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營業部慘淡經營 非現開戶遠水難救近火
“10月份,我們有接近一半的營業部出現了虧損。”廣東一家中型券商經紀業務總部相關人士透露。
無獨有偶,一份來自廈門轄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廈門轄區內的證券營業部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51億元,同比下降24.85%。截至10月底,廈門轄區共有1家證券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51家證券營業部。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證券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依靠傳統經紀業務所帶來的傭金收入,盡管部分券商依靠金融產品的銷售也帶來一定的收入,實際情況仍然是入不敷出。而業內寄望證券營業部成為投行、資管以及創新業務的窗口仍然需時間來實現。
“滬深兩市19日合計成交額為698億元,按目前行業平均傭金費率水平0.8%。,以雙向估算,券商的傭金收入大約為1.1億元,券商勉強維持基本成本。”某上市券商北京營業部資深投顧表示。
隨著券業創新大幕的開啟,業內討論已久的非現場開戶有望獲得實質性進展。但在持續低迷的行情下,部分券商人士認為非現場開戶其實是遠水難救近火。“如此行情,就算是‘送貨上門’也不一定能獲得客戶的青睞。”中山證券經紀業務相關人士表示。
此外,也有部分券商人士認為一旦放開券商的非現場開戶業務,大多數依然以經紀業務為主的中小券商將面臨競爭加劇的挑戰,不過短期內對券商的交易傭金費率影響相對有限。
“一方面各地區的傭金費率的自律要求還在,另一方面監管部門放松營業部設立的監管初衷在于擴大客戶覆蓋率的同時豐富券商收入來源,在防止惡性競爭上已有較充分的考量。”國海證券經紀業務人士認為。從非現場開戶業務的多份討論稿和草案中不難發現,為了避免網上開戶、見證開戶等模式帶來的惡性競爭,特別強調客戶選擇開戶營業網點,應在其所在監管轄區內。
中信建投分析師魏濤也表示,中國證券業協會已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業自律監督機制,從而抑制惡性競爭。隨著政策、市場環境的變化,證券公司應該可以根據自身實際和市場需求,對設立營業部的數量和節奏做出理性選擇。
(伍澤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