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豆誘惑豆粕周漲逾5% 新運行趨勢逐漸形成
受外盤商品反彈助推,上周(12月3日至7日)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弱勢反彈。文華財經商品指數顯示,工業品與農產品綜合指數均有超過1%的漲幅,其中焦炭指數漲1.52%,豆粕指數漲0.88%。值得關注的是,受美豆強勁上漲“誘惑”,大連商品交易所豆粕主力合約上周漲幅達5.17%。業內人士稱,冬季備貨需求有可能進一步推動豆粕漲勢。
國內商品漲多跌少
進入12月的第一周,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一改前期弱勢,初現“開門紅”,整體品種漲多跌少。
具體來看,工業品中,滬銅主力合約較前一周小幅上漲0.26%,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周漲4.61%,PTA主力合約周漲幅達到5.56%。
農產品方面,豆一主力合約周漲0.31%,豆油主力合約周漲2.14%,鄭棉主力合約周漲0.24%,鄭糖主力合約周漲0.94%。另外,豆粕期貨1305合約價格重新回到了11月初暴跌前的水平。
分析人士稱,上周農產品上漲行情主要受外盤影響,美豆、豆粕、豆油連續三周上漲并恢復至月前水平,國內豆類及油脂受此“引誘”被動上漲,后期將逐步恢復基本面,市場依然受需求和庫存因素影響而難改弱勢。
豆類油脂迎采購旺季
新湖期貨研究員劉英杰表示,上周美豆類走勢繼續強勢上揚,盡管美豆出口銷售數據并沒有太大改觀,但由于美國國內大豆壓榨利潤高企,豆油出口銷售出奇的好,美國大豆壓榨企業均開足馬力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出口銷售數據的萎靡。
對于國內豆類及油脂上漲,海通期貨研究員關慧表示,上漲主要是受整體市場情緒影響,基本面沒有太大改變,此番上漲主要是對前期過度下挫的修正。
元旦春節迫近,國內農產品傳統采購旺季來臨。多位分析師均對記者表示,隨著冬季到來,農產品消費處于旺季,供給相對減少,就季節性因素來說,整個12月份豆類通常呈現易漲難跌格局。
上海中期朱罡表示,豆粕方面,12月是飼料廠的備貨旺季,11月下旬至今,前期沒有備貨的飼料廠加大備貨力度將逢低入市,現貨市場成交量迅速回升。油廠也會把握機會,現貨價格穩步攀升,帶動豆粕期價走高。短期來看,現貨市場的需求仍存在,期價下方仍有支撐,走高概率較大。
朱罡說,豆油方面,目前是油脂處于利空真空期,無論是馬盤棕櫚油還是國際原油暫時都對國際油脂期價不會形成拖累,因此在美豆穩步上漲、冬季國內雙節餐飲備貨背景下,前期下挫幅度較深的豆油還將反彈。
新趨勢逐漸形成
國產大豆常常在美豆“引誘”下走出行情。近年來,由于國內大豆種植面積逐年減少,開始大量進口美豆,今年6月,受美國干旱天氣題材炒作影響,進口大豆價格被一路推高,直至9月初美豆期價被推高至1781.40美分/蒲式耳,比去年同期上漲近三成。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1月份進口大豆預計到港數量為520萬噸,12月份預計到港數量為510萬噸。2012年全年大豆進口數量預計將超過5800萬噸,比去年5263萬噸增加600萬噸,增幅為11%,再創歷史新高。
然而,現實并未有前期預估得那么嚴重。隨著美國農業部在作出干旱減產預期之后,又連續兩次上調大豆單產預期,顯示減產并沒有預想的那么嚴重,大豆價格開始大跌,從9月4日至11月22日,跌近三成。
業內人士稱,國際豆類整體上已經擺脫了9月以來的下降通道,經歷了三個月的回調過程,價格走勢正在構建新的運行趨勢。
朱罡表示,市場焦點轉向南美大豆,中國的進口需求究竟會在北美還是南美也是目前市場關注的熱點之一,因此在這兩點尚不明確的背景下,美豆仍將維持近期偏強震蕩的走勢,但價格重心應不會超過1500美分/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