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出售預期強烈
《2012: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規模將同比增長10%以內,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將達到1%-2%。由于受新巴塞爾協議約束影響,商業銀行在對資本充足率有更高要求的情況下,對不良貸款處置的緊迫性明顯增強。報告預計,2012年不良資產價格較2011年將會有小幅下跌。而對未來參與銀行不良資產收購的前景,四家AMC則持謹慎樂觀態度。
記者李嵐“2012年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規模將同比增長10%以內,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將達到1%-2%。”中國東方AMC日前發布《2012: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我國商業銀行出售不良貸款的規模將小幅增加,不良資產價格整體上將小幅下跌,不良資產市場的預期收益率將小幅下降。
報告稱,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金融風險特別是不良貸款風險有所顯現,個別東部沿海地區金融風險積聚較快,鋼鐵、造船和光伏等行業信用風險較高,外向型企業、地方融資平臺和房地產開發企業信貸風險不容忽視。整體看,未來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可能“爬坡”。如何有效緩釋風險,防止風險擴散和蔓延,不僅關系到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安全,也影響到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和效果,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小幅“雙升”房地產業成重要信貸風險源
《2012: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受需求持續低迷影響,企業破產或減產現象增多,經營業績下滑致使企業償債能力略有惡化。2012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將小幅“雙升”,關注類貸款賬面風險與實際風險偏差最大,信貸風險一定程度上被低估。
報告同時顯示,53.6%的受訪者認為2012年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貸款規模同比增長10%以內,28.7%的受訪者認為增長10%-20%,只有1%的受訪者認為同比下降10%以上。與此同時,69.4%的受訪者認為到2012年底我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將達到1%-2%,20.6%的受訪者認為其將達到2%-3%。
對此,多數商業銀行受訪者認為,穩增長政策將導致不良貸款形成時間延后,房地產調控政策使得房地產業成為信貸風險的重要來源,但房價下降幅度不會觸及商業銀行可以承受的極限。
“只要當前大中城市房價下跌30%-40%,便可導致銀行的貸款損失將首次超出其承受能力。”調查中,多數受訪者均更傾向于如果房地產價格大幅下滑,開發商貸款將面臨較大的壞賬風險。但由于房地產貸款占銀行全部貸款的比重不高,且房地產按揭貸款都有抵押品,因此風險仍然相對可控。
在商業銀行受訪者看來,大多數消費者購房時都已支付30%-50%的現金,而我國消費者終止供款的可能性也較低,因此房貸大規模壞賬的風險并不大。同時,近幾年,銀行業凈利潤的快速增長,不良貸款比率和余額持續下降以及撥備覆蓋率的大幅提高,都為銀行提高房價下跌承受能力提供了保障。
不良資產價格小幅下跌一級市場前景謹慎樂觀
在銀行資產質量出現惡化的趨勢下,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相信不良貸款的處置規模將會出現小幅度增加。
據分析,2006年以后,商業銀行不再大規模向資產公司出售不良資產,而經過5年多的經營處置和增值運作后,資產公司的不良資產存量已不多。但2011年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雙雙回升,而根據統計結果,不良貸款在2012年之后將明顯增加,商業銀行賬面不良貸款與實際信貸風險相比存在小幅低估。2009年快速膨脹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將于2012開始迎來還款高峰,考慮近期宏觀資金面仍較為寬松,商業銀行貸款短期無虞但中期堪憂,推測不良資產處置可能小幅增加。
而受到新巴塞爾協議的約束影響,商業銀行在對資本充足率有更高要求的情況下,對不良貸款處置的緊迫性明顯增強,近半數銀行表示會向市場推出資產包,特別是五大國有銀行推出資產包的比例較高,且本金規模多數在10億-50億元之間,資產類別以損失類、可疑類為主。
由于不良資產價格不僅受不良資產供求的影響,也會受整體資產價格水平的影響,考慮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及國內需求疲軟,報告預計2012年不良資產價格較2011年將會有小幅度下跌。此外,2011年我國不良資產市場的業務規模趨于收縮,不良資產市場預期收益率趨于謹慎,這一情景也在2012年得以延續,整體來看,不良資產市場的預期價格將會略微降低,這將給資產公司開展不良資產收購業務帶來更多機遇。
而對未來參與銀行不良資產收購的前景,四家AMC則持謹慎樂觀態度。受訪者對未來不良資產一級市場前景的預期明顯好于2011年。原因是,一方面,以前年度信貸的過度投放,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率有所反彈,給不良資產一級市場帶來更多市場機會;另一方面,監管部門相關政策的出臺對AMC拓展業務機會也是一種利好,因而受訪者的預期更加樂觀。
AMC缺乏可持續業務模式轉型中不良競爭需加以規范
基于對商業銀行今年出售不良貸款的強烈預期,2012年,AMC更傾向于積極穩健地參與不良貸款的收購。同時,AMC市場化處置不良資產的比例也將進一步提高,處置思路和時機的把握成為提高資產處置回收率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盡管不良資產市場主體已經逐漸呈現多元化,銀行自行處置不良資產的限制也有所放松,但AMC目前仍具有其他投資者所不具備的政策優勢。隨著商業化轉型前景逐漸明朗,受訪者認為,AMC未來應重點發展圍繞不良資產的商業化收購,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作為可持續的業務品種。
但就目前而言,我國AMC仍處于商業化轉型初期,各AMC均定位于非銀行金融服務領域,并積極開展商業化業務,但尚未建立起可持續經營的穩定的業務模式。調查中,AMC受訪者普遍認為,積累客戶資源是開拓商業化業務的當務之急;此外,開發金融服務產品、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不良資產一級市場,AMC之間的競爭將是未來不良資產市場中的主要競爭關系。”但報告同時指出,在銀行自主開展的單個處置活動中,其他各類投資者(主要是產業投資者)往往比AMC更具有優勢。從長遠看,一旦AMC在一級市場上的政策壟斷地位不再存在,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對AMC的競爭將更加明顯。值得關注的是,在資產管理公司的轉型過程中,由于各家管理公司背景相似,金融服務類型同質性較高,在爭取市場機會的同時,難免出現相互之間的競爭,甚至有可能是以降低風控標準和互相壓價的不良競爭,因而需要監管部門予以正確引導,對不良競爭進行規范,建立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