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題材恐透支豆粕接近強弩之末?

                2012-08-06 09:43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汪睛波

                  瘋狂了兩個多月的豆粕現(xiàn)在頗感“高處不勝寒”。

                  自今年6月以來,國內外基本面的向好不斷吸引國內資金涌入豆粕市場做多,該品種成交、持倉以及價格頻創(chuàng)新高。據(jù)統(tǒng)計,6月份至7月17日,國內商品市場持倉量增加約111.7萬手,折合人民幣約為43.41億元,農產品板塊流入45.84億元,而其中流入豆粕市場的資金量就高達38.11億元。7月11日,大商所豆粕期貨總成交量達到1186.8萬手,總持倉逾300萬手,刷新中國期貨史上成交量紀錄。就在上周,該豆粕期貨主力又突破4000元/噸的大關,為四年來的最高價。

                  與此同時,美盤的大豆期貨市場也一直保持強勢,CBOT大豆期價甚至在7月下旬刷新紀錄高位,最高一度逼近1700美分/蒲式耳。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持倉報告則顯示,截至7月24日當周,管理基金和大型投機客在CBOT大豆期貨上的凈多單已經高達25萬余手,仍為歷史紀錄水平。然而,面對著一連串目不暇接的紀錄,內外盤市場對美國天氣的炒作似已有過熱嫌疑,當前期支撐豆類商品走勢的干旱、產量預期下降等因素開始變得不確定,資金的回吐也隨時有可能發(fā)生,后市豆粕的“牛途”恐怕將變得力不從心。

                  上漲已反映基本面?

                  眾所周知,致使國內豆粕期價暴漲的源頭還在于惡劣天氣所引發(fā)的美豆生長優(yōu)良率連續(xù)下降,優(yōu)良率的下降會降低未來美豆的產量預期,從而直接抬升大豆及其制品價格。

                  截至7月29日的一周,美豆優(yōu)良率降至29%,遠低于同期平均的60%。優(yōu)良率連續(xù)下調導致市場對美豆畝產和產量下降擔憂加劇。美國農業(yè)部(USDA)7月份供需報告已大幅下調美豆畝產至40.5蒲式耳,而惡劣天氣情況下,市場預期USDA 8月份的供需報告仍會繼續(xù)下調美豆畝產預測。7月31日的路透社調查亦顯示,市場分析師平均預測美豆畝產38.1蒲式耳,創(chuàng)九年最低水平,預測美國大豆今年總產量為28.34億蒲式耳,為四年最低水平。而目前市場最悲觀的畝產預測低至34~35蒲式耳。

                  光大期貨研究所農產品部分析師趙燕則認為,對天氣和產量的擔憂繼續(xù)促使當前美豆保持上漲態(tài)勢,短期內美豆可能仍會上試前期高點每蒲式耳1700美分附近水平。但該分析師同時指出,目前美豆連續(xù)上漲已基本反映了畝產下調的預期,除非USDA在8月10日的報告中作出大豆畝產預估遠低于市場預期的結論,否則屆時美盤市場沖高之后,也可能會出現(xiàn)利多兌現(xiàn)、價格回撤的走勢。

                  此外,連日來上漲的豆類產品價格已開始抑制下游消費。隨著價格上漲,美國大豆出口需求放緩,USDA周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7月26日一周,美豆周出口銷售總計24.64萬噸,為九個月來最低的水平。其中,僅中國就取消了約16.35萬噸的新豆采購。

                  國內方面,由于豆粕價格快速上漲,終端需求也顯現(xiàn)出疲態(tài),國內飼料企業(yè)采購意愿繼續(xù)受限。6月份以來,國內豆粕、玉米等原料價格大漲,庫存偏低的終端飼料企業(yè)曾一度補貨。據(jù)了解,目前大型飼料企業(yè)庫存量增至25~30天的可使用量,中小型飼料企業(yè)庫存保持在7~10天的使用量,同時養(yǎng)殖戶合同庫存量也有所增加。但隨著價格上漲,近日市場成交再次趨于清淡,油廠方面稱很難有大筆成交。為了減少豆粕消費量,很多養(yǎng)殖企業(yè)繼續(xù)減少自配料比例,更多使用全價料并用小麥、棉粕、花生粕等其他蛋白原料來替代豆粕的消費,這將會進一步間接降低豆粕的需求量,不利于其價格進一步走高。

                  謹防大資金平倉風險

                  本輪國內豆粕大漲,除了美豆天氣炒作的基本面提振外,國內資金全線流入豆粕市場拉升價格也是主要原因。“在價格高位遇阻回落后,豆粕盤面資金多單進出頻繁度增強,顯現(xiàn)資金操作趨于謹慎。資金重倉對峙,市場參與者應該隨時警惕多頭獲利平倉的風險。”趙燕指出。

                  從7月30日至8月3日的一周,國內的豆粕期貨依然高居資金凈流入的榜首,單個品種的凈流入資金高達25億以上,甚至遠遠超過銅和股指等傳統(tǒng)的資金流入大戶。不過,一周之內豆粕上的資金流向已并不是壓倒性的流入。雖然在7月31日,豆粕期貨上顯示出較高的資金凈流入,但在8月1日和8月3日兩天,豆粕期貨上凈流出的資金都超過了5億元,可見單方面持續(xù)流入資金的情況已出現(xiàn)微妙變化。美盤方面,雖然CBOT大豆期貨的非商業(yè)凈多單仍高達25萬余手,但上周以來美豆震蕩加劇,一周內基金持倉增減變化也極為劇烈。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示了高價位下多頭持倉信心的不穩(wěn)定。一旦市場有利空因素出現(xiàn)(比如降雨),基金會再次大舉離場。

                  從其他大宗商品來看,也不乏炒作題材枯竭后市場發(fā)生逆轉的例子。從去年國際金價7~8月的走勢看,黃金連漲7周后,第8周收陰而第9周反彈,第10周市場創(chuàng)新高后見大頂。有專家表示,盡管豆粕和黃金的屬性有較大區(qū)別,但今年豆粕的走勢與2011年的黃金走勢極為相似。豆粕價格前期連漲7周后,第8周收陰,上周(第9周)市場又出現(xiàn)反彈,極有可能本周(第10周)突然變盤下跌。另外,去年黃金市場炒作的是QE3題材,而今年豆粕炒作天氣題材,都屬于資金借助不確定因素的炒作。隨著天氣利多及畝產下調被市場消化,由資金推動的上漲行情隨時會因資金的離場而發(fā)生轉變。

                  趙燕表示,隨著天氣及供應層面炒作的結束,豆類市場將逐漸轉向需求面的炒作,國內豆粕高價抑制需求的現(xiàn)象也將進一步彰顯。而8月10日USDA將公布今年首次基于田間調查的美國作物畝產和產量預測,或許美盤及國內豆粕市場會出現(xiàn)利多兌現(xiàn)、價格創(chuàng)新高后的“見頂行情”,投資者應注意豆粕價格回調的風險。(汪睛波)

                責編:王金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yè)為什么創(chuàng)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