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9日10:05 來源:映象網
鄭州市公路管理局 田玉慧
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提出的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理解新時代、領會新思想,其次就是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能有新作為?,F結合實際工作,談自己的幾點重點領會和感悟。
一是深刻理解新時代的核心要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共產黨人肩負起新的崇高使命。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必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就必須要深刻理解新時代的核心要義。尤其是8900多萬中共黨員要時刻把準新時代跳動的脈搏,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積極進取、主動作為,真抓實干、奮發有為。
二是深刻把握十九大精神內涵,學深悟透精髓要義。黨的十九大報告高舉旗幟、立論定向,把握大勢、總攬全局,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的總設計、總定向、總指引,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立起了新的歷史坐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新的戰略指引。
三是聚焦新思想、新時代精神的落地實踐,勇擔新使命、奮力新作為。要在思想引領上做實,切實用黨的十九大精神武裝頭腦;在宣傳教育上做實,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在增強本領上做實,向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看齊。爭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定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要深刻領會十九大精神內涵,深刻學習習近平中國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用新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并將新思想通入貫通到實際工作中去,推進工作的有效順利開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中,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要義,深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發有為,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就一定能夠將更加輝煌的成就寫在未來,就一定能夠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局面。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社會建設總是與一個國家的生產力發展狀況緊密相連的。生產力不斷發展進步,決定了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社會建設實踐自然也不會千篇一律,“包治百病”的固定套路和模板顯然是不存在的。可以說,有什么樣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處于什么樣的發展階段,就會有什么樣的社會建設實踐。
市域社會治理既要貫徹落實好中央關于國家治理的大政方針、制度安排、決策部署和上級的任務要求,又要立足實際對本市域社會治理統籌謀劃、周密部署、推動實踐,在國家治理中具有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
新時代,只有抓好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開創新局面,才能展現我們黨的新氣象新作為,才能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
我們不斷推進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通過革除體制機制弊端,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更好發展。不實行改革開放死路一條,搞否定社會主義方向的“改革開放”也是死路一條。
活動集中展示了過去一年來在重大政策、重大主題、重大活動、重大事件、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中發揮網上正能量引導作用的優秀人物和作品。
“新時代”既意味著與以前相比有著根本的變化,又使人們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靶聲r代”為什么“新”?“新時代”“新”在哪里?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科學認識“新時代”的坐標與依據。
新時代,把我們黨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必須深入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體布局。
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于進行偉大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激發全黨的奮斗精神,以更好的狀態、更實的作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懈奮斗。
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 習近平一錘定音
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是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的有效途徑?;鶎狱h建工作能否健康發展,直接關系著我黨的影響力與戰斗力。所以,新時代的基層黨建工作應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
新時代,在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建設一支勇于擔當的領導干部隊伍。
成立97年,執政近70年,從不到60人的新生政黨,到8900多萬人的世界第一大黨,從播下革命火種的小小紅船,到領航復興偉業的巍巍巨輪,是什么力量讓中國共產黨由小變大、由大向強?
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社會生活。當代青年處于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奮進時代,肩負著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代表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
底線思維要求有危機意識,凡事要從壞處準備,積極應對,爭取最好結果。習近平總書記把脈中國實際,從中國現實問題出發解決中國問題,把唯物論、底線思維、問題意識有機統一起來。
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文化產業發展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