工大學食物安全及研究科技中心談兆麟教授表示,因為禽流感病毒在鴨和鵝身上不會致死,即使感染也難以發(fā)現,為了有效管控疫情,香港已無飼養(yǎng)水禽的農場。又因為現宰雞飲食文化,因此還是保留當地養(yǎng)雞場,至今香港僅剩29座養(yǎng)雞場,目前全港的總飼養(yǎng)限額為130萬隻。 香港康力農場創(chuàng)辦人郭銘祥是當地家禽業(yè)界的權威,曾與香港大學合作研發(fā)新的雞隻品種。他從1989年開始經營養(yǎng)雞場,曾于1997、2002年經歷2次禽流感疫情,當時漁護署上門撲殺數以萬計的雞隻。問及香港的防疫之道,他解釋說,2003年是重要的轉折點,當年政府推出多項防疫措施及牌照條件,包括要求養(yǎng)雞場採用非木質建筑材料,避免木頭腐朽而藏污納垢,以便環(huán)境清潔,另外要安裝與外部環(huán)境隔絕之「防雀網」,網格間隙面積不得大于6分(約2平方厘米),防止雞隻與野鳥、候鳥接觸;更重要的是,政府不再允許從養(yǎng)雞場直接運送雞隻到各地方市集,必須先運送至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fā)市場,再從批發(fā)市場運送到地方市集。各段運輸過程所使用的雞籠都必須經過消毒,雞隻運送到批發(fā)市場時,將被移送到市場的雞籠中,運雞車和批發(fā)市場的雞籠,兩者不可混用。
                  香港的禽流感防疫思維早已從應變(React)改為預防(Prevent),借由良好的源頭管理,大幅減少家禽銷毀量。2003年后,鮮見香港養(yǎng)雞場爆發(fā)禽流感疫情,可歸因于政府的嚴密管控,以及香港家禽業(yè)者不斷革新飼養(yǎng)設備及模式。
                  郭銘祥回憶自己的養(yǎng)雞場過去受到禽流感襲擊的情形。「1997年2間爆發(fā)禽流感的養(yǎng)雞場,正是供應雞苗給我的養(yǎng)雞場,」他續(xù)道:「他們(供應雞苗給郭銘祥的養(yǎng)雞場)在元朗的大型市場買了一些雞隻,打算作配種之用,可是拿回養(yǎng)雞場以后,雞隻受到感染陸續(xù)死亡,用藥物控制病情無效,3000多隻母雞全部病亡。漁護署派人抽取樣本檢查仍找不到病因,便送到美國化驗,最后發(fā)現是H5N1。」郭銘祥的養(yǎng)雞場于2002年,再發(fā)生禽流感疫情,雞隻大量死亡,適逢2003年政府訂定一系列農場生物保安規(guī)條,他下定決心重建養(yǎng)雞場。康力農場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乃經過郭銘祥多年來的實踐與改良。他表示,雞舍都是自行設計,除了需符合政府的衛(wèi)生規(guī)范,還要考慮通風及恒溫系統(tǒng)。
                  溫差太大、通風不良容易使雞隻生病 環(huán)境管控實為防疫關鍵
                  郭銘祥指出,雞隻長出羽毛便能抵御寒冷,可是溫差過大會降低其免疫力。為此,他為每個雞舍建立起完善的保暖系統(tǒng),鋪設水管到雞舍內部,室溫降低時,馬上供應熱水到各雞舍裡,熱水管佈設在地下或雞籠底部;若天氣炎熱則開啟風扇、抽氣扇幫助散熱,維持室溫恒定。「雞隻最怕被風吹到,」郭銘祥補充道:「所以晚上要把風扇和抽氣扇關掉,不然牠們會生病。」
                  良好的通風設計亦是康力農場改良的一大重點。郭銘祥認為,雞隻在空氣不流通的環(huán)境,受感染的機率較高,因此,他多次改良雞舍的設計,加裝抽氣扇,務求雞舍通風暢順。他表示,現在雞舍採用金字塔式設計,考慮到政府規(guī)定養(yǎng)雞場有建筑高度限制,每間雞舍兩邊的雞籠只有5至6層,并呈梯級形狀,如此一來,上層雞糞或雞毛便不會掉在下層的雞籠裡,方便清潔,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
                  郭銘祥表示,自己曾考慮過臺灣水簾式的雞舍設計,但最后決定不採用,因為雞種有差異,他飼養(yǎng)的雞隻與臺灣白肉雞成長週期僅35天不同,康力農場所養(yǎng)的嘉美雞成長期為90天,期間會換毛,掉下來的雞毛容易造成堵塞問題,需要經常清潔,且雞隻成長週期長,採水簾式飼養(yǎng)法的話,輪轉率低,香港寸土寸金、并不適合。
                  由于雞隻飼養(yǎng)期較長,郭銘祥將雞隻分為小(0至4週)、中(4至8週)、大(8至13週),以不同批次區(qū)別,分區(qū)管理。「就飼養(yǎng)密度而言,小雞約1平方米50隻,1個雞籠有50至60隻;中雞約1平方米20隻,1個雞籠有8至10隻;大雞約1平方米15隻,1個雞籠僅2隻。」郭銘祥指出,目前的飼養(yǎng)密度既不過份擁擠,又能符合經濟效益。但若為了通風,為什麼大雞不單獨飼養(yǎng)、而需要有「室友」呢?郭銘祥笑著說:「雞像小孩子搶吃一樣,具有競爭心理,2隻共處一籠,跟單獨1隻相比,反而食量增加、重量也增加」。
                  撲殺仍屬消極作為 源頭管理造就世界級防疫之城
                  郭銘祥也說明,漁護署于2003年推行強制性禽流感疫苗注射計劃,養(yǎng)雞場的雞隻會分別在出生后7至10天、30天接種指定禽流感疫苗,漁護署人員會在60天檢測雞隻的抗體滴度,未達滿意水平的雞隻一律不得出售。此外,所有從養(yǎng)雞場運送到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fā)市場的雞隻批次,必須附有一份由漁護署簽發(fā)的《提領雞籠紙》,確保雞隻品質安全無虞。
                  但郭銘祥認為,疫苗純屬保險性質,重點是做好養(yǎng)雞場的環(huán)境管理,讓雞隻能健康成長,有足夠的免疫力抵抗疾病。他以2003年為例,當時附近農場驗出有H5病毒,但在他的養(yǎng)雞場裡,只有一間未經改裝的雞舍出現雞隻感染情況,旁邊兩間經重建雞舍則無問題,在全面改裝之后,他的養(yǎng)雞場再未發(fā)生過禽流感疫情。
                  目前臺灣對禽流感防疫以撲殺為主要手段,動植物防檢局施泰華副局長指出,臺灣家禽業(yè)者若主動通報疫情,政府進行撲殺行動后,可獲得雞隻原價5成的賠償,如果業(yè)者事前購買保險,賠償金額更提高至原價的8成。論及臺灣的撲殺保險制,郭銘祥表示,香港沒有這種民間保險制度,但只要有撲殺,政府會對每隻雞補償30元港幣(相較于一隻雞養(yǎng)雞成本50元,補償為6成),但補償金額無上限、也不限是否自主通報。郭銘祥笑說,雖然香港無相關保險,就算有,自己不會購買,因為重點在于事先預防,并不是事后補助。
                  一旦爆發(fā)禽流感,撲殺確實是防止疫情擴散的有效手段,但同時令家禽業(yè)者蒙受損失,也影響到市場的家禽供應,屬于消極作為。香港的防疫思維早已從應變(React)改為預防(Prevent),借由良好的源頭管理,大幅減少家禽銷毀量。港府的嚴密管制,再加上業(yè)者積極革新飼養(yǎng)方式,才能讓香港成為世界級的防疫之城!
                文章關鍵詞:香港;禽流感;防疫 責編:張鈺洋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香港旅游市場新年走勢紅火

                  香港旅游發(fā)展局數據顯示,今年春節(jié)除夕至正月初六,訪港旅客超過126萬人,比去年同期上升12.2%。2017年,訪港旅客數量扭轉了持續(xù)3年的下跌之勢,比上年上升3.2%。新春的好征兆讓人們有理由相信,香港旅游業(yè)將迎來更好的一年。

                • 香港發(fā)生巴士側翻事故 已致19死65傷

                  九巴公司一輛872路雙層巴士當天傍晚從沙田馬場出發(fā)開往大埔中心,在大埔公路靠近松仔園路段發(fā)生側翻事故。

                • 歲末假期 內地游客赴港人數超往三年

                  香港特區(qū)政府入境事務處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12月22日至26日及29日至31日,8日內共接待約165.8萬人次旅客,每日平均有20.7萬人次旅客入境,高于過去三年同期平均每日逾18萬人次的水平。

                • 香港藥妝店售假:多為雪花秀蘭芝等韓妝品牌

                  香港海關近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通報最近的打假活動,稱再度破獲藥妝店銷售假化妝品案。

                • 香港海洋公園明年加價9% 成人票價480港元

                  據港媒報道,香港海洋公園13日公布,明年1月1日起將調整入場票價,各類票價平均調升約9%。成人及小童日間入場門票,將分別調整至480港元及240港元。香港居民可享現有價格優(yōu)惠至明年2月28日。

                • 香港海洋公園明年加價9%

                  據港媒報道,香港海洋公園13日公布,明年1月1日起將調整入場票價,各類票價平均調升約9%。成人及小童日間入場門票,將分別調整至480港元及240港元。香港居民可享現有價格優(yōu)惠至明年2月28日。

                • 香港將辦內地高等教育展 102所內地高校參與免試收生

                  各院校會透過展覽攤位和院校簡介會,介紹其院校及學科資訊、收生要求、名額及學習費用等。此外,國家教育部代表將講解赴內地升學的收生程序及安排。

                • 香港的學前教育為何能讓家長放心?

                  2015年的一段香港幼稚園老師把書包隨意扔到地上的視頻引起了網友們的憤怒。他們紛紛譴責視頻中的老師“極度不尊重學生”,最終使幼稚園出面認錯,嚴厲處分當事教師。

                • 調查:香港每7個小學生就有1個受“抑郁”困擾

                  香港的浸信會愛社會服務處19日公布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一成三受訪小學生受抑郁情緒困擾,即每7個小學生就有1個出現抑郁征狀,當中近一成人更呈嚴重抑郁征狀,逾兩成受訪學生經常感到壓力。

                • 香港記者因國籍一欄填香港而非中國 入境澳門被拒

                  據香港TMHK網站報道,該網站記者9月15日欲入境對澳門立法會選舉最后一天宣傳日進行報道,但在填寫表格時將國籍直接寫成香港而不是中國,后被拒絕入境。TMHK網站對此回應稱對澳門當局多次拒絕傳媒工作者入境予以“強烈譴責及表示遺憾”。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新聞熱文
                市場熱文
                協會熱文
                主播養(yǎng)成記3
                曝光臺

                消費者漫咖啡就餐后腹瀉

                夏季是食品安全問題高發(fā)期,在外進行就餐如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并讓醫(yī)生開具診斷證明。在餐廳就餐時一定要索取發(fā)票,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分歧。

                “三只松鼠”開心果霉菌值超標

                天貓超市銷售的標稱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開心果,霉菌檢出值比國家標準高出1.8倍。

                蝦蟹貓膩多 76元螃蟹38元繩

                近日,記者走訪京城多家海鮮市場發(fā)現,商家通過綁吸水皮筋、極粗塑料繩和使用海鮮專用塑料袋等多種手法“花式”加重,消費者稀里糊涂就為這些東西買了單。專家認為,這類“潛規(guī)則”是不理性競爭的后果。律師認為,商家做法涉嫌欺詐,消費者可索賠。

                正林大師開心果吃出“雞毛”

                在家附近小超市購買的“正林大師開心果”袋內有一根五六厘米長的“雞毛”,十分倒胃口。

                食藥監(jiān)局曝光不合格保健品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組織監(jiān)督抽檢保健食品106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03批次,不合格樣品3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