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威: 金融改革短期內不會有大動作

                2012-04-26 09:55    來源: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

                  在GDP增速遭遇8.1%的階段性低點后,中國潛在經濟增長力也在下降,隨貨幣政策逐步寬松,或許會再次帶來通脹惡化,并使政策在遠期又有收緊的壓力。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4月2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上述觀點。

                  張智威認為,潛在增長力的具體數據目前還沒有最終量化。從數據來看,一季度GDP8.1%的數據似乎是在中國潛在增長率上方,即中國潛在增長率比8.1%還低。

                  最近幾天,高層頻頻調研釋放出的金融改革信號備受關注。但是張智威對此則比較謹慎,他認為在短期內有特別大動作的可能性不大。放眼今后一兩年也許會更樂觀。

                  經濟或已見底

                  張智威表示,導致潛在經濟增長力下降的因素主要有兩種,一是CPI的環比增速還是較高,另外,勞動力的情況還是偏緊。

                  具體而言,三月份CPI,環比上升了0.2%,而過去的十年里,CPI在三月份環比大多數是下降的。他認為中國經濟不能說是過冷,可以說是略有過熱的。讓他更為擔心的則是中國在勞動力供給上還是偏緊,并在一季度有所惡化,而不是隨著經濟的下滑出現松動。

                  1季度供需比例達到了1.08%,他解釋,就是100個人找工作,有108個工作在那里,去年四季度是1.04。

                  “我們的解讀是中國的經濟潛在增長率出現了比較迅速的下降,一季度GDP雖然只有8.1%的增速,還是處于潛在增長率的上方,有一個產出缺口,經濟并不是處于一個過冷的狀態。”

                  不過,去年四季度8.9%,今年1季度8.1%的表現,還是讓宏觀經濟學家普遍預測中國經濟已經見底,而三季度將得到回升,全年增速在8.4%左右。

                  一般認為支撐回升的因素有:流動性的改善、出口環境的恢復以及部分行業如鋼鐵、汽車、鐵路等的反轉。

                  對于流動性,張智威認為,今年或許不會有降息,但是5、7月份或許會迎來兩次降低準備金率的舉動。

                  只是,張智威認為,如果政策繼續放松,未來的一段時間經濟反彈,尤其到下半年的時候,經濟反彈到8.5%以上的速度,通脹壓力可能又會繼續惡化,CPI 可能反彈到4%之上,到那個時候,政策可能又會面臨收緊的壓力。

                  兩年后金融改革更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此輪中國此起彼伏的金融改革,張智威則認為短期內不會有特別大的動作,時間再看長遠一點,比如一年、兩年會更樂觀一些。

                  “現在中國改革的趨勢是漸漸的改革,所以改革的力度還有待觀察。但是改革的走向,改革的步伐近期提高了一些,更快了一些。”他說。

                  此輪金融改革宏觀層面的幾大議題包括利率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開放。近期理論界對其先后順序討論和分歧也頗多,比如應該是先利率后匯率,還是先國內后國外等等。

                  張智威表示,從經濟學的原理上來說,不太容易說清楚哪一個是正確的順序,順序都是可以討論的。也許是兩個方向走,國內的改革、國際的改革,都是在同步往前走,不是說國內改革百分之百好了,再改國外。他認為兩邊都有進行,是現實實踐中更可行的方式。

                責編:張開放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商學院第二期:品牌匯

                品牌匯

                如何理解品牌?企業為什么創立品牌?

                共筑中原夢

                共筑中原夢

                中原夢必須依靠河南一億人民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