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6日08:36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本報訊(記者王平)10月25日,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省健康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上獲悉,我省將采取精準措施,對貧困患者開出靶向“藥方”,全面推進健康扶貧工程取得實效。
大病慢病患者實施分類救治
罹患大病、重病、慢病是因病致貧、返貧的主要原因。會議提出,要著力分類救治大病慢病貧困患者,確保健康扶貧落實到人、精準到病,不讓“病根”變“窮根”。
分類救治的前提是要精準識別,找準病人、查清病種。目前,我省已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健康扶貧動態管理信息系統,根據統計,全省農村貧困群眾中有近40萬患病人口,還有170.2萬農村人口因病致貧、返貧,占全省貧困人口總數的53.58%。
為了減輕貧困人口的大病看病負擔,2016年,國家衛計委將9種大病的農村貧困患者納入專項救治,并在河南、貴州等8省(區)先行啟動。這9種疾病分別是兒童先天性心臟房間隔缺損、兒童先天性心臟室間隔缺損、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終末期腎病。截至目前,我省9種大病集中救治9847人,占應治人數的71.86%。
會議要求,加快落實大病集中救治,大病、重病由定點醫療機構集中救治,確保2017年年底前9種大病集中救治覆蓋所有貧困地區;2018年年底,大病集中救治覆蓋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和農村特困人員、低保對象,以及農村計劃生育特困家庭。同時,要加快落實貧困地區慢病簽約服務,確保年底前覆蓋率達到100%;加快落實重病兜底保障,依托現有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或以專項補充保險形式,精準地為農村貧困人口再設立一道“保障線”。
160個病種將按種類“打包付費”
看病報銷是百姓最直接、最現實的獲得感。目前我省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實現了全覆蓋,針對貧困患者構建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16年以來,我省困難群眾住院發生的合規費用報銷比例總體提高9.36個百分點,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72%,患者看病就醫費用逐步降低。與此同時,全省已有2600家醫療機構開展“一站式”即時結算,2500家醫療機構開展先診療后付費服務,惠及貧困患者111萬人次。
按照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線的原則,會議指出,要完善困難群眾醫保政策體系,提高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籌資標準,同時降低困難群眾住院醫療報銷起付線,實際報銷比例90%左右;力爭將困難群眾慢性病和重特大疾病門診診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報銷比例超過85%。
此外,還要加快推進支付方式改革,研究出臺我省按病種付費工作意見,在國家發布的320個病種內遴選不少于160個實施按病種付費,保證按病種付費的病種數和出院病例覆蓋率達到國家要求。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按病種付費就是將某個疾病的診斷、檢查、治療等一系列看病費用實行‘打包付費’,這樣就實現了合理控費,避免了小病大治、過度醫療。”
確保貧困人口每年一次體檢
為了讓貧困人口不生病、少生病,我省貧困地區公共衛生服務持續強化,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已增加到50元,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13類48項基本公衛服務,并在貧困地區優先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農村婦女“兩癌”篩查等項目。2016年以來,貧困地區農村婦女實施“兩癌”篩查人數達42萬人,兒童營養包的受益貧困兒童達22.7萬人。
會議明確要求將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覆蓋所有農村貧困人口,確保貧困人口每年開展一次健康體檢。
截至目前,我省已確診患有上述9種大病的農村貧困患者7580人將要接受集中救治,根據要求,到2018年第三季度前完成集中救治任務。為精準實施醫療救治,《實施方案》要求各定點救治醫療機構要優化醫療服務流程,開通就醫綠色通道,設置相對固定的病區(病房),必要時設置大病救治“扶貧專用病房”或“惠民病房”進行集中收治。
昨日,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今年6月底前,全省要實現困難群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一站式”同步結算。
昨日,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今年1月1日起,河南省全面實施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并將其列為河南省十件重點民生實事之首。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777名困難群眾享受大病補充保險待遇,在享受基本醫保、大病保險保障基礎上,進一步報銷合規醫療費用963萬元,報銷比例較從前提高了15個百分點左右。
4月18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相關部門,針對患有9種大病的農村貧困人口,吹響集中救治的“集結號”,要求用近兩年時間,消除患病貧困人口存量。這場扶貧攻堅戰該怎么打?
3月30日,河南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承辦協議簽約儀式在鄭州舉行,我省將從4月1日起在全省啟動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工作。2017年全省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起付線為3000元,3000~5000元(含5000元)部分報銷30%,5000~10000元(含10000元)部分報銷40%,10000~15000元(含15000元)部分報銷50%,15000~50000元(含50000元)部分報銷80%,50000元以上報銷90%,不設封頂線。
2017年全省困難群眾大病補充保險起付線為3000元,3000~5000元(含5000元)部分按30%的比例報銷,5000~1萬元(含1萬元)部分按40%的比例報銷,1萬~1.5萬元(含1.5萬元)部分按50%的比例報銷,1.5萬~5萬元(含5萬元)部分按80%的比例報銷,5萬元以上按90%的比例報銷,不設封頂線。
昨日,《河南省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實施辦法(試行)》新鮮“出爐”,參保人員治療大病一年最高可報銷40萬元。大病保險起付線參照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設為1.5萬元,參保居民在一個保險年度內住院(含多次住院)只負擔一次大病保險起付線。
河南省城鄉居民醫保并軌后,大病保險報銷怎么報,報銷比例又是多少?
昨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宣傳司、體改司傳來好消息,全國2016年度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十大新聞人物推選活動結果揭曉,“探索大病補充保險的焦作樣本”入選十大新舉措。在焦作市探索經驗的基礎上,河南省進一步完善這項制度,從今年起將在全省全面建立覆蓋所有困難群眾的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制度。
近日,省政府第10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困難群眾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并將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省醫改辦有關負責人昨天在通氣會上表示,這項制度設計在國內尚無先例可循,是我省對全民醫保體系的一項重大制度性創新與探索。
它不同于一般商業保險,政府在基本政策制定、組織協調、資金籌措及監督管理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是普惠制,是針對所有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大病補充保險則是‘特惠制’,是針對困難群眾等特殊群體建立的補充醫療保障”。
為解決困難群眾因貧看不起病、因病加劇貧困的問題,焦作市決定探索在全省可復制的經驗和做法,為進一步推進商業保險參與全體人群的健康保障探路。
“救護車一響,一年豬白養;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焦作市因此推出了困難群眾大病補充保險,并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探索出一條解決困難群眾因病致貧的新路子。
國務院新聞辦24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介紹了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相關政策。
我國將推動新農合重大疾病保障向大病保險平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