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分紅2萬億 印花稅吞掉四分之一

                2012-08-08 10:2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紅偏少、股價跌了又跌,A股投資者的合理回報長期被市場漠視。在郭樹清主席上任后,證監會將監管重點指向了上市公司分紅。為了順應這一潮流,在《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2中國上市公司口碑榜”活動中,上市公司的回報也被列為重要的考察指標。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口碑榜新設立“最佳股東回報上市公司”以及“最需提升股東回報上市公司”兩個榜單,以表彰那些始終將投資者利益視為重點的企業,同時鞭策那些漠視、甚至無視投資者利益的“不良”上市公司,為整個A股市場形成積極回報投資者的良好氛圍貢獻力量。

                  5月至今,上證指數最大跌幅已達350點,為期3個月的單邊行情勢必已讓不少投資者賬面資金大幅縮水。熊市張開血盆大口鯨吞著投資者的財富,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還在不停地從市場抽血。

                  iFinD數據顯示,2002~2011年這10年間,A股市場IPO總共發行數量為1255家,合計融資達到1.85萬億元;近10年間,A股市場增發融資金額達到1.65萬億元;也就是說,10年間A股IPO及增發融資合計規模高達3.51萬億元。同樣是這10年間,A股市場的現金分紅僅2萬億元,融資是現金分紅的1.76倍。

                  不僅是上市公司要抽血,近10年A股市場交易印花稅總計高達4981.54億元,幾乎已經達到現金分紅的四分之一。

                  交易費用吞噬現金分紅

                  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2002~2011年,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額總體保持上升趨勢,其中2002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僅448.73億元,到了2011年,這一數據已增長至4699.34億元,10年間增長幅度達高達947.25%,增長顯著。

                  不過,A股上市公司分紅水平并不穩定,受經濟周期影響波動較大。比如2007年在A股牛市行情中,當年滬深兩市現金分紅總額為2336.6億元,較2006年的1205.61億元大幅增長93.81%;同期上證指數正處于牛市高潮中,全年創下6124.04高點。2008年金融海嘯席卷全球資本市場,A股市場斷崖式下跌,上證指數全年3440.75點的跌幅讓不少投資者損失極為慘重,當年上市公司分紅金額增速較小,全年累計分紅總額為2621.27億元,較2007年僅增長12%。

                  盡管分紅金額總體增長較快,但投資者實際獲得的收益遠沒有那么多,因為證券交易費用還包括印花稅、傭金、過戶費及其他費用等。以印花稅為例,統計數據顯示,2002~2011年這10年間,A股證券交易印花稅合計金額達到4981.54億元,該數據已經達到了同期A股上市公司分紅總量四分之一!尤其是在2007年,A股印花稅金額高達1945.15億元,已接近當年A股上市公司累計分紅總額2336.6億元。

                  僅僅計算印花稅還遠遠不夠,如果將征收比例更高的傭金納入比較范圍,投資者的回報勢必還將進一步大幅攤低。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