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基本方案已經形成,將在今年下半年按程序上報。為保障基金安全,在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上將采取非常審慎的政策,對進入股市的資金比例將有所限制。
專家建議,政策設計之中應逐步地放開個人投資選擇權。同時應重視養老生命周期基金發展,這將極大地豐富共同基金的公募產品的種類,刺激資本市場的發展。
方 案 確定多元化投資方向
根據這一方案,投資將堅持市場化的原則,由專業的投資機構按照市場規律進行投資運營。方案確定了多元化的投資方向,除了繼續購買國債、存銀行以外,會選擇一些效益比較好、有升值前景的項目進行投資。同時,對進入股市的資金比例將有所限制。
在養老金缺口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基金市場化運營刻不容緩。截至去年年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的結余已經超過3萬億元。不過,按照目前的規定,養老保險基金只能買國債、存銀行。其優點在于保障了基金的安全,但難以實現保值增值。從前幾年的情況來看,收益率低于CPI,實際上處于貶值狀態。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了8%以上。
業內人士預計,投資方案可能借鑒企業年金投資比例。按照人社部的規定,企業年金投資于流動性資產的比重不得低于投資組合委托投資資產凈值的5%;投資固定收益型資產的比重不得高于投資組合委托投資資產凈值的135%;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投資連結保險產品(股票投資比例高于30%)、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于投資組合委托投資資產凈值的30%。
按照這一比例推算,理論上將有超過1萬億元養老金可以入市。不過,專家表示,養老金入市不是單指進入股市,而是廣泛參與資本市場。
“起步階段,投資的步伐不會太大,投資的資金也絕不會達到所謂的萬億,養老金入市是一個長期政策,有逐步落實的過程,不會出現改革方案一出臺,就有大量資金流向股市的現象,對股市影響也是長期的。”這位專家說。
他建議,除了國內金融市場外,也可以考慮國際金融市場或者實業投資領域,但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應該選擇低風險和收益穩定的資產。
建 議 放開個人投資選擇權
有分析認為,“養老金入市”問題并不單單指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進行投資,而應該借此時機對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進行全面的市場化改革。
從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現狀看,目前三支柱發展失衡十分明顯。第一支柱基本養老基金資金量3.5萬億元左右,分地區分散管理,僅投資于銀行存款和國債,平均投資收益率2%左右,保值增值能力較差;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資金量0.7萬億元左右,目前大型企業都是采取定制化的賬戶管理,小型計劃正逐步向標準化轉移,按照國際主流的信托管理模式,以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為主,平均投資收益率為7.6%,受資本市場波動相對明顯;第三支柱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在我國發展落后,規模極小。
此外,作為國家養老儲備基金,全國社保基金資金量1萬億元左右,也采用信托管理模式,社保基金理事會作為受托人。從運作模式來看,全國社保基金是定制賬戶的模式,由全國社保資金理事會負責配置,對不同資產資金做定制化的賬戶管理,采用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模式,平均收益率為8.13%,保值增值效果較好。
對于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的市場化投資改革,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表示,應當達到的最終理想狀況是,個人賬戶應明確其保險的特性,在承諾終身領取的同時實行“人死賬銷”;并在做實個人賬戶的基礎上,通過信托投資管理模式,以直接投資和委托投資的方式進行市場化投資,達到養老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不僅如此,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的養老金體系投資制度設計中,個人選擇權也十分重要。
“中國的養老金管理應該根植于本土的需要。”博時基金總經理助理耿紅表示,養老金投資產品化應該是中國多層次養老體系發展的一個選擇。從養老金體制來看,未來隨著稅收政策的調整,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覆蓋面的擴大,在政策設計之中應逐步地放開個人投資選擇權,個人賬戶可以自由的轉移。比較適合的產品應該是市場配置的產品,還有全球化資產配置的產品。還應該開發適合小型計劃和個人標準化的養老金產品,具有多樣性、可選擇性和攜帶性的特點。
“對于中國來說,不管是企業年金,還是個人養老金,個人選擇權是非常重要的。”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鐘蓉薩表示,目前基金業在養老保險體系的投資領域,第一支柱里面基金還沒有參與;在第二支柱里面沒有實現個人選擇權,因而其專業性其實還是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中國建立個人養老金體系正當其時,國家應該推動基金業去參與第三支柱整體的制度設計,同時應支持第二支柱的體系建設,為個人的養老提供相關的保障。
2萬億元規模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即將分批投資運營,點燃了證券投資管理機構的熱情。
河北承德市社會保險局(以下簡稱“承德市社保局”)隨后告訴她,市社保局科員白雪杉(男,42歲)利用養老保險系統漏洞,將部分養老保險金據為己有。
社保局要求248名參保人自己補齊這部分虧空。
中央公布今年上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6.5%后,各地遲遲未出臺相關文件。首次統籌上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上海的方案針對這兩類人分別制定了調整細則。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調整養老金涉及8500多萬企業退休人員和1700多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這項惠及1億退休人員的政策,地方必須按照人社部、財政部的通知精神盡快落實到位。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部已明確地方應盡快落實,但具體時間表并未確定。
2015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8583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01萬人。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32195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其中征繳收入23717億元,比上年增長12.4%。
2015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8583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01萬人。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32195億元,比上年增長16.6%,其中征繳收入23717億元,比上年增長12.4%。
江永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蔣俊善介紹,截至5月9日18時,全縣共排查出“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線索1427件,涉及金額148.69萬元。5月8日,江永縣紀委常委會做出決定,給予歐養仔開除黨籍處分,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經國務院批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印發《關于2016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為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6.5%左右。
備受社會關注的養老金缺口問題,首次出現在本屆政府最高級別的記者會上。
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對這一“尖銳”問題并未回避:“確實有個別地方發生了養老金發放困難的問題,但這是一地之難、一時之急。”
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方面,報告指出,全國近60%的省份累計結余低于100億元,基金支出占基金收入的比重高。他指出,衡量十三五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的目標任務完成,其基本指標是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
近來,有觀點認為“養老保險多繳長繳,未必劃算”。由此可見,參保人員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個人繳費年限和繳費額息息相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領取的養老保險待遇,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日前,廣東省政府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的實施辦法》,規定并軌改革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