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年:房價問題上政府不宜“替天行道”

                2012-05-07 09:31    來源:搜狐財經

                  最近在控制通脹的努力中,我們也看到政府采用行政手段調控價格。我本人一貫反對用行政手段調控價格。當動用行政手段調控價格的時候,我們同樣看到有人受益、有人受損。強行把價格壓下去,消費者受益,企業受損。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在多元利益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如果還像在傳統社會那樣,以代表社會全體利益或者多數利益的身份出現,采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的話,勢必引起社會公平性問題。老業主砸了售樓處。從法理上來講,這叫做沒有契約精神。但是,為什么他要去砸售樓處?我們設想一下,如果A股市場上價格下跌,股民會不會去砸證券公司營業部?在我看來,兩者的區別在于市場的漲漲跌跌那是市場力量決定的。樓市的漲漲跌跌是由政策決定的,是由行政手段決定的。我認為這是兩者的區別。老百姓是有契約精神的,他們尊重市場的結果,但是他對人為的結果是有非常強烈的個人看法。當然,他們今天不會去砸政府的辦公室而去砸開發商的售樓處。這并不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結果,而是帶著很多的人為因素在里面。

                  協調多元利益法制體系長期缺位

                  政府充當利益協調者缺乏公信力

                  我們當前的尷尬是,市場經濟發展起來了,多元利益已經形成了。多元利益的格局已經幾十年了,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建立起協調多元利益的法制體系。只能依靠政府作為利益的協調人。政府作為利益的協調人,不是一個市場經濟中的長遠解決方案。因為政府自己在市場中也有利益,政府的利益往往和社會的利益相沖突。有著自己的利益,在市場中博弈,也就是吹著哨子的裁判,自己是在球場上踢球的。這樣做所產生的后果是人們對政府公信力產生懷疑。

                  而在法制體系中,每一個利益群體都有著平等的發言權。博弈的各方根據一致同意的規則和程序進行決策。無論對自己有利與否,每一方都必須接受決策的結果。必須接受這個博弈的結果。這些年房地產市場的起起伏伏,我感覺到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一種協調多元利益的方法,大家普遍接受的方法。政府充當利益的協調者,這中間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

                  建立新的利益博弈平臺打破僵局

                  也許會有一些朋友批評我。說中國社會就是這樣,你為什么老設計這些理想的、無法實現的解決方案。一個以法律為基礎的公平的博弈平臺,建設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不建立起這樣的法制體系,現在這樣的紛爭局面又會持續下去。改革是很困難的,但是不改革困難更大,不改革,問題更多。你總是要想辦法打破現在的僵局。打破現在的僵局就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利益博弈平臺。大家都能夠認可的,認為是符合社會公正原則的利益平臺。目前的情況,因為缺乏這樣的利益平臺,政府和政府之間,政府和民眾之間,民眾和民眾之間關系出現了緊張。如果沒有替代方案,這種緊張還會持續下去。這種緊張與不斷平衡是政府的政策制訂背后一個致病源。

                  社會目前的狀況大家也都看到了,不用我多說,我們并不預期在一夜之間就建立起這樣的法規體系。但是建設這樣法規體系的第一步是關鍵的轉變。我們需要跳出習慣性思維的框架來分析這個問題。逐步在討論和爭論中形成社會共識,來搭建一個新的框架。

                  土地供給不足造成房價高企

                  18億畝耕地紅線產生土地稀缺預期

                  在目前格局下,以限購和限貸為主的調控政策,不僅無法協調各方利益,而且在我看來,沒有什么機會行使這個政策的初始目標。過去的歷史已經證明,每次調控之后,房價出現短暫的下跌,下跌之后又是報復性反彈。

                  第二個觀點,價格是由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是由預期的控制和需求決定的。調控政策暫時壓制了需求,但是也不可能永久的消除哪怕是部分的需求。需求還在那兒,只是暫時的壓制住了。隨著人口收入和城鎮化提高,對房地產的需求必然不斷增加。如果供給跟不上,價格肯定是一路上漲。我們分析一下需求方的因素,人口、收入、城鎮化都是要逐漸提高的,不可能下降。調控政策不可能使人口增長下降,不可能使收入增長下降,不可能使城鎮化的速度下降。需求肯定是一路上升的。要想抑制房價,關鍵是要有足夠的供給。在中國這樣大一個國家,房價這么高是沒有道理的。世界上高房價的地區都是存在天然屏障,土地供應無法再增加的情況下,房價才能持續的上升。比如說香港的中環,就是一個島,這個島上的土地已經開發完了,而需求在不斷的上漲。因此港島的房價從總體趨勢上來說是節節升高。紐約的曼哈頓,它是一個半島,三面環水。曼哈頓的土地已經開發完了。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需求還在不斷上漲。除了這些天然屏障造成的土地供應的限制,其他有著比較深度土地的經濟發達區,我們沒有看到持續性的房價上漲。

                  我們國家房價的上漲一定是和人為的土地供應的控制有關。這就是我們一直在講的18億畝紅線。起碼是從預期上牢牢的建立起了土地稀缺,從而房產稀缺的概念。土地供應不增加,需求這一端,人口收入城鎮化都在提高。房價肯定要上去,為了提供一個長遠的解決方案,應該認真的考慮,取消18億畝紅線,認真考慮土地制度改革。建立起土地的一級市場。目前土地一級市場是由政府壟斷的,真正的建立起土地一級市場,能夠讓市場來調節土地的供應。在樓價、地價高的時候有更多的土地進入市場,來平抑樓價和地價。

                  在多方利益博弈的房地產市場上,我們現在還缺乏一個協調各方利益的公平、公正的平臺。博弈的最終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第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房價過高的問題,要從改革著手,要更多的面向市場,以改變的思路尋求突破,避免過去出現調控,暫時下跌,隨后報復性反彈這樣一個歷史的循環。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