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5日16:52 來源:大河網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在取得脫貧攻堅戰決定性進展后,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身處中國之中,無論從經濟、歷史、文化等各種角度來看,河南身上都打著濃重的中國印記。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曾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然而,當傳統農耕文明不再是世人矚目的焦點,當外向型經濟日益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河南作為“麥田里的守望者”,默默承受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帶來的落差。打贏脫貧攻堅,因此成為歷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打響了力度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場戰役中,河南舉全省之力、匯全省之智,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成績單——從2013年到2016年,河南省47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484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國家級貧困縣蘭考脫貧摘帽,全省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7%,脫貧攻堅取得了扎實成效。
2015年,河南省針對扶貧工作出臺了“史上最嚴考核辦法”,針對各個縣域的扶貧工作詳細列出考核明細。2016年,河南制訂了《省級領導干部和部分省直單位聯系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明確37名省級領導干部聯系38個國定貧困縣,15個省直主要部門聯系15個省定貧困縣的脫貧攻堅工作,不脫貧不脫鉤。此外,河南省委、省政府成立10個督導組,對全省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了7輪督導。運用“4個100、1個50”抽查法(每個督導組一年內至少抽查100個貧困戶、100個低保戶、100個駐村第一書記、100個貧困戶幫扶責任人和50個扶貧項目),確保摸到實情、找準問題。建立在責任明確、監督完善的基礎上,河南脫貧攻堅追求的不是統計數字,而是始終以脫真貧為宗旨。
脫貧攻堅的關鍵,在于更大的資金投入。在扶貧資金投入方面,河南53個貧困縣一次性開展財政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在中央20類61項資金整合范圍基礎上,明確13類28項省級財政資金整合范圍,全省2016年度整合資金規模達172億元左右。此外,2016年,中央、省、市、縣四級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8.0747億元,中央安排河南27.3149億元,增幅32%;省級投入12.4203億元,增幅49.3%;市縣兩級投入18.3395億元,增幅26.9%。除了真金白銀的財政支持,河南還確定了“轉、扶、搬、保、救”的脫貧“五條途徑”,出臺了扶貧對象精準識別“五個辦法”,產業扶持脫貧“五個方案”,教育脫貧“五個專項方案”。通過精準識別實現精準扶貧,通過產業扶持實現長效扶貧,通過教育扶貧培育“造血機能”,河南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齊發力,“造血”“輸血”兩手抓,以此來保障真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次出現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鄉村振興戰略”,為近6億中國農村人口擘畫了宏偉而美好的藍圖。對于河南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人口大省河南的脫貧攻堅,事關國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我們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干;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有助于實現河南脫真貧、真脫貧,而且有助于為打贏扶貧攻堅戰貢獻河南經驗和河南力量。
其中,發放農村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資金1065.8萬元,惠及學生1.5萬余人次;發放市直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資金12萬元,惠及學生296人。我市還發放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資金2840萬元,惠及學生3萬余人次;爭取學前教育獎補資金200萬元,惠及學生7000余人次。
在全國脫貧攻堅工作中,實現7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其中就包括“發展教育脫貧一批”。
習近平總書記10日上午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在青海代表團引起熱烈反響。
淇縣教體局狠抓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努力營造出人人關心扶貧、重視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的良好輿論環境,切實為脫貧攻堅工作加油鼓勁,及時向全縣廣大群眾、師生宣傳黨的惠民好政策,傳遞扶貧好聲音。
1月21日,記者從全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上獲悉,為促進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期間,全省將投入資金245億元,改善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條件。為了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我省多措并舉,全面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加強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分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黑龍江、湖南、青海、解放軍代表團審議,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討論,同代表委員們坦誠交流、共商國是,發出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軍的號令。
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習近平對工人代表說:我們要想辦法調動一線工人、制造業工人、農民工的積極性,這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決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習近平對此不僅時刻掛念在心,更有著實實在在政策和行動為他們“撐腰”。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打贏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戰,同樣離不開這一法寶。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團結和睦、共同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匯聚磅礴力量攻堅克難,同心共筑全面小康的美好夢想。
中國最高領導人兩會期間參加代表團審議,往往是觀察高層治國理政思路的重要窗口。“沒有現存的‘金娃娃’擺在那里”,3月7日,在黑龍江團,習近平指出,國有企業要“借東風”,激發內生動力,在競爭中增強實力。
2016年,我省脫貧攻堅工作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圓滿完成110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目標任務;建設搬遷安置點349個、搬遷9.74萬人;全省貧困人口識別準確率和群眾滿意率超過95%。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筑牢脫貧攻堅“主陣地”。
在昨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二次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要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切實緩解兒童醫療服務資源短缺問題。
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全省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高,結構更加合理,教育質量整體提升,教育公平得到更好保障,教育創新和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1月21日,記者從全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上獲悉,為促進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期間,全省將投入資金245億元,改善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條件。為了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我省多措并舉,全面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加強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
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的審議。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西代表團的審議。