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 > 銀行資訊 > 正文

                銀行賣理財品存陷阱 默認連投理財品無法撤單

                2015年05月05日08:01  來源:廣州日報

                5034

                  記者調查:銀行賣理財品存陷阱,投資人切記閱讀細則多咨詢.

                  本以為使用網銀購買理財產品更方便,但沒想到遭遇了投資陷阱,自動連投了低收益產品導致資金凍結,這是昨日投資人陳先生(化名)向本報記者反映的情況。

                  記者調查發現,銀行理財產品的銷售和網絡操作中存在多個“陷阱”,投資人最好在操作的時候閱讀清楚細則,另一方面,也要及時跟銀行溝通,以免“吃虧”。

                  案例:網銀默認系統自動轉投理財產品

                  根據陳先生的表述,去年年底,他用工行網上銀行購買了一筆名為“財富穩利147天”的理財產品,當時年化收益率是4.85%。

                  “雖然產品收益率跟其他銀行相比不高,但是在工行客戶可選擇的范圍內已經是很高的了。”陳先生表示,今年4月23日產品到期,購買時他沒選“是否自動再投”的選項,但它默認為“是”,陳先生說,當時沒搞明白啥意思,只知道按照以往不多的經驗,4月23日到期可以連本帶利拿出來。

                  “結果到期了,除了收到一條遲到的分紅短信提醒之外,就沒有下文了,我滿心等著把本錢贖回可以買別的銀行的產品,結果等到4月27日也沒動靜,再到網上銀行一看,才發現工行已經幫我又買了一期,下次到期要到9月份,而且我已經無法撤單。”陳先生表示,自己當時馬上給工行打電話,希望他們幫忙撤單,結果折騰了兩天,對方先后多人來電,說是選自動轉投的,無法撤單。

                  陳先生表示,他當初沒有選擇自動轉投,但網上銀行默認設置為“是”,而不是“否”,存在銷售陷阱。此外,既然可以有分紅短信提醒,但銀行在其續買的時候,卻沒有提示短信,存在誤導。

                  但涉事銀行相關人士昨日向記者表示,該行的系統其實已經提示并要求客戶確認,因此客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相關細則和選項。

                  記者調查:銀行銷售存陷阱

                  陷阱一:購買時間并非起息時間 到期時間并非到賬時間

                  記者調查發現,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起息時間和到賬時間是一個最容易被忽略的陷阱。比如說,銀行在某些時間點會推出一些搶購的產品,若搶到了一款30天,年化收益率是5%的理財產品,然而它的起息時間(成立日)卻是四天后,那么也就是說,在搶購封閉到起息開始的這四天,購買這款理財的資金都只能按照活期利息計息。“持有這款理財的時間無形中增加了4天的時間,而這款理財的有效年化收益率其實也只有4.41%而已。”一位理財專家表示。

                  與此同時,很多理財產品的到期時間(到期日)也并非到賬時間。

                  陷阱二:默認程序“使壞” 理財賬戶資金無利息

                  除了上述陳先生遭遇的購買理財產品時,被銀行默認設置了投資的操作外,事實上,目前銀行還會在多個地方設置利于自己的程序。如,黃先生近日通過某股份制銀行的網銀購買了基金產品,但是基金到期數日后,黃先生一直沒有在賬戶內看到這筆資金。

                  隨后黃先生找到銀行咨詢才發現,自己贖回的資金自動轉到了理財賬戶上。

                  “這筆理財賬戶的資金和活期賬戶是相連的,但是理財賬戶的資金是不計息的。”黃先生告訴記者,也就是說,如果這筆錢他不及時操作轉到活期賬戶,那么這筆錢等于是零利率。

                  陳先生三大質疑

                  1.我當初沒有選擇自動轉投,為什么網上銀行默認設置為“是”,而不是“否”;

                  2.既然可以有分紅短信提醒,為什么幫我再買的時候,連一條提示短信也沒有;

                  3.如果我真的看中工行的理財產品,為啥分兩期選擇收益更低的147天產品,而不選收益更高的189天或350天的產品。

                  涉事銀行相關人士:

                  該行的系統其實已提示并要求客戶確認,因此客戶在購買時要看清楚相關細則和選項。

                  相關律師:

                  默認設置在法律上較難界定責權,投資人在瀏覽以及選擇的時候,最好看清楚細則。   (記者李婧暄)

                文章關鍵詞:陷阱;理財賬戶;銀行理財產品;理財專家;基金產品 責編:盧一寧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存款保險制度正式施行 銀行須直面金融環保法

                  自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險條例》正式施行。筆者以為,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對中國的金融生態環境尤為重要,從重要程度來講,其作用不亞于今年實施的史上最嚴《環保法》。

                • P2P監管細則7月初或將出臺 牌照管理可能性大

                  從接近監管層人士獲悉,6月底7月初監管細則或將出臺。從近期中國人民銀行及銀監會部分領導的言論可以看出,P2P業務未來可能歸入金融類,而金融類業務須持有牌照方能經營。A股中P2P監管概念股騰邦國際、世聯行、用友網絡等,后期值得重點關注。

                • 9銀行攬儲沒有放貸快 陷存款失速危機

                  A股市場的火爆吸引了各路資金紛紛入市,銀行存款業務卻遭到了空前冷落。民生銀行首席經濟研究員溫彬表示,基礎貨幣投放減緩,監管部門整頓同業存款業務、糾正存款偏離度,也是銀行存款減少的原因。

                • 連續三年不斷下降 凈利增速放緩刺激銀行轉型

                  2014年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速不超過10%,與早些年商業銀行凈利潤高增長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相比之下,幾家中小銀行一季度業績增長表現較為搶眼,尤其是中間業務收入增速較高,這與中小行及早作出戰略轉型不無關系。

                • 四大行一季度利潤增速不足2% 損失加劇

                  撥備覆蓋率方面,除工行180.4%的撥備覆蓋率與去年年末幾近持平外,農行、中行、建行一季度的撥備覆蓋率較去年年末的下降幅度則集中于15-20個百分點。反觀貸款端,工行一季度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為11.3萬億,較2014年末微增2.7%;農行、中行、建行一季度貸款分別為8.5萬億、8.8萬億和9.8萬億,增幅均在4%左右。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銀行頭條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保險頭條

                中國太保榮獲上海金融創新獎多個獎項

                股票資訊

                財經要聞

                網站簡介 | 招聘信息 | 會員注冊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