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國資低價大撤退 世龍實業資本騰挪術
5月14日,江西世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龍實業”)首發預披露。
經記者調查,其國有股權變更頗為復雜且充滿疑云,江西電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江西電化”)等3家國資發起人至上市前期已陸續退出,頂而替之的是上百規模的自然人。
而一手操刀國資改革的經營者如今卻是這場IPO盛宴的饕餮者。
誰掏空了老牌國資
江西電化系江西省石化集團下屬化工國企,由1998年江西電化廠改制而來。
然而,改制并未使這家江西老牌國企走出泥潭,1998年-2002年,江西電化凈利潤一直徘徊在虧損邊緣,分別為-223萬元、145萬元、504萬元、218萬元和-652萬元。
2003年前后,江西電化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分別以現金或實物出資與其他投資者共同投資設立了江西電化高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電化高科”)、江西電化精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電化精細”)等公司。
2003年5月,江西電化與其他兩位發起人投資設立的子公司電化高科,注冊資本300萬,其中江西電化出資額為73.17萬元,占比24.39%。同月,江西電化以部分凈資產1700萬元增資電化高科,持股比例不變。
但蹊蹺的是,2003年7月以國有身份出資的江西電化卻率先退出,將其持有的1700萬元出資額轉讓給江西樂安江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安江化工”),且為平價轉讓。
招股書顯示,江西電化1700萬元出資的驗資時間為2003年7月14日,而出資轉讓時間為2003年7月18日,時隔僅4天,且未竟評估。
上海一位投行人士對記者評價:“國有資產轉讓不經評估就是問題,但關鍵在于江西電化成立子公司(電化高科)的目的似乎不是搞好業績,而有‘偷’國有資產之嫌。”
“江西電化以部分凈資產出資,為新設公司(電化高科)提供了產房、設備等固定資產;若是股權受讓方(樂安江化工)出資不實,更是空手套白狼的行為。”該投行人士表示。
樂安江化工成立于2000年9月,注冊資本為287萬元,其中江西電化公會出資187萬元,占比65.16%,而江西電化100萬元,占比34.84%。江西電化公會實際代282名自然人持有。2002年,其進行過一次股權變更,變更后,截至江西化工轉讓電化高科前夕,即2003年7月10日,樂安江化工的股權電化公會持有63.03%外,剩余股份被劉林生等10位江西電化高層人士持有。
例如,劉林生時任江西電化董事長,持有樂安江化工338萬元出資額,占比11.78%,現任擬上市主體董事;汪國清時任江西電化總經理,持有樂安江化工226萬元出資額,占比7.87%,現任擬上市主體總經理;李角龍時任總經理助理,持有樂安江化工37萬元出資額,占比1.29%,現任擬上市主體副總經理兼董秘。
更匪夷所思的是,具有高管持股的樂安江化工從“老東家”江西電化受讓電化高科1700萬元出資額后,電化高科隨即將“老東家”江西電化告上了法庭。
2003年11月,江西電化無力償還電化高科欠款1370萬元而被電化高科告上景德鎮中級人民法院。
暫且不論具有江西電化高管魅影的電化高科經過何種騰挪,致使江西電化在短短半年內便欠下1370萬元的巨款,這筆巨額欠款卻直接引發了另一筆國有資產的流失。
2005年10月,為償還1370萬元的欠款,江西電化將其持有電化精細700萬元的出資額轉讓給了電化高科,轉讓價格為每份出資額1.45元,合計1015萬元。
電化精細同為2003年江西電化招商引資設立的子公司,系目前上市主體世龍實業的前身。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