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頻道 > 財經要聞 > 正文

                解析養老金并軌四大疑問:繳費后現在工資會降么?

                2015年01月22日08: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5034

                  退休后養老待遇會變差么?

                  繳費后現在的工資會降么?

                  這幾天,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被這兩個問題深深地困擾。上周,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這意味著,機關事業單位將建立與企業相同的養老保險制度,進入繳費時代。

                  眾所周知,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剛開年就打出這張牌,必有深意。

                  退休待遇怎么樣?

                  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工資是按“最終工資”的一定比例分檔計算,退休后的退休金大概為退休前的80%到90%,如果一名公務員退休前的工資為每月5000元,那么退休后能拿到4000到4500元。

                  由于退休前工資跟職務密切關聯,所以還出現了“提職一日游”的現象,即退休前提個職位,為了退休后多拿點兒工資。

                  改革后,按照《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不管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員工,養老待遇不再和職稱、級別掛鉤,而是和企業職工一樣,在職時單位和個人都要繳費,退休后到社保領取養老金。

                  按照規定,機關事業單位按照工資總額的20%繳費,個人按照繳費工資的8%繳納。單位交的錢計入統籌賬戶,形成統籌基金,現收現付,個人交的錢全都計入個人賬戶,退休后才能支取。個人賬戶部分可以繼承,超額部分由社會統籌補充。

                  除了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外,本著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初衷,機關事業單位還會實施職業年金,資金來源由兩部分構成:單位按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兩部分資金構成的職業年金基金都實行個人賬戶管理。工作人員退休時,依據其職業年金積累情況和相關約定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

                  此外,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工資不再由原單位發放,而是由養老保險基金支付,待遇調整不再與同職級在職職工增長工資直接掛鉤,而是與企業退休人員以及城鄉老年居民基本養老待遇調整統籌考慮,避免了一些退休職工較多、退休金負擔較重的單位不敢給在職員工漲工資的局面。

                  為了配合養老并軌,降低改革的阻力,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調整方案也配套出臺。國務院辦公廳為此轉發了3個實施方案并已經發到各單位,一是公務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二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三是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的調整。

                  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的解釋,對絕大多數人來講,如果不是極特殊情況,待遇水平都會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

                   養老金怎么發?

                   改革之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來發放。

                   在2014年10月1日之前已經退休的“老人”,還和以前一樣,維持原待遇不變。2014年10月1日之后參加工作的“新人”,完全按照新辦法實施,在職時繳費,退休時領取基本養老金,這個養老金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和。

                   情況最復雜的是單位的“中人”,也就是2014年10月1日之前參加工作,10月1日之后退休的這部分人,在《決定》中,改革前算作“視同繳費”。“中人”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退休時,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足15年的“中人”,退休后的養老保險關系和養老金的計發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執行。按照《規定》,累計繳費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15年。或者可以轉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對繳費年限累計滿了15年的“中人”,這次改革設定一定期限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實行新老辦法對比。新辦法計發的養老金低于老辦法的,按老辦法補齊,新辦法計發的養老金高于老辦法的,對高出部分會有所限制。

                   因為這次改革設定了一個過渡期,因此繳費年限累計滿了15年的“中人”,在過渡期內,基本養老金就比“新人”多出一塊,在發放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還會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等因素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對于“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怎么計算發放,相關政策還在制定當中。

                   那每月領取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又怎么計算呢?

                   簡單說,決定基礎養老金多少的有三個因素,一個是所在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這就意味著,在不同地區、不同年份退休的人員,他的基礎養老金是不同的。第二個是本人每月繳費工資的平均數,比如繳了20年,這個平均數就是20年里,每個月的繳費工資相加,除以240個月。第三個是繳費的年限。

                   以今年要退休的老王為例,他所在省2014年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是4000元,假設老王已經繳費35年,每月繳費工資的平均數是3000元,那么老王的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就是兩者相加除以2,即3500元,然后根據繳費的年限,每繳費一年計發1個百分點,老王繳了35年,他的基礎養老金就是3500乘以35%,即1225元。這個基礎養老金是固定的,如果要調整的話,則要根據政府要求統一進行。而個人賬戶養老金,則是根據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的本息,除以規定的計發月數所得。按照《決定》的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表,退休年齡越大,對應的計發月數越小,也就是說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退休拿到的錢也越多。

                  12下一頁 12下一頁

                文章關鍵詞:養老金;繳費年限;繳費時間;工資調整;工資總額 責編:張開放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銀行頭條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浦發銀行專注并購金融 助力中國制造“走出去”

                保險頭條

                中國太保榮獲上海金融創新獎多個獎項

                股票資訊

                財經要聞

                網站簡介 | 招聘信息 | 會員注冊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