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人皮海洲:證券發行自主定價是一種倒退

                2012-05-23 09:42    來源:新京報

                  自主定價不需要經過新股詢價環節,如此一來,像網下參與詢價的機構不足20家而中止發行的情況就不會再出現了。進一步體現了中國股市為融資服務的宗旨。

                  5月2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對新股改革方案中的具體措施加以落實。此次涉及對詢價、定價、配售的五個方面的修改,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修改后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允許發行人與主承銷商自主協商直接定價確定發行價格。

                  由發行人與主承銷商自主協商直接定價,這與6年前市場上普遍采用的定價發行的定價方式比較接近。不同的是,6年前對發行價格的確定總體上要接受證監會的“窗口指導”,而這次推出的自主定價,只需要發行人與主承銷商自主協商即可。

                  較之于詢價發行來說,自主定價明顯是一種倒退。市場之所以在6年前用詢價發行代替定價發行,一方面是希望通過新股詢價來發揮專業機構的信息優勢和專業能力,最終確定一個科學、合理的發行價格。另一方面也是讓詢價機構以買方利益代言人的身份與賣方博弈,使新股發行價格能夠代表一種市場的選擇。

                  盡管6年來的詢價結果并不理想,但新股詢價所代表的市場化改革方向無疑是正確的。

                  由發行人與主承銷商自主協商直接定價,這顯然違背了市場化改革方向。這種自主定價更多代表的是發行人的利益。這種自主定價更有利于為發行人服務。畢竟自主定價不需要經過新股詢價環節,如此一來,像八菱科技、朗瑪信息、海達股份等多家公司曾出現的網下參與詢價的機構不足20家而中止發行的情況就不會再出現了,這就大大省去了發行人與主承銷商公關詢價機構的麻煩,更有利于新股發行的順利進行。因此,這就可以確保那些公關能力不足的發行人與主承銷商,其發行與承銷的股票也能順利發行。尤其是在股市低迷的情況下,這種自主定價更是發行人與主承銷商的救命稻草。所以,自主定價發行的面世,進一步體現了中國股市為融資服務的宗旨。

                  不過,正因為自主定價發行是一種倒退,這就使得該發行方式與當前的IPO制度格格不入。根據不久前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與此次修改后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應當向參與網下配售的詢價對象配售股票,且數量不低于本次發行總量的50%。

                  由于自主定價并不存在詢價對象,那么其發行份額又如何向網下配售呢?或者其新股發行份額全部網上發行?欲知管理層如何處置,恐怕只能是且看下回分解了。

                  (皮海洲)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