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伊朗投資項目陷泥潭 談判半年或終止

                2013-01-05 09:4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平衡戰術”: 中石油伊朗“進退法”

                  美國制裁陰影下,中國石油公司在伊朗的項目投資也被卷入泥潭。

                  歷經了長達半年之久的拉鋸談判后,伊朗石油部發言人2012年12月26日再度表示,由于中石油“缺乏意愿”不愿推進在當地的南帕斯氣田項目,這一拖延日久的合同也很可能將被停止。

                  事實上,這已經是自2011年以來,中伊之間圍繞這一項目的又一次表態。2012年8月,伊朗媒體就曾報道中石油已經從南帕斯氣田撤走的消息。但中石油內部中層人士此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稱,中石油從未表示要撤出南帕斯氣田項目。

                  一名外資油氣公司前高管對本報記者說:“由于石油是伊朗的主要經濟來源,伊朗正極力突破美國及歐盟對其進行的石油出口制裁,而作為伊朗最大的投資者,其對中國石油公司的施壓可想而知。”

                  此前,中石油就陸續從靠近南帕斯氣田的中東海灣沿海城市撤離施工人員,實施“平衡戰術”凸顯無疑。但數月之后,這一試圖靜觀其變的保控戰略則又遇到了新難題。

                  針對伊朗的新一輪催促表態,本報記者致電中石油國際事業部相關人士,對方則未能正面回應。

                  置換新區塊

                  作為道達爾的接盤者,2009年7月,中石油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協議,接管了道達爾在南帕斯氣田的權益,成為其第11期項目的開發者,合約價值47億美元。

                  位于波斯灣的南帕斯氣田總面積達9700平方公里,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發現的第一大氣田,但在歐美對伊朗發起的輪番制裁下,這一儲量超過51000立方千米的世界級氣田區塊也始終難以實現實質性開發。

                  而對于在“危機時刻”接盤南帕斯氣田的中石油來說,進退兩難無疑是對其最為恰當的形容。

                  記者了解到,在此之前,在伊朗投資油氣項目的包括道達爾、埃克森美孚在內的國際石油公司有近20家,并涵蓋上游勘探開采、技術服務、設備供應等各業務環節。但美國對伊朗發起經濟制裁后,西方石油公司也相繼撤離,而彼時正致力擴張海外資源版圖的中國公司則一舉成為伊朗最為活躍的投資主體。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