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在朋友圈中發了兩張照片:一名站在手術臺旁上正在做手術的醫生,還掛著一個尿袋。照片馬上在朋友圈傳開了,網友親切地把這名醫生稱為“尿袋醫生”。
記者從成都大學附屬醫院了解到,這名醫生是醫院普外科的袁家天,在自己尿路結石手術后不到48小時,還為患者做了手術。
3月17日,一直在手術臺上奮戰的袁家天突發急性輸尿管結石,出現劇烈疼痛,他讓手術室護士打了一針強效止痛針后,堅持把手術完成才下臺。隨后病情不斷加重,他在愛人的勸導下,終于到了泌尿外科做了急診輸尿管鏡碎石取石手術。結合自己的恢復情況,袁主任婉拒了同事們的勸阻,決定自己照計劃為病人手術。3月22日,手術后剛過24小時的袁主任在確認過身體麻醉的影響已經完全消退,可以主刀后,拔下鎮痛泵,親自上手術臺主刀。從早上9時到下午1時許,袁主任進行了一臺四級手術,手術順利完成。
成都大學附屬醫院醫生袁家天,有27年胃、腸方面治療經驗。而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泌尿外科的病人。這周二他剛剛接受體內碎石手術。之后就掛著尿袋住了院。“周三的這臺手術是上周約好的了?!痹姨旖榻B,病人特意來找他做手術,“對我比較信任,病人和家屬也都準備好了”。手術前病人家屬了解到袁家天的情況,曾表示是否要緩一下。但袁家天認為,“不及時做的話對病人會有影響?!睘榱藢Σ∪素撠?,術前他自己打了止痛針,并評估了自己的狀態:可以勝任。于是他堅持為患者做了手術。他說,作為醫生這很平常:“手術前和病人約定好的,不能失信于人?!背啥忌虉?/p>
對于眾人的點贊,他卻說這在醫院很平常,因為“對患者的承諾,手術都是之前和病人約定好的,不能失信于人?!?/p>
3月22日,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在朋友圈中發了兩張照片:一名站在手術臺旁上正在做手術的醫生,還掛著一個尿袋。記者從成都大學附屬醫院了解到,這名醫生是醫院普外科的袁家天,在自己尿路結石手術后不到48小時,還為患者做了手術。
3月22日,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在朋友圈中發了兩張照片:一名站在手術臺旁上正在做手術的醫生,還掛著一個尿袋。記者從成都大學附屬醫院了解到,這名醫生是醫院普外科的袁家天,在自己尿路結石手術后不到48小時,還為患者做了手術。
3月22日,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的醫生在朋友圈中發了兩張照片:一名站在手術臺旁上正在做手術的醫生,還掛著一個尿袋。記者從成都大學附屬醫院了解到,這名醫生是醫院普外科的袁家天,在自己尿路結石手術后不到48小時,還為患者做了手術。
1月10日,在欒川冷水鎮西增河村小學采訪時,一個仍穿著開襠褲的“大孩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董圈告訴記者,2012年,董興林開始帶上導尿管及尿袋,“除了每個月到附近醫院更換一次尿管外,4年來孩子一直帶著導尿管。
“明星村”亦有煩惱,比如入村考察活動總是應接不暇,有的“明星村”平均三天就要接待一撥;再比如,作為典型村、示范點,各種工作指標多、任務重,村干部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桂東另外一個“明星村”里,村干部笑言:“除了聯合國級別的,該拿的榮譽我們基本都拿了。
“明星村”亦有煩惱,比如入村考察活動總是應接不暇,有的“明星村”平均三天就要接待一撥;再比如,作為典型村、示范點,各種工作指標多、任務重,村干部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桂東另外一個“明星村”里,村干部笑言:“除了聯合國級別的,該拿的榮譽我們基本都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