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
隨著英國指數公司富時集團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過渡性指數以及MSCI2015年度市場分類評審結果的即將公布,A股的國際化趨勢成為市場關注熱點。那么,國際指數公司把中國的A股列入到其指數范圍對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及國際化有何影響?
6月9日,普華永道中國北方區高增長企業組市場主管合伙人卓志成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指數公司富時集團已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過渡性指數,還有更多國際指數公司正在考慮將A股納入其指數范圍。這一現象首先表明國際指數公司和國際投資者提高了對A股的認可程度,將會有更多的國際資金進入A股,從而改變A股本地個人投資者主導的市場結構。
卓志成認為,隨著A股被更多的國際指數公司納入指數范圍,A股產品結構將更趨多元化和國際化,同時也將推動A股市場在市場運行制度等方面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
針對如何增強對外資吸引力,普華永道中國資本市場服務組合伙人李雪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諸如全球主要養老基金這樣的機構投資者大多數是價值投資風格,會長期持有投資組合,所以通過建立一個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加強投資者保護機制來提高這些投資者的信心是吸引其投資A股的重要前提。具體的措施包括更加嚴格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加大證券市場違法違規的處罰力度;在《證券法》修訂的前提下,在證券市場上引入集體訴訟制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等。
“為吸引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證券市場,需要對QFII和RQFII進一步放松配額限制和拓寬投資渠道,包括盡快啟動‘深港通’,增加臺灣地區作為進入A股市場的接口等措施。”李雪梅進一步表示。■本報記者 侯捷寧
金融股領漲,創業板大跌,分析稱后市個股或分化,前期滯漲的傳統藍籌迎來機會。
期待改革釋放制度紅利的新牛市正在A股市場深度演繹,以改革創新解決前進中的一些問題可望推動中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除了制度層面的完善,在交易規則、交易工具的創新上,隨著證券法的修改和市場的日漸成熟,中國資本市場也可以借鑒國際市場成熟做法,積極推進工具和制度的改革創新。
截至昨日收盤,滬綜指報5113.53點,下跌0.36%;深成指報17399.00點,下跌0.31%;創業板指報3705.54點,上漲0.03%;中小板指報11503.86點,下跌0.23%。鑒于國企改革風又起,頂層設計方案即將落地,且降準降息預期升溫,因此可逢低重點關注受益國企改革和貨幣寬松的滯漲藍籌股。
對于風險厭惡程度較高的投資者,則可適度關注機構重點提示的防御性品種,比如漲幅小的醫藥股,或者預期市盈率僅高于銀行股的電力板塊。盡管存量資金可能會尋求短期切換,但整體市場風格仍將為增量資金所主導,而增量資金具備高風險偏好,市場風格仍將偏向成長股。
“美國、歐洲、日本市場的經驗顯示,股市與實體經濟脫節并非中國獨有的現象。他預計,央行年內會再降息一次,減幅25個基點,并根據外匯占款情況繼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有可能在第三季度將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