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磚國家實現從最初的一個抽象概念到實體組織的重大轉變,標志著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于9月3日至5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會晤主題為“深化金磚伙伴關系,開辟更加光明未來”。本次會議承前啟后、繼往開來,金磚國家總結回顧過去十年合作經驗,規劃勾勒未來發展愿景,努力推動經濟務實合作實現新突破,政治安全合作取得新進展,人文交流合作成為新支柱,形成政治、經濟、人文并駕齊驅的新格局,為深化金磚伙伴關系奠定堅實基礎。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國際貿易低迷,國際直接投資活動趨弱,全球債務水平不斷攀升,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地緣政治風險集聚等的大背景下,國際社會普遍對廈門會晤充滿了期待,希望金磚國家的深度合作能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能,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的貢獻。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發展至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一是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持續攀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發布的數據,基于購買力平價計算的金磚國家GDP總量占世界經濟的份額從2006年的22.0%持續上升至2016年的31.6%,金磚國家的經濟實力日益增強。二是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上升。金磚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2016年達到51.0%,金磚國家作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可謂實至名歸。三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2016年,金磚國家的加權GDP增長率為5.0%,不僅高于世界經濟的3.1%,而且遠高于G7的1.4%和歐盟的1.9%。金磚國家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勢頭沒有發生變化,金磚的“成色”依然很足。四是對外貿易和投資占比大幅提升。金磚國家的貿易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重從2006年的11%升至2016年的16%,對外投資占全球投資總額的比重從7%上升到12%,經貿往來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五是人文交流日益深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金磚國家間之間互訪的旅客人數同比增長134%,金磚國家之間經濟與人文交流日趨緊密。
可見,金磚國家不僅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當之無愧的“領頭羊”,更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和穩定復蘇的壓艙石。隨著金磚國家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大幅提升、合作機制的不斷深化,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原來的國際架構和規則已無法更好地體現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為此,亟需構建更加公正的國際秩序,體現更加公平的話語權,以更好地匹配新興經濟體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金磚國家實現從最初的一個抽象概念到實體組織的重大轉變,標志著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盡管金磚國家之間地理距離較遠、制度文化各異、經濟發展階段不同。但金磚國家有共同的利益訴求,有強烈的意愿來加強相互之間的合作。這與中國儒家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金磚國家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合理管控分歧,以更好地開展合作,即是對這種思想的良好詮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金磚國家加強協調、深化合作,從而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亦是順理成章之事。
目前,金磚國家在完善全球治理方面已取得不可小覷的成就。一是建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促進共同發展。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美歐等發達經濟體主導的現有多邊國際機構救助行動遲緩且附加條件較多,以及全球治理體系難以對當今國際格局變革進行及時調整的大背景下組建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自2015年7月正式開業運營至今,在組織架構搭建、業務開展、財務人事政策制定,以總體戰略構建等方面均取得較大進展。比如,2016年批準了7個總額達15.5億美元的可持續發展項目;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發行了30億元人民幣綠色債券;金磚新開發銀行非洲區域中心于2017年8月17日在約翰內斯堡正式開業等。
2017年,預計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批準新項目的貸款總額將達到25億美元左右。根據《2017-2021新開發銀行總體戰略》,2021年前新開發銀行批準的項目數量可能擴大到50-75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的組建具有重要意義,打破了當前僅由歐美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提升了新興經濟體參與全球治理的話語權,是對當前全球治理體系進行包容式改進的具體行動。
二是設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防范金融風險。鑒于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采取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產生的負面外溢效應給金磚國家金融安全體系帶來的沖擊。2014 年7 月,金磚國家在巴西福塔萊薩正式簽署《關于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條約》。設立應急儲備安排的目的是通過流動性工具和預防性工具向國際收支困難的成員國提供支持,以應對實際或潛在的短期國際收支壓力。即通過貨幣互換的方式提供流動性,幫助金磚國家應對實際及潛在的短期收支失衡壓力。
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的設立豐富和充實了金磚國家開展金融合作的實質性內容,增強了金磚國家共同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是金磚國家金融合作機制建設的重大進展。同時,也有利于加強全球金融安全網,防范金融風險蔓延,促進國際金融市場穩定,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推動國際金融組織改革,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協調,金磚國家在世界舞臺爭取話語權的行動取得重大突破。根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改革方案,金磚國家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大幅增加至13.24%,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增至14.91%。這是國際金融組織以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為主要目標的治理結構改革,不僅有利于盡早實現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平等分享代表性和發言權的目標,而且有助于促進國際金融機構治理框架變得更加公平與合理。除此之外,隨著人民幣于2016年被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國際化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也是中國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里程碑,并將有利于金融治理體系的優化和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
四是加強在其他領域的溝通與協調,為全球治理注入“金磚”活力。金磚國家合作已經逐步發展為以領導人會晤為引領、協調人與部長級會議為支撐、實體機構為標志、工作組為基礎及配套活動為輔助、涵蓋不同領域的多層次合作機制。金磚國家在全球氣候變化、網絡安全和網絡治理、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反對恐怖主義等諸多全球治理議題上密切協調立場,加強安全合作,向國際社會鮮明地表達出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和主張。
五是提出“金磚+”合作倡議,擴大“金磚”朋友圈。早在2013年的南非德班會議期間,金磚國家就分別同東道國所在區域的其他國家或區域組織成員國領導人舉行了對話會,探討了金磚國家與這些區域之間的市場對接與合作路徑。2014年的巴西會議期間,金磚國家領導人同拉美國家領導人舉行了對話會;2015年的俄羅斯烏法會議期間,金磚國家領導人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和觀察員國、歐亞經濟聯盟及受邀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舉行了對話會;2016年的印度果阿會議期間,金磚國家領導人同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成員國領導人舉行了對話會。今年的廈門金磚會議,中國作為主辦國提出“金磚+”合作倡議,有利于進一步加強金磚國家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聯絡、互動、對話及合作,以更好地協調共同立場、體現集體意愿。“金磚+”不僅是加法,令金磚國家在全球的朋友圈不斷擴大;還應發揮乘法效應,推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南南合作和國際發展合作平臺,從而進一步推動完善全球治理。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是世界格局調整、國際力量演變、全球經濟治理革故鼎新的結果。而金磚國家不斷深化合作也增強了這種調整和演變的廣度和深度,推動國際力量再平衡以及世界多極化,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向縱深發展。隨著金磚國家逐步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不斷加大,金磚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經濟體系變革中必將發揮更加重要的推動作用。展望未來,金磚國家應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繼續深化各領域改革,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為金磚國家合作夯實基礎;加快相互之間發展戰略對接,提升金磚國家合作水平;加強溝通與協調,豐富金磚國家合作內涵。金磚國家應順應歷史潮流,把握國際大勢,共同推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出更響亮的聲音,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和完善。(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 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賈中正)
最近省委強調,“十三五”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完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關鍵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調研指導河南工作時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宣傳闡釋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唱響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引領億萬河南人民投身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偉大事業。為此,從即日起,本網開設“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專欄,陸續刊發專家學者的系列理論文章,以饗讀者。【詳情】
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這為以金融改革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來了更多機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